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水產飼料行業極限承壓的一年。養殖戶虧損多,賺錢少,據一位資深水產人士保守估計,2023年,水產業由于魚價低迷,蒸發了至少一兩百億資金。
而進入到2024年,伴隨著多變的天氣和魚價行情的波動,更進一步加劇了養殖的低迷狀態。有數據顯示,一季度水產飼料行業銷量下滑嚴重,跌幅約30%,其中特水料的跌幅更多,在40%左右。(推薦:太難了!一季度豬料、水產料跌超30%,動保縮量50%!養殖業整體低迷,連鎖反應來了....)
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通威正式推出“萬戶共成長”計劃,搶奪優質用戶資源。
01
與萬戶共成長,通威出錢又出力
在前不久舉行的第八屆中國國際水產科技大會上,通威正式發布2024“萬戶共成長”計劃,持續深化“好產品年”。
據了解,早在2006年2月,通威就提出并啟動“萬戶重點用戶共同成長計劃”,旨在用3-5年的時間,將一批養殖技術相對較強、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和養殖規模的農戶培養為“共同成長”的重點用戶。
2023年,通威農發正式啟動“好產品年”,強化“原料穩定,質量如一”的產品定位,成為行業首家“敢標真含量”的企業。
通威向行業莊重承諾“通威料,不偷料”,并率先提出“敢泡料、敢標真含量、敢承諾養殖效果、敢比賽、敢接受社會監督”。一年來,養殖效果顯著。

對于今年提出的“萬戶共成長”,通威農發總經理郭異忠表示,本質上來講,在出發點上來說沒有多少區別,只是現在我們服務的工具更加完善。
據悉,對于按照通威養殖模式并全程使用通威產品的用戶,通威將公開承諾餌料系數,并提供漁場TSC精益管理,助力養戶降本增效。
為此,通威在去年還推出了真金白銀的生魚補貼活動,一來對產品效果做了承諾,二來也給予了市場一定的政策優惠。
02
中小料企如何應對?
飼料企業基于當下的市場競爭,本質上也是對養殖行業優質用戶資源的爭奪。對于這一點,通威也不例外。不過對于高調的營銷宣傳,有朋友難免會猜測這是不是在與海大集團分庭抗禮的舉措。
大家都知道,海大扎根水產料多年,在飼料營養和水產育種領域,公司的研發體系、創新成果等,都處于國際領先地位。而在業內,海大通威也一直有著誰是中國水產飼料老大之爭的討論。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無論是不是神仙打架,總有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遭殃,如地方性料企。對于這一點,通威高管有自己的看法:
在郭異忠看來,所有飼料企業都喜歡好用戶,誰能夠最終贏得用戶,還是要看企業的整個體系能否真正給用戶帶來持續增效,而不是靠吹?;蛞恍﹣y七八糟的營銷手法。

通威股份副董事長嚴虎稱,地方性料企未來15-20年內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目前,水產料領域的從業人員以50后-70后群體為主,并且養殖品種繁多,集團型企業尚未大規模進軍水產養殖板塊。同時,小型養殖戶仍大量存在,為地方性料企提供了競爭優勢。
如何發力?可參考以下三點:
首先,應更加聚焦。不盲目跟從大企業策略,深耕本地特色品種。
其次,應嚴格把控原料和產品質量。地方性企業管理和銷售費用相較于集團企業有優勢,可節省100-300元/噸,這些資金可用于提升產品質量;此外,應積極探索地方性優質原料,并嚴格把控原料資料和渠道。
最后,應積極構建本地化的產業鏈,涵蓋從地方品種的育苗到終端銷售的過程,形成閉環產業鏈。

碼字不易,跪求轉發。
祝大家龍年都漲薪漲薪漲薪!有問題找小編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