在第十五屆荷斯坦奶農俱樂部年會暨第七屆國際奶牛論壇常州峰會上,主題論壇《未來牧場生存——減群求高產?降產求長壽?》由天津市奶業協會副秘書長何茹主持,牛人就當前求高產還是長壽進行熱烈探討。

張振東 皇氏集團 畜牧總監
馬 濤 南京衛崗技術管理部 經理
李建明 新疆天潤牧業巴楚天潤 副總經理
邊俊峰 內蒙古杭錦后旗三道橋和平村 黨支部書記
保住牧場 讓核心牛群繼續保持40公斤以上產量
天津市奶業協會 副秘書長
今年以來,奶業形勢日趨嚴峻,當前奶業困境不僅僅是奶牛養殖業的自身周期造成的,而與全球經濟形勢下滑、市場消費低迷、生乳購銷市場秩序不規范等有關。
當前國內牧場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大型乳企的自有奶源牧場。第二類是大型牧業集團,它們管理規范、規模大、單產高;第三類是社會牧場。這三類牧場是中國奶牛養殖業的主要模式。我認為目前最艱難的是社會牧場,其次是大型養殖集團,乳企自有奶源牧場日子相對好一些。調研發現,當前中國奶牛養殖業的虧損面達到60%以上,社會牧場虧損達到100%。
有些牧場降低日糧配方成本,將產奶量從40-45公斤降到30公斤,公斤奶飼料成本降到2元以內,管理費縮減至1元/公斤奶,原料奶出場成本在3元左右,這樣部分集團牧場即使虧損也能繼續堅守。但事實上并非如此,乳企每月都限量收奶,所限之奶,將以低于2元的價格賣給奶販子。總體核算下來,出場奶價被稀釋為2.7元/kg。請大家討論吧,未來牧場如何生存?是減群求高產還是降產求長壽?我認為首先要保住牧場,盡可能不要拆場,保證一切有效資源讓核心牛群繼續保持40公斤以上的產量,充分稀釋成本。其次,減少低產牛配方營養濃度,甚至可以停奶,部分牛慢慢育肥待出售。
引導市場消費 讓牛奶回歸農產品屬性
皇氏集團 畜牧總監
行業動態變化 牧場可持續生存是關鍵
回顧奶業發展史,我們曾經歷過多次生存關口,比如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行業面臨生死存亡挑戰。另外,也曾面臨過飼料原料價格暴漲引起成本急劇上升的挑戰,面臨過嚴峻的環保風暴,有些牧場面臨過不能按時簽訂鮮奶收購合同,或者牛奶價格過低導致牧場無法繼續生存下去等。
從歷史發展角度,行業是動態變化的,不能因為一時困境動搖了持續發展的決心。因為人們對營養、健康生活的追求以及社會長期發展是確定的,大家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非常重要,躲過一些不必要的困難,避免踩坑,想辦法持續生存下去是關鍵。
牧場健康可持續發展表現為經濟友好 奶牛友好 員工友好 社區友好
牧場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外在表現一是經濟友好,牧場一定要盈利,只有盈利才能可持續。如果短期不能盈利,能否堅持下去繼而考慮長期盈利也需要自己衡量。二是奶牛友好,提高奶牛舒適度,更好地關愛奶牛,發揮它的生產性能。第三是員工友好,只有發展員工、善待員工,才能讓他們更好地照顧奶牛,甚至員工能提出一些擺脫困境的辦法。第四是社區友好。牧場不能污染環境,不能違背當地的一些法律法規的要求等。同時,牧場還要做到連農帶農,比如周邊種植粗飼料,讓農民致富,助力鄉村振興。只有把以上幾個友好關系做好了,才能真正讓牧場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如果任何一項做不好,牧場都是不可持續的。這也再次證明了牧業發展非常系統化,而且特別錯綜復雜。
加強頂層設計 引導奶業市場消費
