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平出生于廣西桂林一個小山村,5年前從華南農大畢業后就入職一家廣東上市豬企,花了3年時間從養豬一線干到了飼料研發員,年薪達25w。
事業小成又年近而立,在這樣關鍵的時間節點,不上不下的中層既短時間難以向上突破,又舍不得剛誕生小生命的家庭,馮平是這一類人群的縮影,更年輕的他傾向尋找創業機會謀求事業上的轉型。
鑒于過往的工作經歷,他的舒適區在畜牧業。返鄉期間,他發現當地盛產紅薯,種植成本不到2毛錢,淀粉含量有28%-33%,農戶一到盛產期常面臨紅薯滯銷,只能傾倒地里做肥料,很可惜……倘若能采用生態養殖方法養殖廣西特色土豬,滿足現代人對綠色生態食材的需求,如此一來不就有市場了嗎?
年輕人往往更富有沖勁,2020年底,馮平裸辭了。
從前期調研,到確定養殖品種、場地選址,再到辦理營業執照、相關審批手續及建場完工,馮平前前后后忙碌了大半年,整個場設施加人工成本投入約130萬,產房30張,如果全力生產,批次化能養120多頭母豬,年出欄達2000頭。
2021年9月,馮平新建于村里半山腰的豬場迎來了第一批豬,32頭母豬和200頭小豬,考慮到生物安全,他沒讓干屠宰工作的父母幫忙,而請了位阿姨幫忙管理。
自配飼料 誰也不能掙他一分錢
投產后,馮平所有的精力都在豬場,他說:整個縣年出欄生豬500多萬頭,散戶占不到30萬頭。大部分人缺乏環保意識,能達標的太少,不達標的不是勸退就是拆除,法律意識也薄弱,還有就是資金問題,全靠自己在外奮斗博來的資本加貸款投入。“
所以他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地守護著豬場。
采用生態養殖方法養豬,豬吃的食材特別講究,需從村民那采購玉米、谷子、豆粕、紅薯等純天然原材料,豬料拉回來了,還得把它們分別磨成粉狀并按一定比例搭配。由于太過忙碌,睡眠不足,馮平瘦了一大圈。
欣慰的是,馮平充分發揮好自己專業的配飼料技術,豬的生長速度不慢,省去了原本必買飼料的資金,大大壓縮了成本。這種生態養殖創新模式很快就在當地傳開了。
2021年底,趕上了“云養豬”潮流,也就是“土豬認購代養模式”。有一家國企伸來了橄欖枝,要求裝監控,實時直播小豬的生長狀態、飼喂情況等,飼養周期一年,認購價22元/斤毛價。馮平第一次接觸,只預定了20頭。
他說,兩種豬分開養,“云養豬”采用純生態原料,無添加,無抗養殖(“抗”指的是抗生素),自然生長,預計到期估重280-330斤/頭。盡管周期長,但利潤有保障。
現如今整個鄉鎮有13家散戶跟著馮平的養豬模式,一起采購當地農作物,自配全階段飼料,
馮平自信地說:“成本在6塊就能賺錢,常受邀討論養豬技術,聽到最多的就是,我改變了他們喂豬的飼喂方向。”
與“地頭蛇” 斗智斗勇
不過,馮平也有煩惱。
原本鄉鎮散戶90%采用飼料飼喂模式,而自配飼料可能削弱了部分飼料經銷商、獸藥經銷商的利益,因此馮平成了被攻擊的對象。常收到惡意投訴,建設初期投訴違建,建設成功投訴環保。
“風雨兼程吧”,馮平說:“現在農村養戶面臨很多問題,如某某飼料能讓豬4-5個月出欄達300斤,容易吃智商稅。再比如,給豬看病的獸醫,打針后連瓶子都帶走生怕被知道用的什么藥,現在豬病復雜混感,一般常規藥物難以有效治療;有多年經驗的人也不會給你分享養豬技巧,分享出去就是培養競爭對手。”
馮平表示,臨床上的問題他常和湖南農大某教授交流,他還想考中國農大研究生,主攻動物營養學方向。把學到的知識、積攢的經驗分享給身邊需要的人毫無保留,嘗盡生活的苦也會迎來對應的甜。
最后,馮平分享了凌晨母豬生的一窩16頭小豬,養豬人的開心一刻莫過于此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