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研究5月29日刊登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網站上。
中國的基因I型
非洲豬瘟目前總共發現有24個基因型,非洲大陸以外僅發現兩個基因型——基因I型和II型,兩個基因型都是從非洲大陸流出。目前在歐亞大陸廣泛流行的是基因II型。基因I型則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從非洲流出,后被撲滅。
2021年1月份,哈獸研報告在國內田間發現了基因I型弱毒株,經測序其基因序列與NH/P68(葡萄牙1968)毒株高度同源。該毒株本應安靜地躺在高度防護的實驗室中僅供科學研究,卻不知道為何會在國內豬群中廣泛傳播。
跨基因型重組
非洲豬瘟基因I型和II型毒株都在中國的豬群中進行傳播,那么兩者是否會發生跨基因組的重組?這篇論文給出了答案。
在哈獸研的非瘟病毒流行病學監測過程中,研究團隊從江蘇、河南和內蒙發現的三個特殊的分離株。根據B646L基因序列,他們將三個分離株確定為基因I型。但是他們驚訝地發現,這些病毒都是HAD陽性的,而此前發現的基因I型都是HAD陰性。
進一步的測序發現,這些新出現的病毒的B646L基因和EP402R基因分別來自基因I型病毒(43.5%)和基因II型病毒(56.5%)。即新病毒為兩種基因型病毒的重組病毒,這三種新出現的病毒在核苷酸水平上彼此具有99.97-99.99%的同源性,并在系統發育樹上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分支,它聚集在基因I型和II型病毒之間。
新病毒高致死高傳播
新重組病毒中有來自高毒力基因II型病毒的十個不連續片段,其中包含一些決定毒力的基因。為了研究其致病性和傳播性,該團隊使用江蘇分離株開展了攻毒試驗。
他們分別用兩種濃度的病毒(10^6 HAD50 和 10^4 HAD50)用該病毒接種了6頭7周齡SPF豬,并放入2頭不接種豬以評估病毒傳播性。
高濃度攻毒組結果:所有6頭接種豬在第4天開始發燒,并在5-8天間死亡;兩頭接觸豬在接觸后的9天開始發燒,在第12天死亡。
低濃度攻毒組結果:所有6頭接種豬在第4天開始發燒,在第6-15天之間死亡;2頭接觸豬分別在第9天和第10天開始發燒;一頭在第12天死亡,另一頭在第14天死亡。
這些結果表明,重組病毒JS/LG/21在豬體內具有高度的致死性和傳播性。
非洲豬瘟弱毒苗對抗新病毒無保護力
有哈獸研開發的7基因缺失非洲豬瘟弱毒疫苗,在此前的實驗中已經證實了其對同源毒株的保護效率和安全性,但是對異源毒株沒有保護力。那么該疫苗對于這種新重組病毒是否有保護力?
保護力測試實驗證實,該疫苗對新病毒無保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