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省陸續公布2023年強制免疫計劃和先打后補政策實施方案,強制免疫疫苗“先打后補”進一步落實,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發揮養殖企業主體責任的進程進一步深化。


回顧我國重大動物疫病實施政府集中采購疫苗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紀50年代。彼時已經有針對口蹄疫的強制免疫政策。2003年之后,隨著養殖業的發展以及一些疫情的爆發,國家對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更加重視。為了提高全國重大動物疫病免疫覆蓋率,提高養殖場戶免疫積極性,我國推行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政策并配套實施疫苗政府集中采購。
政府集中采購招標政策根據當時的疫病防控需求制定,為穩定控制重大動物疫病做出了積極貢獻。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政府采購疫苗的弊端逐漸顯露——招標苗往往因價格較低,質量難以滿足養殖戶免疫需求而飽受詬病。早在2012年,農財寶典就曾推出大型封面專題報道《免費苗質疑》,呼吁取消問題叢生的招標免費疫苗。
隨著國內疫病防控形勢的改變,2012年,原農業部決定把山東和海南作為取消豬瘟、高藍疫苗政府統一采購的試點,這一舉動引起了業內對全國范圍內取消政府招標的猜測。
2016年7月26日,原農業部正式發文宣布“對豬瘟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暫不實施國家強制免疫政策。”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對有條件的豬場實行先打后補。
2017年,國家正式將豬瘟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從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中移除。僅要求:對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免疫工作,各地應按照國家防治指導意見執行。
2020年11月23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深入推進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補助政策實施機制改革的通知》,提出2022年全國所有省份的規模養殖場戶實現"先打后補",年底前政府招標采購強免疫苗停止供應規模養殖場戶,2025年逐步全面取消政府招標采購強免疫苗。
2023年1月,農業農村部發布《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指導意見(2022—2025年)》提出各省按照《意見》要求,結合防控實際制定本轄區的強制免疫計劃。各省份可采用養殖場(戶)自行免疫、第三方服務主體免疫、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全面推進“先打后補”工作,在2022年年底前實現規模養殖場(戶)全覆蓋,在2025年年底前逐步全面停止政府招標采購強制免疫疫苗。
政采總額逐年下降,企業“挑戰”市場化
強制免疫疫苗在我國獸藥領域占據重要地位。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時,國家強制免疫疫苗約占獸用生物制品總體量的52.44%。隨著獸藥市場擴容,強制免疫疫苗占比持續下降。根據中國獸藥協會數據,2021年,我國豬用強制免疫疫苗市場總額約為23.22億元,占豬用生物制品銷售額的28%。禽用強制免疫疫苗市場總額21.04億元,占禽用生物制品銷售額的31%。
對企業而言,國家強制免疫招標采購政策對相關動保企業帶來顯著影響。2007年,豬瘟和高致病性藍耳病被納入強制免疫計劃,中牧股份生物制品營業收入在當年即實現了15.9%的增長。而十年后豬瘟、高致病性藍耳苗的退出強制免疫,則在業內掀起了此二種疫苗市場競爭的熱潮。有企業相關負責人曾表示,豬瘟和藍耳苗從統一招標變成分別招標后,工作更繁瑣,但利潤卻更少了,已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企業歡迎放開市場化。
口蹄疫苗是在這個過程中改變相對緩慢的品種。不同于豬瘟和高致病性藍耳病,國家對口蹄疫苗的生產資質嚴格管控,國內僅有8家生產廠家。因此口蹄疫苗競爭對手更少,國家放開市場的過程更謹慎。
2012年,原農業部允許疫苗生產企業將強免疫苗直接銷售給符合要求的養殖場,為口蹄疫苗市場化開了一道“口子”。春江水暖鴨先知,金宇生物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金宇在2008-2012年期間,成功建立了懸浮培養工藝,掌握了多級抗原濃縮與純化、口蹄疫完整病毒粒子(146S)定量檢測等核心技術,并基于此項政策對口蹄疫苗銷售進行了市場化的嘗試,一舉奠定了其在國內口蹄疫苗市場的絕對領先地位。
而更多口蹄疫苗生產企業市場化經驗相對較少,政采的退出將無疑對這些企業帶來轉型壓力。申聯生物因首創口蹄疫合成肽疫苗而聞名,合成肽疫苗主要面向政府采購,在終端市場也擁有一定的用戶群體。年報顯示,申聯生物營收中政府采購占比超過85%,因此,布局多元化產品并建立市場化銷售體系,以適應銷售模式的轉型成為申聯生物近年來的工作重點。
