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豬價過快上漲,做好保價穩供,國家先后7次投放中央豬肉儲備。市場回暖之余,有生豬企業試點樓房養豬,有企業布局光伏發電,有企業攻克種源進口依賴,還有養殖企業在飼料原料價格不斷沖高的背景下尋找降本增效良方。
儲備肉
“國家高度重視生豬市場保供穩價工作,調控的目標是促進價格運行在合理區間。”2022年9月19日,國家發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孟瑋對外表示,在上半年生豬價格低位運行時,國家連續13批次累計掛牌收儲52萬噸中央豬肉儲備,提振了市場信心。9月,國家和各地合計投放豬肉儲備20萬噸左右,單月投放數量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投放價格低于市場價格。為進一步促進生豬價格盡快回歸至合理區間,11月1日,國家發改委宣布投放今年第7批中央豬肉儲備。
豬市回暖
2022年以來,國內生豬價格經歷了先跌后漲的過程。6月初,全國平均豬糧比價回升至5.59:1,脫離過度下跌及預警區間,大部分養豬企業二季度虧損幅度大幅縮窄,9月實現盈虧平衡或略有盈利,至10月末已實現單季扭虧或前三季度盈利。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分析認為,今年三季度生豬價格快速反彈,有助于保障明年生豬生產穩定,平抑明年的價格波動。
種業芯片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我國農作物常年用種100億公斤,養殖業每年需仔豬6億多頭、雛禽150億羽、水產苗種6萬億尾,絕大多數來自企業。為把種業企業扶優工作擺上重要位置,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今年9月印發《關于扶持國家種業陣型企業發展的通知》,提出加快構建“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種業企業陣型。包括隆平高科、溫氏股份、首農畜牧、新希望六和、光明畜牧、富發水產在內的270家優勢企業機構位列其中,扛起種業振興大旗。
飼料沖高
南美異常氣候等原因導致全球農產品價格暴漲,豆粕現貨價格不斷創歷史新高,玉米價格自2022年5月達到高峰后一直處于高位運行。原材料快速上漲,養殖和飼料生產成本大幅上升及消費待恢復,對飼料行業形成上、中、下游“三頭擠”局面。飼料行業成本加成,向下游養殖行業價格傳導機制的及時性、有效性受到挑戰,行業競爭加劇。
9月19日,農業農村部召開豆粕減量替代行動工作推進視頻會,提出糧食安全的最突出矛盾在飼料糧。豆粕減量替代是應對外部供應不確定性的被動選擇,對于養殖者節本、飼料生產者節料、全行業增效和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樓房養豬
2022年8月,投資40億元、高26層的全國單體面積最大樓房豬場在湖北中新開維現代牧業有限公司正式投產。此外,A股上市公司牧原股份、新希望、溫氏股份、唐人神、羅牛山、京基智農及提交招股書的揚翔股份等,均已布局樓房豬場。樓房養豬模式在土地集約、生產管理、生物安全、環保節能等方面具備顯著優勢,近兩年建設增速超過30%。考慮到征地成本,南方多山地區養殖企業可能更青睞這種模式。
屋頂光伏
2022年6月,生豬養殖上市公司正邦科技宣布與電力公司合作,利用生態能源用地、養殖場等屋頂資源,力爭三年內建設生態光伏、風電、分布式及集中式綜合智慧能源約1000萬千瓦。除正邦科技外,牧原股份、新希望、天邦食品、溫氏股份等大型生豬養殖企業也在不同程度地推進光伏發電或農光互補項目。目前大型豬企光伏項目多處在探索階段,沒有大規模開展,運行模式多為企業提供屋頂等場地資源,由電力公司進行建設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