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国产成视频在线观看

找工作
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新聞 > 正文

王青山:返鄉養牛蹚出“牛路子”

發布時間:2022-08-09 15:05    作者:.    來源:突泉縣融媒體中心    查看:
    夏日清晨,走進內蒙古興安盟突泉鎮東信村,一座現代標準化奶牛養殖場映入眼簾,牛舍里一頭頭膘肥體壯的奶牛正吃著新鮮的草料。突泉縣“曉景”式鄉村產業發展帶頭人、突泉縣東信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青山,正忙著在牛舍里和獸醫查看奶牛胎情,古銅色的臉龐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2010年,一直在外地工作的王青山回鄉開始創業,他把目標瞄準養殖,創辦奶牛養殖合作社,經過12年的努力, 現在奶牛存欄量497頭,僅鮮奶外銷一項,年收益就可達700萬余元。

    當問及為什么要回鄉創業搞起養殖時,王青山笑著說:“當初回鄉確實頂著很大的壓力,但搞養殖還是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我生在這里長在這里,也想帶動周邊村民共同養殖、共同致富。”

    雖然養牛場在一步步發展,但談起創業的艱辛,王青山依然感慨萬千。第一次創業全靠向父母和親朋借錢,買完牛后連喂牛的設備都買不起,特別是技術方面,最開始什么都不懂。

    養殖創業之初遇到的挫折并沒有讓王青山放棄繼續走下去的念頭,他知道,創業之路不是那么一帆風順,要學習和摸索的還有很多。在照顧第一批引進的牛犢期間,他四處奔走,請教畜牧技術人員,學習注射打針,為牛“治病”,每晚甚至睡在牛圈,最終在王青山的細心照顧下,這批牛犢長勢良好。那段時間是王青山最難熬的日子,讓他清醒地認識到,想要達到規模化養殖,還要不斷積累經驗。

    此后,他開始利用網絡查閱學習相關養殖技術,掌握疫病防治和幼崽接生。接下來的幾年里,新出生的牛犢在王青山的照料下茁壯成長,規模也從最初的十多頭擴大到幾十頭。

    一人富不算富。在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同時,王青山將不少的精力放在了帶動周邊群眾共同致富上,給予他們無私的幫助和支持,被大伙親切地稱為“奶牛專家”。

    東信村的養牛戶李永庫說:“沒養牛時以為養牛很簡單,牛一買回家才發現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了。每一次我的牛有問題打電話找王青山,他都開車跑過來幫我,真讓人感動。為了時刻掌握新技術、新產品的應用,王青山每年都會去外地大型養殖場去參觀學習,把學成的知識無償的分享給村民們。”

    幫助到更多的村民,王青山認為是一種快樂,他說:“有時候我用兩個小時的救治時間,就可能為養殖戶避免上萬元的損失,這種勞動多有價值啊!我把養牛技術傳授給養殖戶,從他們感激與尊重的眼神中,我的內心感到有一種說不出的幸福與滿足!”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經過12年的發展,合作社現在已經發展成集青貯種植、飼料加工、奶牛繁育養殖、牛奶收儲銷售、冷鏈物流配送于一體的規范化、標準化養殖基地,并與伊利公司簽訂訂單收購牛奶,日銷鮮奶4.5噸,銷路穩定。

    “我這目前有500多頭奶牛,都是荷斯坦奶牛,體型高大、皮下脂肪少,繁殖成活率和產奶質量都是領先的,我們的牛都是按不同時期的牛分欄喂養,并且所有的飼料都是采用進口原料進行科學配比進行攪拌混合,實行營養喂養。經過科學喂養,自動化管理,每頭牛平均牛奶日產量達到31公斤,增加產值還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了經濟收益。”王青山自豪地說。

    隨著合作社經濟效益越來越好,合作社也積極地通過產業統一代管、吸納就業等形式,帶領周邊村民實現增收,每年僅務工支出就達70余萬元。

    村民于海洋一直在外地打工,既顧不了家,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多少錢。自于海洋到合作社務工后,一年拿著幾萬元的收入,還能種地賺錢,收入很不錯。

    “我和媳婦在這務工,一年能拿到近10萬元的工資,不僅能賺錢,還能學到養牛的技術,真是不錯!”于海洋高興地說。

    從解決生計到發家致富,養牛讓王青山的致富路越走越寬。談起未來的打算,王青山計劃準備進一套新的擠奶設備,進一步完善配套服務,不斷提升產業能級,以“奶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將奶牛和肉牛養殖變成帶動群眾致富的“搖錢樹”。

版權聲明:本文轉自網絡,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輯qq:1240812330】刪除,謝謝!

APP下載
官方微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