從牧業發展角度看,一是加強頂層設計。近幾年各地忽然增加了很多牛,新建了很多牧場,這是一些地方政策因素推動的,是不是忽略了行業長期可持續發展?都需要在戰略層面重新定位或引導。第二是引導奶業市場消費。當前狀況下,更要正確引導牛奶消費,讓其回歸到農產品屬性,提升全民的乳品消費意識。第三是牧場層面,如何讓牧場健康可持續發展,在外界環境不能控制的情況下,把自己的生產運營做好,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未來仍要追求高產 關注奶牛培育新方向
首先,定義牧場發展階段。比如在保證牧場生存沒問題的情況下再擴群。高產是降低成本非常有效的一個辦法,但要有效提升單產,不能增加公斤奶成本,甚至影響牧場效益。
其次,隨著科技進步,更好利用未來基因改良、基因編輯等新技術,比如可能會有改善胰島素功能的牛奶,對糖尿病病人有幫助。所以,奶牛遺傳改良、繁育技術提升會不斷推動奶牛培育,有效提升單產。第三,奶牛是生物資產,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隨著年齡增長,生產性能逐漸下降,飼料消化率和抗病能力也會下降。
所以,如果單純追求長壽,可能要花費更高的管理成本、更高的維護成本,甚至飼養成本都會增加,反過來會損害牧場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都需要良好的平衡。所以,從以上三方面,我認為未來還是要追求單產。
衛崗多途徑降本增效 提升單產 保證牛群健康
南京衛崗技術管理部 經理
淘汰低產牛 降低成本是牧場降本的有效措施
我認為減少無飼養價值的牛群,提高單產水平是牧場降低飼料成本的有效途徑。衛崗自有牧場原奶全部交給加工廠生產,奶源銷售有出路,但成本也控制得非常嚴格。今年很多上市牧業集團年報顯示,大部分是虧損的,部分企業沒有虧損,利潤也明顯下滑。很多社會化牧場經營非常困難,80%的牧場虧損,其他20%牧場也面臨很棘手的問題,比如銀行貸款不能周轉,現金流短缺。
所以,淘汰低產牛,降低成本是一種有效的措施,也是無奈之舉。
高效是追求更高的飼料轉化率和更低的成本
南京衛崗追求高效,高效必定會帶來高產,但是高產不一定能實現高效。衛崗既有萬頭牧場,也有千頭左右的小型牧場。2023年我們沒有采取減群策略,也沒有再次擴群,但是后備牛留養比例下降了50%,提高了成母牛的占比。現在南京衛崗成母牛占比是50%,今年底計劃提高到60%,保證牧場現金流和盈利水平。
首先,我認為所謂高效一是更高的飼料轉化率,二是更低的成本。提高飼料轉化率主要策略是通過日糧配方的精細化設計,嚴格把控飼料原料質量,保證日糧制作精準性和穩定性,提升奶牛舒適度,加強各種應激管理。南京衛崗在提升泌乳牛飼料轉化率上不斷突破,目前泌乳牛飼料轉化率在1.55以上,好的牧場能做到1.65左右,泌乳牛平均單產達到40公斤。
其次,降低牧場泌乳牛的日糧干物質成本。對于沒有可靠實驗數據,市場占有率低的添加劑,現在牧場幾乎都砍掉了。同時,高價原料要甄別使用,考慮性價比。但是圍產牛和泌乳高峰期牛該投入的都沒有減少,尤其是優質原料和必需添加劑,比如陰離子鹽、酵母、過瘤胃氨基酸,目的是保證高產牛群的高峰產奶量和產后健康,最大限度提高核心牛群的飼料轉化率,保證牛群健康。
另外,增加青貯和本地原料占比。高產牛玉米青貯用量,今年提高到了26公斤,還增加了啤酒糟的用量,但前提是質量穩定,存儲和管理一定要做到良好。對于泌乳中后期牛和后備牛以控制體況和健康為主,可以增加本地化原料占比來降低成本,比如裹包青貯、稻草、麥秸、草顆粒、茶葉顆粒、啤酒糟,能用的原料盡可能用上,控制成母牛的公斤奶飼料成本和非泌乳牛的飼養成本,但是這些措施的前提是保證牛群的生長和健康。
