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的規模是災難,管理的低效是最大的災難。”2024年1月10日,禾豐股份常務副總裁高全利在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農村報主辦,農財寶典新牧網承辦的“預見2024·豬業亮見”新年公益直播分享《中國養豬業競爭中存在的問題初探》主題報告時著重表示,許多企業把重心放養豬規模上,隊伍建設卻嚴重滯后,更談不上高效管理。一虧損就談降本增效,一盈利就都忘了。
警惕八大誤區和五大陷阱,高效管理至關重要
事實上,養豬業今時今日的局面,是讓很多人都始料未及的。那么,造成這一局面的核心原因到底在哪?“關鍵還是高層管理者本身。養豬業有個特點,賠錢的時候都是員工和基層管理者沒干好,掙錢的時候都是領導人的偉大決策。”高全利指出,許多企業把重心放養豬規模上,隊伍建設卻嚴重滯后,更談不上高效管理。一虧損就談降本增效,一盈利就都忘了。而且,低效的規模其實都是災難,包括產能本身設施的低效,不過那只是小災難,管理的低效才是最大的災難。此外,絕大多數陷入困境的企業,表面上是資金緊張,虧損嚴重,根本原因是經營管理的嚴重缺失導致的疫病高發和生產成績低下。
養豬業行情不如意,很多人說是產能過剩導致的。在高全利看來,這也與養豬業競爭思維存在誤區有關。他從八個方面詳細剖析道:
誤區一:規模為王,追求“高大尚”,導致結構失衡、節奏失控、資源失配、落實失真;
誤區二:成本至上,追求“短期極致”,忽視長線、忽視合作、忽視環境、忽視因果;
誤區三:貪大求洋,追求壓倒性優勢。盲目跟風樓房養殖和智能化規模化養殖,但企業又并未形成健全的系統與之匹配,問題反而會層出不窮;
誤區四:照抄照搬,追求短平快復制。實際上每一個模式和體系,都各有各的生存基礎和條件。但很多企業簡單去效仿,最終發現形神不似,結果是大相徑庭、南轅北轍;
誤區五:強化管理,追求技術領先制勝。其實,技術不是唯一限制因素,養殖是系統工程;
誤區六:忽視消費,追求內戰稱王。事實上,市場由供求雙側決定,即便具備資本和成本優勢,也難免虧本;
誤區七:敬畏不足,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非瘟后,產能居高不下。雖然找到一些方法應對疫病,但事實是疫病帶來的損失,可能超過了行情;
誤區八:不夠愛人,追求操之在我。嚴格固然重要,但不可忽視人性,可疏、可控、不可堵。
不容忽視的是,此前的高豬價吸引一群盲目入場養豬的人,且不在少數。必須提醒的是,投資陷阱無處不在,不少人甚至身處陷阱中卻渾然不知。高全利指出了養豬業的五大陷阱。1、高資產負債養豬,尤其還是高價格租賃豬場進行經營。2、自身硬件產能過剩,滿產率不足70%,尤其是母豬場。3、豬場處于疫病高發區的,尤其是交通極其便利的地方。4、育肥放養單體規模普遍與母豬場規模不匹配的,尤其是規模超大的。5、原有的基礎業務模式還沒有做精,就試圖通過向上下游延產業申來帶動業務發展的,尤其是向屠宰加工方面發展的。
直面五大現實,多措并舉突圍重生
即便現實很殘酷,但必須要認清且直面現實才能更好地前行。高全利提醒,養豬業未來仍需面臨以下五大現實問題。
第一、各類生豬產品沒有大行情,會有短波動,干好的不賠錢,干不好賠大錢。
第二、產能去化從被動逐步趨于主動,生產成績會成為決定管理者和養豬場去留的依據。
第三、企業融資能力只能夠續命,在經營管理能力上持續實現突破,才是長治久安之道。
第四、影響企業生死的不僅是生產成績,還有運營成本與現金流,前者是基礎,后者是本質。
第五、疫病的波動基于人員與豬群的穩定性,在行業結構性調整沒有完成之前,疫病會持續興風作浪,推波助瀾。
那么,在無法逃避的現實面前,該如何突圍?首先,面對豬業陷阱,高全利建議需要持續強化加速去產能和降本增效工作;同時必須持續強化疫情防控和員工關懷。
其次,重新認識思維邏輯走出誤區。“養豬業應該強調安全、品質、健康,強化‘消費者才是上帝,豬是我們的貢品’的觀念。”高全利認為,利潤不僅僅取決于成本和成績,生產規模的大小,產品銷售的數量、均重,產業鏈的健全程度,生產管理成本與成績等,同樣受存欄結構與運營模式、生產和出欄節奏、產品檔次與質量、經營管理的完善程度、總資金成本和管理費用等要素影響。
同理,養豬業從周期性過剩步入持續性供大于求的運營階段,將來養豬企業的利潤,絕不僅僅取決于成本的高低,更取決于產品市場溢價的高低。高全利分析,豬肉的品質差異明顯和產品的區別會被越來越認知和熟知,優質產品會被日趨成熟的消費者越來越認可,并且給與合理的價格。
與此同時,轉變思維方式與認知也具有重要意義。“如果大家都不按照規律做事情,趨勢就總會出乎預料。如果大家都按照市場規律做事情,那么趨勢就會天隨人愿。個體的理性往往會造成集體的非理性,集體的瘋狂造成行業的災難。”高全利表示,養豬業的思維角度必須從生產管理型運營管理,轉變為市場運營型的經營管理;從關注豬生產水平為主導的內部運營管理,轉變為更加關注消費者需求為主導的外部經營管理;從高度自戀型內卷,轉變為高度服務型迎合。
“中國養豬業下一輪變革的發動機源自于食品端。”最后,高全利預測,人們對生豬收購標準及加工方式的改變,將引發育肥端的變革,再延伸到擴繁端改善,最后到育種體系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