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仍處于“豬周期”之中,但如今的豬市已不同以往規律性的漲跌,隨著規模化產能、金融和資訊服務等新主體的介入,這一領域也呈現更加波譎云詭的復雜現狀。
在剛剛開始的2023年,界面新聞吸納農業數據平臺、投資機構、生豬養殖企業等各方信息,共同展望新一年的生豬市場及投資機會。
回顧2022:波譎云詭一年
2022年,是豬價波動幅度約達300%的一年。布瑞克農業大數據報告顯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20日,全國生豬均價最低為11.5元/公斤,最高28.5元/公斤,均價波動幅度在245%左右。而部分地區今年豬價最低出現10.8元/公斤,最高時則可達30.5元/公斤。
簡單回顧如乘坐過山車般的2022年豬市。春節后的需求低迷及飼料原料暴漲中,2-3月份豬價恐慌性殺跌,甚至一些小標豬也跟隨性出欄,這導致了2022年2季度大豬可供應量下降。6月市場中大豬偏少,供應吃緊導致夏天之后豬價連番上漲,6月末7月中豬價頻繁出現單日超過1元/公斤暴漲。7月初雖有政策頻繁調控,但由于市場可供應大豬整體增量不顯著,加上兩節備貨需求,第三季度豬價大體在21-23.5元/公斤波動。
國慶期間豬價暴漲,十月中旬豬價飆升至28.5元/公斤,廣東更是達到30.5元/公斤。豬價不斷上漲強化市場主體信心,喊出32元/公斤甚至更高目標。當時市場預期四季度豬肉需求將會好轉,在年底需求旺季及腌臘潮的影響下,存在大上漲機會。
樂觀氛圍推動養豬戶將大量生豬用于二次育肥或者延后出欄,然而,市場需求卻未能兌現。受疫情封控及感染潮等因素影響,12月臘肉、臘腸、肉脯生產企業需求一致未能提升。此前壓欄惜售生豬體重不斷增加,大體重豬成本高,在旺季不旺市場環境中養殖戶急于出欄,最終形成踩踏性暴跌。根據布瑞克·農產品集購網研究總監林國發觀察,12月20日豬價跌至15.8元/公斤,較10月中旬28.5元/公斤下跌12.7元/公斤。每頭體重在100-125公斤的標豬利潤下降1400元,150公斤大體重生豬利潤更是銳減近2000元/頭,出現500元/頭虧損。
2022年的豬市整體情況仍舊未能擺脫由供需關系引起的價格波動——因為供應緊俏而價格攀升,又因產能擴張及消費低迷而行情走低。“如果我們認為周期是價格、利潤、產能的往復,那么‘豬周期’無疑將繼續存在,”正如中信建投在《2022年生豬年度報告》中的這段總結,未來的豬市恐怕亦不能避免身處豬周期的運轉之中。
盡管2022年豬價相比2019年、2021年約400%、370%的波動幅度較小,但總體來說,規律上和2021年基本保持一致,壓欄及恐慌性拋售都加重了豬價波動,且波動率顯著高于2018年非洲豬瘟之前。在利潤下降、飼料成本高企的背景下,2022年中小型養殖戶更多離場,更加增強了行業集中度。
“中小型養殖戶減少,集團養殖比例增加,行業規模化過程加重豬價波動,金融主體和資訊服務主體介入,市場波動性增加,年內的豬周期更為顯著,”布瑞克·農產品集購網研究總監林國發如此總結2022年豬市場有別于往常的特點。這也為2023年的豬市奠定了基礎,序幕已經揭開。
預測:在下行區間等待機遇
綜合多位生豬領域資深從業人士意見,認同暴跌后風險將得以釋放者甚。豬價有望在明年一季度后期進入上漲周期。
根據國家統計局及中信建投數據,截至11月底,2022年餐飲收入同比下行8.3%,創下除2020年以外,有記錄來的最大跌幅。第一波陽性高峰的到來亦對餐飲業形成打擊,但業內普遍對2023年感染潮平穩后餐飲常態經營回歸抱有較大希望,這也成為多方看好二季度豬市的底層邏輯。
大型農牧食品企業新希望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給出了對于2023年豬市的預期:整體上處于這一個周期的下行區間,但全年均價并不會很低。由于2022年以來行業補欄積極性相對謹慎,能繁母豬產能雖然整體維持恢復趨勢但幅度仍較為緩慢,因此2023年全行業的生豬出欄數也不會有特別大的增長。供應端較緊縮加之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消費需求將進一步得到釋放,“參照過往周期,甚至可能整體處在一個中等偏上的位置”。
但正如前文所提及的,隨著市場參與主體發生變化,中小型養殖戶減少,2023年周期波動中的生豬行業也將呈現區別于以往豬周期的特征。“缺少大量廚余養殖戶,大集團占比快速提升,信息服務機構和金融機構參與,這一切將導致市場波動性更大,一致性壓欄和拋售情況較往年更為顯著,大幅加重年度波動,”林國發如此預測。
當市場中以中小散戶為主體時,傳統產能的消長以二元能繁母豬為核心,羊群效應下的集體行為更易助推出非常有規律的周期表象。而隨著外部資本和規劃性運營的大型企業增多,所形成的產能本身就有長期運行的預期,同時也需要長時間的折舊攤銷和持續性地生產才能實現預期利潤。這些新增產能的誕生并不以單一周期為目標,會持續地在更長的時間段形成對應地供給。
