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国产成视频在线观看

找工作
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新聞 > 正文

李寧教授關于我國豬育種發展方向的最新觀點

發布時間:2024-10-08 14:48    作者:.    來源:抗非大家談    查看:
    國外的豬種并不完全適合我們,我國的確需要十幾家甚至是幾十家企業去做最前沿的育種工作,從而滿足我們國家種豬市場的巨大需求,扎扎實實推進,育種也可以低成本出好成果。

    2024年9月29日,“養豬人講養豬的故事”大型公益活動第七期順利舉行。此次活動在全網直播中吸引了95.44萬觀眾的關注,引發了行業內外的熱烈反響。其中,北京首農股份公司的首席科學家、國際知名的動物分子遺傳育種專家、前中國農業大學一級教授、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寧的回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文是李寧老師針對網友提問“對我國豬育種領域發展的見解”所做解答的整理。

    我很樂觀,我認為我們國家是完全能夠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一流的種豬,理由有四個方面:

    1、資源優勢:

    我國是全球種質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不僅有自己豐富的本地品種,而且全球發達國家最好的種質資源我們都有,美系、法系、丹系、英系、德系等都有,世界上其他國家都不具有這種遺傳資源優勢。

    2、科技優勢:

    我們國家近幾年來育種科技能力上升得非常快,標志是,我國科技工作者在畜禽遺傳育種領域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遙遙領先于其它國家,約占到全球論文數量的50%。我國專家的科研能力是屬于世界一流的。

    3、市場優勢:

    我國生豬行業的市場規模不僅大,而且是個賺錢的行業,我國生豬產業在過去15年來,肥豬平均利潤300多元/頭;父母代種豬,平均利潤1200多元/頭。種豬市場需求始終旺盛。

    4、政策優勢:

    我國政府當下前所未有地重視種業發展、大力支持育種事業,但為什么又會出現“卡脖子”狀況呢?我認為是由于我們種業行業的指導思想存在問題,我們規模化生豬企業把育種簡單地理解為了一個商業行為。

    育種從目前的境況來看,買種比育種要便宜,當把他單純看成是市場行為以后,就會覺得“我沒有必要育種,因為育種成本更高,我買種更經濟合算。”所以,我們在不斷向國外進口種豬,也因為這樣,進口一旦出現問題,就變成了“卡脖子”。

    購買種豬便宜也是這個行業一個特點,因為豬的品種目前還沒有相關保護政策,一旦這個品種,像作物種子一樣具有知識產權保護的時候,就會不便宜。我們目前買的種豬,無論是從哪個國家買來的,都可以自己擴繁,這種行為不可能走遠,所以把育種理解成簡單的商業行為是不正確的。

    我們必須注意到:國外的育種公司,無論是德國、美國還是加拿大等國的育種公司,培育的品種是為他們本國的養豬產業服務的,這些品種更適合他們的養豬條件和環境,但并不完全適合中國,所以才會出現他們的豬我們買來不好養的情況。這些國家工業發達,人口稀少,地大物博,疾病不嚴重,所以,并不注重抗病性狀和健康性狀的選育,但我國情況卻不同,這些國外品種的豬在我國飼養時疾病相當嚴重。另一方面,我國百姓對豬肉消費是有特殊感情和偏好,對豬肉的風味、口感等這樣一些品質性狀需求強烈,然而這些性狀不是國外育種公司關注的重點,他們更關注的是屠體加工的產量和飼料的轉化率,所以國外的豬種并不完全適合我國市場需求。

    我們國家首先要把牢種業的長期主義指導思想,全行業要把育種當作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去抓。種豬是生豬產業發展的核心引擎,這與我們國家航空事業很相像,我國航空市場很大很發達,但,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大飛機。

    我國以企業為主體的育種創新和品種培育體系還是沒有形成,不是一個都沒有,是太少太少。全球排名100位的大型養殖企業70%都來自中國,這些企業,理論上應該率先把育種工作做好,但卻沒有這樣去做。一個好的育種企業至少應該有系統化的育種活動,比如,標準化精準化系統化的生產性能表型測定、基于DNA芯片的基因組選擇,或者最低是基于BLUP的綜合指數選擇,每年都有固定的育種投入預算。然而,按照這樣的標準來衡量,我國符合要求的企業數量是非常少的。我們不是說,所有的企業都要去搞育種,但我們的確需要十幾家甚至是幾十家企業去做最前沿的育種工作,從而滿足我們國家巨大的種豬市場需求。

    到底怎么去做?就是端正思想,扎扎實實去長期做,不要理解是一個簡單的商業買賣行為,要理解這是行業的源頭、一個火車頭、一個“卡脖子”的問題。

    應該走什么路徑?我覺得我們國家現在制定的路徑是對的,產、學、研、用、政,即政府大力支持,企業作為主體扎扎實實去做,科研院所有機融入,堅持不懈地長期推進。我個人認為育種技術不成問題。我們國家在前沿科技研發的論文數量遙遙領先,常規育種技術和最前沿的育種技術,我國大部分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都已經掌握,但的確需要有好的機制,特別是能調動企業積極性以及產學研用的機制。

    我們大型生豬企業要進行全成本核算,育種有可能在短時間內付出成本,但是從整個產業鏈來看,這是提供良好贏利的基礎保障。目前,我國與發達國家在企業育種理念上還存在差異,我們國家的商業育種理念還不夠清晰,對育種的投入和產出尚需進一步優化,以確保育種能夠實現盈利。現在很多大型企業不進行育種是因為他們覺得無法賺錢,認為育種投入太大。根據我個人對發達國家豬育種公司的了解,他們的育種成本實際上并不很高,他們注重市場行為,成本和遺傳進展要成比例。目前我們國家的許多企業在嘗試一段時間后選擇放棄的根本原因是在成本控制上沒有做好。要么不做,要么一做就大面積去做,在很大的一個群體里去做。我沒有看到任何一家國外企業,甚至是全球最優秀的育種企業,他們的育種群體有我們這么大。

    他們的育種進展來自于持續的遺傳改良,是在一個不大的育種群體里,不斷地持續改良才取得了今天的改良成果。特別是對于豬來說,豬的遺傳繁育能力大、即擴群速度特別快,沒有必要在巨大的核心種群中去搞巨虧的育種。我們迫切需要借鑒發達國家育種公司的商業育種理念。是局限于短期商業利益?還是堅守需求導向、長期價值思維?

版權聲明:本文轉自網絡,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輯qq:1240812330】刪除,謝謝!

APP下載
官方微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