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初開始,中國養豬業進入了長達一年多的豬價下行期,期間豬價最低跌至5元/斤,各大豬企也陷入了漫長的虧損期。直到2022年3月中下旬開始,這一局面才逐漸得到改善。
數據顯示,2022年3月下旬開始至10月,全國豬價呈現強勢上漲趨勢,其中6月至12月上旬,豬價始終保持在10元/斤以上,11月國內多地豬價更是達到26-28元/公斤的高位區。
在“高豬價”的影響下,不少上市豬企補欄積極性持續增加。有說法稱“得母豬者得天下”,隨著新的一年到來,各大上市豬企也紛紛公布了自家能繁母豬的數據,一起來看看。
對于豬企而言,母豬存欄量直接影響未來的出欄量,重要性不言而喻。
據統計,牧原、溫氏、新希望等10大上市豬企能繁母豬存欄量均超過10萬頭,合計約672.5萬頭。總體來看,單個企業能繁母豬增加或減少幅度普遍在1-5萬頭區間。
與2021年同期相比,目前能繁母豬存欄超百萬頭的企業只有牧原、溫氏2家,其中,牧原股份以年末能繁母豬存欄281.5萬頭的成績遙遙領先,盡管略低于2021年283.1萬頭的水平,但依然保持了斷層第一。
數據顯示,2018年末,牧原股份能繁母豬僅有70萬頭,2019年開啟高速擴張,2021年第一季度達到了高峰值284.6萬頭,隨后遭遇豬周期下行有所縮減,但總體保持在250萬頭以上。牧原股份今年累計出欄6120萬頭,超250萬頭的母豬是其強有力支撐。
溫氏股份2022年可謂是火力全開,能繁母豬存欄較2021年增加了30萬頭。在11月的投資者關系記錄表中,溫氏表示,公司已提前實現年初制定的140萬頭能繁母豬的目標,引種、配種、投苗等均超額完成,復產、達產工作穩步推進,10月份單月投苗量超220萬頭。
2022年溫氏共計出欄1791萬頭生豬,基本完成了1800萬頭的出欄目標;能繁母豬140萬頭,其中竣工產能4600萬。2023年溫氏預計出欄2600-2800萬頭豬,2024年預計出欄3300萬頭。
在經歷過非瘟影響后,溫氏產能快速恢復,有條不紊地推進出欄目標。
新希望1月9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目前能繁母豬大約90萬頭左右,商品豬存欄在850萬頭以上。相比較去年,新希望放緩了腳步,穩步經營。
新希望在去年11月份的證券分析師會議中表示,未來生豬出欄量將維持在3000萬頭左右,不急于再作大規模的擴張。
新希望稱,公司母豬和肥豬目前都有在建產能,未來要利用起來;現有的150萬頭能繁母豬的體量是非常大的,公司希望在這個體量上夯實成本、團隊和組織能力,最終使成本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成本。
在此前的12月1日,新希望表示,目前運營中的場線按母豬欄位算的滿產規模有118萬頭,另外有改造中或新建中的產能有48萬頭,此外還有一部分暫緩建設的項目28萬頭。理論上最大可支撐3000多萬頭的肥豬出欄量,完全足夠支撐股權激勵定下的2024年2350萬頭的目標。
要說2022年變化最大的當屬正邦科技。
2021年第一季度,正邦以119萬頭的能繁母豬存欄排在全國第二,妥妥的第一梯隊,在經歷2021年至今的大量死淘后,情況大相徑庭。
最新數據顯示,正邦科技能繁母豬存欄僅有35萬頭,與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三巨頭相差甚遠,2022年生豬出欄完成1000萬頭的難度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