新希望的2023年經營策略便是采取長短線結合的組合拳打發。在生豬養殖這樣一個成本效率制勝的行業,以做好自身的經營提升、持續降低養殖成本為長線目標,“2023年仍舊保持穩健運營,總體不會有特別大的戰略調整。”
新希望公司內部也從戰略、期貨、現貨銷售三個角度,設立了幾個獨立、專門的研究團隊,為公司的周期性經營策略調整提供專業化意見。
比起盲目賭豬價,被動順應豬周期調整產能,規模化企業也從科技和產業鏈延伸的角度主動應對。
數字化養豬成為科技加持農業的今年新重點,以麗水市蓮都區近年投資7.5億元興建的華統畜禽產業鏈智能化項目為例,該養殖場以高層養殖的方式在解決浙江省用地少問題之余,還擁有場內采用自動刮糞、自動喂料、自動喂水、自動防控等先進的自動化設備。原本一個人只能養三四十頭豬,如今技術上已經可以實現一人養3000到4000頭豬。
新希望等全產業鏈規模化豬企也將生豬養殖業務向上下游延伸,在探索原種選育環節的同時實踐養宰聯動。一方面從種質上做出改良優化,幫助后續的擴繁生產環節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充分發揮一頭豬的最大價值,豬盡其用、肉盡其用,使得養殖過程中的高投入帶來的高品質,能在肉的方面得到回報。
但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個主要方向,都需要長期、堅定、且較大的投入,龍頭企業具有相對更好的條件,這也增強了中小型養殖戶與規模化企業間的壁壘。
此外,在談及2023年豬市時,除價格本身的波動外,一些與生豬養殖關聯度較高的負面情況也需要格外留心。
首先,生豬利潤減少,養殖主體用心養殖情況減弱,效率成本整體增加,飼料谷物供應壓力的增加甚至可能影響我國主糧供應安全。
其次,2019年后城鎮通過收集廚余喂養生豬的中小型及家庭養殖戶減少,不利于平衡因羊群效應導致的市場短期波動。
“這部分主體占比不小,一般情況一個鎮的廚余至少能支撐2個單批次200頭出欄,年出欄達到500頭生豬養殖戶。這些養殖戶正常情況成本最低,只有仔豬成本加上一包飼料和自有收集廚余人工,且這些養殖戶受限于養殖場地,一般都是按時出欄。當前市場容易形成一致性行為,缺乏‘蓄水池’,豬價大幅波動,更容易導致養殖主體短期行為。”林國發分析稱。
2023年生豬投資建議
從養殖的角度,林國發給出建議認為,2023年的核心還是養好豬,降低單位成本,做好主動風險管理。做好成本和資金管理,等待市場回暖。不賭價格、提升養殖水平,才是生豬養殖根本之道。
上半年的生豬期貨方面,中信建投在年度報告中表示,單純供給側來看2023年產能還未兌現至過剩,市場如能夠在節前出清年末壓欄大豬,并實現有效降重,則供給側總體有所支撐。在樂觀情況下,3月之前消費好轉,大豬出清,則3月到期的03期貨合約能夠兌現轉折;相反,如果以上兩點均未實現,可能需要05合約在接近交割月時才能出現一定程度反映。
不過隨著各個合約的預期都持續悲觀,逢低布局的性價比正在顯現。中信建投建議預計上半年合約的波動區間(除LH2301)為13100~20800 /噸;對于下半年合約,有望繼續和上半年形成“蹺蹺板”行情,可關注大豬出清、疫情過去等利好兌現時,市場給到的情緒高點,價格區間在14000~21900 元/噸。
在豬企股票投資方面,中信建投期貨高級研究員魏鑫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給出建議:整體看不到特別大的矛盾或者趨勢性行情,但是在悲觀情緒下,未來整個周期變化會比較快,抓住一些小的波動,不易錯過機會。
2020年及2021年非洲豬瘟時期,豬價處于較高位置,高利潤率加之整體的經濟轉型,豬市也吸引到諸如房地產等轉型領域的資金。同時,生豬存在地方性保供的一個需求,多方面原因導致2019、2020年是資本進入的高峰。進入2022年,隨著利潤率走低生豬養殖行業資本注入活力下降,形成相對克制的周期。上市公司籌資活動并沒有因為利潤的下滑而全面停止,牧原、溫氏、新希望、傲農、巨星等企業整體籌資力度仍遠大于非瘟周期之前。
從在建工程的時點數據來看,2021 年利潤下行后部分企業出現了資金運營的壓力以及戰略上的調整,但2020年前各家上市公司在生豬旺市時興建產能在后續持續兌現。
“二級市場投資方面,高杠桿并在管理上可能會有松懈的企業會遭到淘汰。相反,一些生產壁壘所構建出來的、優質的企業可能會有持續投資的機會。比如牧原利用高投入重資產構建出的,能夠有望去沖刺1億頭目標的龐大產能,如果企業持續以領先市場的成本機制來進行生產,可以看到它的現金流會有持續的未來預期。”魏鑫分析道。
“在養殖端較有優勢的“小而美”,或中型的企業同樣值得關注,如巨星農牧和神農集團。在大家對市場特別悲觀的時候,也有入手機會,”魏鑫給出了對2023年豬企股票投資的總結性建議:“其實,如果按照周期來講的話,2023年我認為不是太適合去投資豬類股票。但是未來整個周期的變化會比較快,如果找到合適估值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