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近期牧原股份的股價出現大幅波動,是否影響到公司的正常經營?
“在9月28號開始就有了一些股價的異常表現,我們關心是否真的出了問題。也誕生了很多輿論,我們遭遇了各方的壓力。但說到內部,我們的生產經營都是穩定的生產經營,對我們的生產經營幾乎沒有什么影響。”牧原股份首席財務官高曈表示。
問題二:共創制是否是企業甩包袱,共創制度是等同于承包制?
共創制作為牧原股份推出的探索試點,外界十分關注。“共創共享沒有改變公司現有的生產模式,是創新內部激勵方式。”牧原股份首席法務官袁合賓表示,簡單的將共享制理解為承包制,既不準確,也不全面。
牧原股份董秘秦軍介紹,非洲豬瘟之后,公司逐步對豬舍進行升級,并創新智能化設備,最終形成現在的空氣過濾豬舍,在硬件層面為打通疾病凈化等技術路徑打好基礎。但在具體應用上,由于執行不到位,也造成了一些非必要損失。2022年之后,公司重點聚焦疾病防控的技術路徑,如何運用好豬舍和設備成為關鍵點。
共創制推出的目的是引導有能力的員工競聘接豬,飼養更多單元的豬,向內部挖潛,充分執行新技術,把豬養得更好,成本更低,批次利潤更大,個人獲得更高的批次獎金。今年上半年,公司從技術元點出發,打通了各項疾病技術路徑,經過利潤成本空間測算,養豬生產環節成本下降空間還很大,需要全員快速落地新技術。在這個過程中,公司探索與優秀員工共創共享的激勵機制,保證新技術充分落地執行。
“目前共創制仍在試點階段,已推行共創制的養殖單元在1,500個左右,占所有養殖單元的比例在1%左右,整體占比較小。共創制的具體實行方式、實行效果后續也會根據試行效果進行調整。”
問題三:公司發展新能源是否理解為跨行業經營?
“公司已設立新能源子公司開展相關業務,主要目的一是充分利用生豬養殖與屠宰業務的大量豬舍、廠房屋頂資源,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設施,滿足各場(廠)自身需要,余電上網,降低養殖、屠宰過程中的用電成本;二是進行綠色能源的開發利用,優化能源結構,實現低碳生產與可持續發展。”牧原股份首席法務官袁合賓表示,牧原股份擁抱新能源不是跨行,也絕不是轉行。
問題四:公司屠宰經營情況如何?是否會考慮進一步深化產業鏈,布局食品業務?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9月,牧原股份屠宰生豬913.09萬頭,實現營業收入152.20億元,虧損6億元左右,頭均屠宰虧損較去年有了明顯改善。三季度公司月度屠宰量在110萬頭左右,產能利用率接近50%的水平。對于如何扭轉屠宰業務虧損現狀,牧原股份屠宰事業部總裁秦牧原介紹,產能利用率不足是虧損6個億的主要原因,下一步,公司將積極爭取增加屠宰量,“是否做食品,還沒有考慮,公司將繼續在屠宰上深耕。”
問題五:公司當前流動性如何,短債增加是否影響公司正常經營?
“今年來,國有大行等金融機構對公司增加額度,在長期良好合作的基礎上,金融機構對公司發放了成本較低的資金。與公司合作的金融機構都堅信牧原股份有穿越周期低谷的能力,公司也在不影響現金流和運營的情況下,加深了與這些銀行的合作,降低資金成本。”牧原股份首席財務官高曈表示,實際上,今年是過去兩年來,公司資金最寬裕的一段時間。三季度的豬價還是比較好的,公司現金流超過60個億,即便是做最壞的打算,也有足夠的信心超越豬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