“政府集中采購的體量近年來在逐漸減少。”申聯生物相關負責人坦言。他估算,2022年全國口蹄疫苗政采總額約在17-18億元左右,2023年預計可能降至13-14億元左右,每年大約以22%左右的速度削減。“到2025年,應該是剛剛好全面退出的節點?!?br>
市場化對企業本身帶來許多挑戰,“但現在更多的覺得機會大于挑戰。作為企業基于以產品質量為導向發展,我們信心十足,以質取勝,未來一定會占領更多的市場。”
業內多數觀點認為放開市場化將為企業帶來更多利潤空間,尤其在口蹄疫苗領域,競爭對手并不多。但申聯生物相關負責人也指出,市場化后企業的工作量和成本投入會大很多?!白稣蓵r只需要把一批疫苗打包統一送出,市場化后需要分發到各個豬場用戶手上,冷鏈、中間環節、技術服務等成本不可避免地會增加?!彼f道,“整體硬軟件成本投入可能比過去做政采要翻倍。”
另一方面,隨著市場競爭的白熱化,疫苗企業之間近年來也打起了價格戰,加之終端大型集團豬企占比增加,議價能力增強,疫苗的利潤空間已經被壓縮。
企業轉型,自建市場團隊或尋求合作
為了應對政采的退出,迎接市場化,有的企業探索轉型,有的企業尋求合作。
申聯生物在轉型上做了充足的準備。相關負責人表示,首先是調整企業營銷結構和人員配置,擴充了銷售服務團隊,6年左右陸續增補了50余人,重新組建了渠道銷售、大客戶銷售等營銷部門。二是加大了品牌投入,全面推進品牌建設,不斷提升企業知名度和擴大品牌影響力!三是建立營銷網絡,在全國設立一級和二級經銷商。四是加強銷售人員職能轉型和業務能力培訓,提高終端技術服務水平。五是圍繞口蹄疫大單品,多元化產品布局,開發新產品。據悉,申聯已推出了高質量的圓環苗,還將陸續上市豬瘟疫苗,腹瀉苗,偽狂犬疫苗等常規苗產品。
天康生物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康制藥”)是從招標采購走向市場化的典型案例。據天康制藥總經理潘毅平介紹,天康制藥最初在口蹄疫、禽流感、小反芻獸疫此類國家強制免疫的大品種疫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較長一段時間里政采占據較大比例,但近年來,市場化銷售占營業額的比例已經超過一半。
“積極面對和響應國家政策導向,一方面對大型集團化的養殖企業客戶實施完全自主采購,另一方面在北方、西部等偏遠地區,散戶依然比較多,實現完全自主采購還有一定過程?!迸艘闫秸f,“如今,主要變化在于市場渠道,還需要加強渠道建設,進一步延伸到基層,以及組織更有效的市場活動。”
據悉,天康制藥經過十多年持續投入研發投入,當下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陸續上市了多個新的產品,在市場上逐步顯現出優勢和特點。此外,天康在蘇州設立了新的制藥公司總部,與外界資源形成更好的對接和轉換。
部分口蹄疫苗生產企業選擇對外合作。手握寶貴的生產資質,無需自己鋪設網絡和打造品牌,只需將疫苗經營轉移給市場化營銷體系更完整的企業,即可實現順利過渡。這也是近年來口蹄疫苗市場的值得關注的新模式。如,禮藍經營楊凌金??谔阋呙纭⑷鹌战洜I必威安泰口蹄疫苗,中牧以云南保山廠為基礎與普萊柯合作成立中普生物等??谔阋呙缟a企業與市場強勢的企業,各取所長,整合資源,實現雙贏。
豬場終端,規模場歡迎“先打后補”
在豬場終端,部分省份一些規模豬企早已實踐了“先打后補”,并對這種形式表示歡迎。浙江地區某規模豬場負責人直言,過去因為強制免疫的原因不得不領在獸醫站領取免費疫苗,但領取后基本扔掉不用。現在實行先打后補,可以自行選擇滿足需求的疫苗,每年一頭豬可以領到10元左右補貼?!爸灰幾粤说呢i場都可以申請,散戶也可以拿到補助。操作流程也不復雜,根據豬場出欄規模,憑發票復印件即可領取,一年結算一次。每個季度提交豬瘟、口蹄疫抗體水平監測報告即可。”他表示,豬場采取先打后補的操作方式已經有3年。
在廣東,實際上規模豬場自去年開始規模豬場就已經全面實施“先打后補”。廣州力智農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陸慶章回憶,之前也有用過政采苗,但2010年左右口蹄疫防控壓力大,免疫效果沒有達到預期。他認為,疫苗的配送對冷鏈要求較高,獸醫主管部門負責分發大量的政采苗,在冷鏈儲存和運輸上可能存在壓力,因此通過市場化將此類服務分散到廠家和經銷商將為終端帶來更好的體驗。
陸慶章表示,如今規模場對重大動物疫病防疫大多比較重視,即便沒有補貼也會自行購買質量符合要求的疫苗?!把a貼對企業有些幫助,但不多。目前自行購買的口蹄疫價格在4-5元/頭份,一頭豬至少免疫2頭份,成本在8-10元,而補貼僅有2.9元每頭豬?!贝送?,因為豬場會定期抽取血樣做檢測,每個月均會與獸醫主管部門對接存欄情況,所以申報材料也并不麻煩?!拔覀兤綍r的生產數據都有上報,主管部門對豬場情況基本了解。我們去年就上報,已經審核完成,今年可以拿到補貼?!标憫c章說。
當前,養殖端規?;潭炔粩嗵岣?,生物安全防控意識大幅提升,養殖企業履行免疫主體責任的意識較高,業內普遍認為在規模場推行先打后補時機成熟。當然,也有觀點對完全放開市場化后,部分地區中小散戶免疫覆蓋率下降存有擔憂?!按_實也存在嫌補貼政策麻煩的聲音,且疫苗在養殖成本占比上較小,不排除部分散養戶申請熱情不高?!绷硗?,補貼金額與市場疫苗銷售價格存在差異,加上養殖端行情波動比較大,可能存在覺悟和積極主動性上參差不齊。
業內人士建議,主管部門應當及時轉變職能,做好跟蹤、監測、督導的同時,加強理念引導和法律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