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尋烏這個數字化養殖車間,從雞蛋的清洗、風干、紫外線消毒,到雞蛋的識別分級、碼盤,全都實現了智能化控制。智慧冷鏈貨車運輸最快只需4小時,這些新鮮的雞蛋就可以被送到粵港澳大灣區市民的餐桌上。
“這個項目采取的是由政府投資建廠,企業租賃經營,聘請當地員工就業模式運營,大型蛋雞養殖項目的單棟雞舍養殖規模一般是5萬羽、10萬羽,我們打破常規設計,開創20萬羽單棟養殖規模的先河,在這里進行探索和創新。”江西尋烏金雞項目負責人王曉軍表示,“目前我們存欄蛋雞135萬只,每日產蛋量約110萬枚,二期建好后,我們將實現300萬存欄量,將成為亞洲最大蛋雞生產企業。每年可為地方財政提供2700萬元的廠房租金,貢獻2000萬元稅收。”
20萬羽的單棟養殖規模,不僅是空間上的提升,更對養殖設備智能化、現代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據了解,尋烏的金雞產業項目采用全球領先技術設備,通風、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的控制全部實現自動化,8.6米高、面積達2400多平方米的單棟雞舍內,溫差不超過4攝氏度。
這樣的設計還讓土地使用更加集約,300萬羽的總養殖規模需要的雞舍數量由原本的36棟變為現在的15棟,為飼料廠和有機肥廠騰出了土地空間。另一方面,經測算,投入使用的20萬羽單棟雛雞雞舍的單只雛雞燃氣耗用量僅為10萬羽單棟雛雞雞舍單只雛雞的10%,實現了企業綠色節能發展。
據悉,該項目是在中宣部的協調推動下,由縣政府提供鄉村振興產業固定資產投入3億元,在留車村新建大型蛋雞養殖廠房,引進大型生態農業龍頭企業北京德清源公司租賃廠房,并投入1.5億元進行經營,吸收當地200多戶脫貧群眾進廠務工,讓財政資金流入鄉村振興的優質產業,帶動脫貧群眾致富增收。
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和來稱:“我們政府出資,瞄準見效快、帶動能力強的養雞產業,按現代化養雞企業的要求建好雞舍,租給有技術懂管理的龍頭企業經營,龍頭企業提供最優質的雞苗和雞蛋分揀設備,把雞蛋銷往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居民餐桌,實現了投資、管理、銷售的優勢整合,實現了當年建廠、當年投產,帶動一方百姓,現在這里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有力促進了我們當地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該項目占地面積1342.9畝,項目滿產后總存欄300萬羽,其中青年雞60萬只,產蛋雞240萬只,年產雞蛋7億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