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報告分析,僅供參考。
1、中美巴印占全球近半飼料產量
與2022年相比,前十排名的國家基本穩定,前10位的國家總共生產了全球飼料產量的63.1%(與2022年相同),全球飼料產量的近一半集中在四個國家:中國、美國、巴西和印度。
中國??
中國仍居產量首位。受肉雞和蛋雞飼料產量增加的影響,2023年中國飼料產量增加了近200萬噸,增幅達0.76%。
盡管利潤微薄且面臨疾病挑戰,但由于中國中產階級迅速增長以及對更實惠蛋白質的偏好轉變,仍然存在著強勁的需求,肉雞飼料占全國飼料總產量的37%。
美國??
美國仍然位居第二,飼料總產量甚至下降了1.13%。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肉牛行業。
過去三年持續的干旱導致肉牛和犢牛數量減少。由于對本地海鮮和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增加,人們對水產養殖業持樂觀態度。養豬業正在減少母豬存欄量,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在全美范圍內開始增多。
巴西??
巴西的飼料產量在拉丁美洲增長最快,2023年增加151萬噸(1.84%)。巴西的肉牛飼料產量預計2024年將有所增長。該國正處于牛肉價格下跌的末期,主要原因是畜牧業周期。飼料生產商預計下半年價格將上漲。
隨著大型合作社和獨立養殖戶出口量的增加(尤其是坦巴奎魚和羅非魚),水產養殖業正經歷著巨大的增長,同時由于羅非魚價格低廉且營養價值高,國內市場的銷售量也在增加。
在乳制品行業,人們對未來幾個月持樂觀態度。消費有望恢復正常,支付給農民的價格也有望提高。
禽流感帶來的全球健康挑戰對巴西肉雞生產產生了積極影響:出口增長。蛋雞行業經歷了異常高的雞蛋出口率,彌補了禽流感造成的全球生產損失。國內市場也經歷了至少1%的增長。由于雞蛋是一種價格較低的動物蛋白質,當購買力下降時,雞蛋消費量往往會增加。
印度??
印度的飼料產量出現大幅增長。由于牛奶和奶制品消費量的增加以及合作社飼料生產的增長,乳制品行業有望實現增長。肉雞飼料產量增長了24.55%,蛋雞飼料增長了7.00%。印度北部和東部建立了新的養殖場,由于規模較小,這些農場購買商品飼料,以提高成本效益。城市人口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對動物蛋白的認識,使大型一條龍企業能夠生產更多的雞肉,這也是蛋雞和肉雞飼料量增加的原因之一。
2、亞太、拉美、大洋洲和非洲飼料產量增長
首先,產量最大的三個地區仍然是亞太、北美和歐洲,產量分別是4.753億噸、2.593億噸和2.532億噸。亞太地區有前十大飼料生產國中的幾個國家,包括中國、印度、越南和日本。
其次,亞太、拉美、大洋洲和非洲飼料產量同比增長,亞太地區不僅產量最大,且增長最多,增長了1.4%、654萬噸,主要是由于反芻飼料的增長。拉美增長位居第二,增長了1.24%、245.7萬噸;大洋洲的增長位居第三,增長了3.71%、39萬噸,總量達到1078萬噸。
第三,北美、歐洲和中東飼料產量同比下降,降幅分別為1.1%、3.82%和0.32%,歐洲降幅最大,主要是因為非洲豬瘟和禽流感等疾病的傳播,北美則是因為肉牛飼料產量大幅下降。
3、飼料企規模化趨勢明顯
全球飼料廠總數連續多年下降的趨勢在2023年得以停止,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印度,去年印度又增加了數百個飼料廠。不過,盡管飼料廠總數增加了0.3%,即86家,過去幾年的總體趨勢——即飼料廠規模越來越大,因此飼料廠數量越來越少——在許多國家仍在繼續。中國、智利、美國和西班牙的飼料廠數量下降最為明顯。
4、全球水產飼料產量近年來首次下降
2023年,全球水產養殖業飼料產量近年來首次出現下降,下降4.43%。這一下降的部分原因是魚價下跌導致中國水產飼料供應大幅下降,影響深淵。拉丁美洲增長了27萬噸(3.87%),盡管改地區天氣條件惡劣,但拉丁美洲對水產品的需求仍然強勁,這有助于該地區的水產品生產商保持彈性。
非洲和中東??
2023年非洲和中東的水產飼料總產量略有增加。
亞太??
亞太地區水產飼料產量下降了7.08%(272萬噸)。這是由于:魚價下跌導致養殖戶減少養殖密度;惡劣的天氣條件影響了魚類的生產性能;以及經濟挑戰減少了消費者對魚產品的需求。
歐洲??
與許多其他地區一樣,2023年歐洲水產飼料總產量近年來首次下降,下降了3%,14萬噸。鮭魚和鱒魚的疾病對挪威的水產養殖造成了特別嚴重的影響,還導致整個區域的死亡率上升、飼料轉化率降低和動物福利受損。
拉丁美洲??
盡管全球其他地區水產養殖業普遍下降,但拉丁美洲繼續保持增長,2023年增長了3.9%。由于該地區對水產品的高需求,即使面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惡劣的天氣條件,該地區的出口驅動型市場仍保持強勁。厄瓜多爾保持第一大蝦生產國的地位,而智利去年成為第二大鮭魚與產國。
北美??
2023年加拿大和美國的水產飼料產量增加,但增幅不大。
大洋洲??
2023年水產飼料產量增長了7.5%,即2萬噸。
(農財寶典綜合奧特奇生物,飼料行業信息網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