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稱呼他為“中國雞王”,傅光明斷然否認,他幾次強調:“我這輩子就做了一件事,好好養雞。”
“什么‘中國雞王’,我不接受!”福建圣農集團創始人辦公室里,傅光明大手一揮,“我認為自己就是個標標準準的養雞個體戶”。
年近七旬的傅光明,在過去的39年中,在閩北山區偏遠的光澤縣,從一個鄉鎮養雞場起家,逐步成為肯德基等快餐巨頭的供應商,發展出近400個工廠、20余個企業、2家上市公司,打造出亞洲第一的白羽肉雞產業集群。2020年養雞超6億只,創造產值超600億元。
但在傅光明看來,直到最近,自己在養雞這件事上,才真正有了底氣。
一個月前,傅光明謀劃10年、斥資14億、排除萬難,自主培育出的“圣澤901”,作為中國自主育種的首批白羽肉雞配套系新品種,通過國家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和公示期,獲得正式面向市場銷售種源雞的審查牌照。
它的面世,意味著歐美公司壟斷白羽肉雞種源、中國養殖業受制于人的局面即將成為歷史。
“有了祖代雞,圣農這五年的發展,遠超過去三十多年。”傅光明感慨。
39年專注一只雞
傅光明與白羽肉雞的相遇,開始于1983年的“下海”。
那是改革開放的第五年。年初,國務院剛發布允許個體經濟、城鎮集體所有制經濟發展的文件,只有中學文化卻喜歡讀書看報的傅光明已敏銳地嗅到先機。
告別7年部隊生涯正在光澤縣人武部工作的傅光明,當即做了一個冒險的決定——辭職,養雞。“想先解決吃的問題”,傅光明坦言。當時農村稀有的雞,成為最自然的選擇。
舍棄了“鐵飯碗”,向銀行貸款2萬元,傅光明買下光澤縣鸞鳳鄉的一個農場,又從湖南買回300枚種雞蛋,不料出師不利——雞蛋因為放置時間過長,只孵出一只小雞,還是只公雞。
80年代的雞舍
隨后,傅光明從報紙上看到“上海有種白羽紅冠的肉雞長得快”的信息,于是揣著僅剩的資金,孤注一擲,再買了600個蛋。3個小時看一次溫度計,6個小時翻動一次雞蛋,住在滿是雞糞的雞棚邊,在38攝氏度的屋子里一待便是一整天。所幸這次,600顆雞蛋中有300只小雞破殼而出,化為養雞場的“第一桶金”。
不過,第一桶金沒有留住兩個一起創業的伙伴,2000元盈利也能通過別的法子掙,遠沒有養雞這么辛苦。只有從小喜歡一條道走到黑的傅光明留了下來。
讓他欣慰的是,半個世紀前從美國“雞界選秀”中脫穎而出的白羽肉雞,呈現出傲人的養殖潛力:飼養約56天后,體重就能達到3斤;每產出 1 公斤肉,只需要投入不到3公斤飼料。雖然那時黃羽肉雞是中國市場上的主流,但從養殖的投入產出比來看,白羽肉雞完勝。
1986年,傅光明辦理了福建省第一家私營公司的營業執照,成立了光澤種雞場。通過參考部隊文化,實行場長、班組長崗位責任制,加強員工種雞飼養的業務培訓,自己勤啃畜牧業書籍,跑遍全國大中型養雞場拜師學藝,并提供行業獨一無二的送貨上門等差異化服務,光澤種雞場規模迅速增長,到1988年已經成為占地萬畝、員工42人、產值百萬的鄉鎮企業。
業務增長也給傅光明帶來“幸福的煩惱”:一個客戶提出把雞屠宰分割好再交貨的要求。1000只雞,傅光明帶著200個村民忙了整整3天。隨著類似的要求不斷增多,傅光明開始琢磨引入自動設備,開展延伸業務。
1992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式確立,鄉鎮企業已占據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趁著政策東風,這年年底,傅光明做了兩個決定,一是把自己的全部身家——7個雞場都抵押給銀行,貸出30萬美元和70萬元人民幣,從荷蘭引進國內唯一的凍肉加工生產線。二是成立一個新公司——光澤雞業有限公司。
1990年初,創業初期的傅光明成立光澤雞業有限公司
次年5月,光澤雞業率先在華東地區以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的形式,建立了從種雞飼養、苗雞孵化、肉雞飼養、屠宰加工、銷售運輸一條龍的產業化生產組織。只需員工400人,就可以日宰殺肉雞1萬只,年產肉雞300多萬只。
這條生產線受到正在中國內地加速擴張的快餐巨頭肯德基的關注。“得知我們有進口設備,肯德基公司特意從香港派人來考察。他們帶我們去美國培訓,看美國殺雞的技術,讓我們了解全世界的養雞企業信息,把國際思維、現代化思維帶進落后而封閉的山區。”傅光明回憶。
一年后,光澤雞業贏得了肯德基的信任,與肯德基中國公司建立了長期供銷伙伴關系。“這就像是一條小船,搭上了航空母艦”,傅光明形容企業后來的飛速發展。