降低死淘率 保證牛群健康 提升單產
我們在追求長壽的同時,也在追求單產提升,因為高產高效仍是降低公斤奶飼料成本的最佳策略。降產意味著飼料轉化率降低,牧場管理成本提升。所以,高效、低成本核心是在保證牛群健康和可使用年限的前提下進行推動。南京衛崗2023年成母牛死淘率是22%,比計劃低了三個百分點,產后60天死淘率控制在5%以內,同時逐步追趕行業龍頭,今后爭取控制到3%以內。
抓牧場基礎管理 加強體系化建設
面對當前奶業形勢,我們還是抓牧場基礎管理,加強體系化建設,特別是通過技術監督,管理體系的運行,有效地整體把控牧場管理,比如通過日計劃、周計劃、月計劃固定牧場的各項管理。然后追蹤結果,監控過程,通過高效管理,將整體泌乳牛單產提升到40公斤以上,而且健康水平也得到了相應提升。
優化牛群結構 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核心牛群
新疆天潤牧業巴楚天潤 副總經理
天潤乳業牧業現有26個牧場,所有牛奶交售天潤乳業,暫時沒有“交奶難”的困擾。天潤牧業以減群求高產為主,現有7個現代化牧場和19個傳統牧場,大部分牛群在運動場里,部分牧場也存在滿欄情況。首先,優化牛群結構,根據每個牧場的保本平衡點,對負利潤牛進行淘汰處理。其次,加強后備牛選育,盡快歸攏現金流。第三,降低牛群密度,提升舒適度。同時通過優化管理費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核心牛群中,讓它們更加高產。我們現在總存欄6.5萬頭,目標是到年底優化到5萬頭牛,但是保留高產核心牛群,產量不減少。
滿足高產牛群營養需求 其它牛盡量低投入
內蒙古杭錦后旗三道橋和平村 黨支部書記
優化牛群結構 減少后備牛 解決現金流
內蒙古杭錦后旗三道橋和平村旗下有三個牧場,現存欄近8000頭牛。我從事奶牛養殖行業已經28年了,2017年時我們三個股東合資籌建了內蒙古澳牧奶牛養殖場,設計規模2000頭,目前存欄1790頭。2019-2020年,我作為一名村書記,為了讓和平村村民生活得更好,村支部發動村民建立了眾誠牧業奶牛養殖合作社,設計規模5000頭,目前存欄2800頭。2022年,我們新建了?內蒙古畜景雙奶牛養殖場,設計規模5000頭,現存欄3800頭。借助行業的東風,近幾年牧場發展比較快,但目前也面臨一些困難,比如牛奶售價較低。
面對奶業困境,2023年開始優化牛群,即減群求高產,當時定位是把9噸以下的奶牛全部淘汰,同時減少后備牛。今年行業形勢更加嚴峻,現在把10噸以下的牛群也全部淘汰。后備牛,包括小牛犢落地后,公犢不留,母犢只留核心育種牛群的20%左右,其他全部賣掉,解決現金流的難題。
滿足高產牛營養需求 其它牛盡量低投入
在保證奶牛健康前提下,盡可能提升高產牛產量,將公斤奶成本降到最低,同時避免因高投入、高產出影響到奶牛健康長壽。另外,優化牛群結構,滿足高產牛的營養需求,其余牛盡量低投入,維持正常生理需求即可,甚至可以提前停奶。
全國減少1/3存欄 市場才能更快恢復
當前行業形勢下,我們每個牧場只能減牛去產能。全國減少30%的存欄,市場才能更快恢復。如果大家都不減少產能,可能3年都緩不過來。未來一個殘酷的事實可能是資本實力雄厚的牧場能生存,中小牧場沒有生存余地。
根據歷史經驗,大家都認為熬過低谷就是高峰,我認為未來行業會緩慢、薄利、艱難運行,今后不可能再出現“搶奶”現象了,因為現在奶業體量已經上來了,整體牛場數比較穩定,每個牧場牛群基本飽和,一旦行情好轉,牛群數量可能立即就會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