但那也是個狂飆突進的年代,日本管理學者大前研一曾在中國沿海考察后認為,“中國的機會太多,以至于中國的企業家很難專注于某個領域,并在該領域做出卓越的成績。”
傅光明顯然是個異類,“我們有三不投資,首先就是離開了雞的生意不談,不管是房地產還是其他多掙錢的行業,我就做好這頭雞的生意”。
于是,不管是五年后光澤雞業更名為圣農實業,還是此后二十多年的發展,傅光明始終圍繞白羽肉雞,打造從農牧產業、獸藥疫苗、冷鏈物流、食品、配套產業的產業鏈條。
圣農打造全產業鏈條
39年后,白羽肉雞幾經“蛻變”,飼養42 天后,體重就能達到 2.5公斤出欄,每產出 1 公斤肉僅需不到 1.6 公斤飼料。隨著飼料轉化率高、生長速度快、工業化程度高的白羽肉雞占據全球雞肉消費70%的份額,貢獻中國雞肉近半數產量,圣農集團也憑借著完整的白羽肉雞產業鏈及配套項目,成為領域里的亞洲第一。
企業長青路線
至此,傅光明龐大的白羽肉雞帝國版圖上最重要的一塊拼圖終于完整。
2019年12月,圣農自主培育品種全面替換進口的最后一批祖代種雞。盡管2020年疫情來襲,在行業從國外引種下滑兩成的情況下,圣農卻逆勢出欄了5億只雞,創造了20余億元的利潤。
圣農-油溪養殖廠
隨著“圣澤901”正式獲得面向市場銷售種源雞的審查牌照,有了“中國芯”的種源還將惠及白羽肉雞行業更多企業。
“行業將擁有更多的自主權,養殖企業能用上比國外世界白羽肉指數更優、性價比更高的種雞。”傅光明信心滿滿。通過審定的圣農“圣澤901”白羽肉雞配套系擁有25項相關自主創新成果,在生長速度、成活率、產能率、料肉比等4項關鍵性能指標上有著不亞于國外進口品種的表現。
圣農原種養殖基地
早在2020年,傅光明就投資4億元建集團最大的祖代種雞生產基地——資溪白羽肉雞祖代種雞場,以便為國內外白羽肉雞養殖企業提供性價比高的祖代種雞。如果建成,一年能產種雞80萬套。這幾乎是國內養雞企業需求的一半。
更富有想象空間的是,育種專家團一共開發了11個遺傳性狀穩定的白羽肉雞品種。“圣澤901”只是其中4個品種的組合。未來,圣農有機會根據中國企業自己的需求,對不同品種進行雜交培育,形成滿足個性需求的本土白羽肉雞。
經此一役,傅光明深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企業一定要有高科技,才能長遠發展下去”。
在他的設想中,這個“長遠發展”,初步目標是一百年。
其中,種源技術等核心科技是一大支柱。他在訪談中不時類比袁老的雜交水稻,表示希望未來也利用基因工程,在白羽肉雞的育種上作出更多探索。
傅光明說:“我這輩子就做了一件事,好好養雞。”
另一大支柱,在傅光明看來,則是接班人的培養。
“能不能做到100年,不光我,也不光我女兒,還得算上我女兒的兒子,三代人接力才行”,傅光明坦言。當談及歐美一些由孫輩經營的百年企業,他流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期盼之意。
為了實現“百年養殖一只雞”,他曾從女兒傅芬芳初中起,就開始“潛移默化”有意識地培養,“帶她去養雞場,大學的時候建議她學農,不準她拿國外護照”。女兒大學畢業后,將一個食品公司交給她親自打理,允許她試錯學習,積累經驗。直到近年來逐漸放權,將圣農集團董事長的重擔交給了她。
除了培養后輩對行業的熱愛與能力,傅光明更多地傳承那些看不見的“致富秘訣”。
“保持誠信,我39年沒有欠過銀行一分利息,沒有欠過一期貸款”,傅光明自豪地說,不善打理關系的他,從創業起,發展仰賴的資金,都是來自銀行。在他的辦公室里,抬頭可見一塊寫著“誠信”二字的大匾。
他平日里也時常叮囑女兒,“企業老板是什么?企業老板不是錢,而是責任,對員工有責任,對消費者有責任”。
“其實我十年前就已經退休”,當被問及退休計劃,傅光明說,自己現在主要做做女兒的幫手。“女兒很漂亮,也很能干!”談話間,傅光明對女兒傅芬芳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傅光明和女兒傅芬芳
不過,現年69歲的傅光明,依舊保持著18歲部隊入伍時的作息習慣,早上6點起床,11點休息,天天過著家與公司兩點一線的生活。一天中,除了學習和關注資本市場,一半時間都在工作。
“我這個人沒什么愛好消遣,不跳舞、不唱卡拉OK、不去娛樂場、不愛喝酒,”傅光明剖析,“我喜歡做事業,所以我最大的樂趣就是完成一項任務,想做的東西我把它做好了,非常高興,這就是我的樂趣。”
“我這輩子就做了一件事,好好養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