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洛陽市疾控中心發布消息,今年以來,洛陽市報告的布魯菌病(以下簡稱布病)病例數高于歷年同期,且近期仍在高位波動。為此,洛陽疾控發布上述重要提醒。
什么是布病?如何傳染的?
洛陽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專家朱鑫介紹,布病是由布魯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俗稱“懶漢病”,患者會有發燒、關節疼痛、渾身無力等癥狀,嚴重者病菌會侵蝕人體關節、肌肉、心臟甚至大腦。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布病的主要傳染源,在洛陽市,羊和其相關制品則是最常見的傳染源。
據了解,目前洛陽市場上的牛、羊肉需求較大,個體養殖戶逐漸增多,造成布病感染風險增加,通過喝鮮羊奶、吃烤羊肉串、喝羊肉湯等食源性感染布病病例仍然較多,食源性感染風險不斷增加,傳染來源呈現多樣化趨勢。統計顯示,2021年,洛陽累計發現497例布病患者。2022年前7個月,洛陽發現432例布病患者,高于歷年同期,甚至已超過2020年全年發現病例數。且近5個月,每月發現病例均超過60例,患者群體中既有七八十歲的老人,也有三四歲的幼兒。
老年布病患者占較大比例,與購買食用路邊現擠鮮羊奶有關
“街邊出售現擠鮮羊奶的商販無法確保羊和他們自身的健康狀況,擠奶的操作過程也不規范、不衛生,市民飲用這種羊奶會有患布病的風險。”朱鑫說,在目前發現的布病患者當中,個體養殖戶布病患者占最大比例,其次就是老年患者群體,這些人患病原因幾乎是購買食用街頭商販出售的現擠鮮羊奶。還有一部分患者,是在吃燒烤或火鍋時,食用了未加工熟的牛羊肉導致感染。
65歲市民李先生是名退休職工,近兩年散養3只羊,他偶爾食用自家羊產的鮮羊奶。7月7日,他發現肩膀一側疼痛,接連幾天癥狀也未減輕。7月21日,他到醫院就診時向醫生告知近期飲食情況,醫生在檢查同時推薦他到疾控部門檢查,隨后確診感染布病。
我們了解到,從發病到確診用時14天,李先生屬于發現比較及時的患者,但更多患者因為未及時到醫院就診,或未及時向醫生介紹飲食情況,可能會被誤診以至于貽誤病情。
7月初,71歲的市民馬女士出現發熱、多汗、精神萎靡等癥狀,以為是感冒并未在意,但幾天后出現畏寒、發熱等癥狀。考慮到近期只在小區附近活動,且核酸檢測為陰性,馬女士就在家服用退燒藥,沒想到癥狀并未緩解,到醫院也未找到病因。直到7月18日,到另一家醫療機構就診時告知醫生多次買鮮羊奶的經歷,才得以做系統檢查并確診。目前,患者馬女士經針對性治療后,病情已有好轉。
自行煮鮮羊奶存在極大的感染風險
“有市民以為,將現擠的生鮮牛羊奶煮沸,就能起到殺菌效果。實際上,布魯氏菌可以通過直接接觸人體表皮膚黏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機體,自行煮沸仍存在殺菌不夠徹底的風險。”朱鑫說,此外,未經過加工的生鮮牛羊奶中還可能藏有多種致病菌,可通過牛羊奶傳染給人類,一般的煮沸操作無法徹底殺菌。
“布病主要在人畜之間傳染,一般不會人傳人,但問題在于,布病的癥狀復雜多樣,可能是發熱乏力,也可能是關節疼痛等,早期難發現,也容易被誤診。”朱鑫說,目前,一些養殖戶布病患者有一定防控意識,在就診時能及時告知養殖及宰殺牛羊情況。但在購買現擠鮮羊奶的人群中,絕大多數對布病認識不夠,在就診時沒有及時告知醫生飲食記錄,導致未能及時發現。
朱鑫提醒,布病并不可怕,只要早發現、早治療,大部分患者可治愈,市民不必恐慌。市民一旦出現不明原因發熱、乏力、多汗、關節酸疼等癥狀,應及時到傳染病醫院就診。建議市民從正規渠道購買肉、蛋、奶類及其制品,不喝生牛奶、生羊奶,在食用牛、羊肉時做到熟透后再食用。此外,一些市場售賣的未加工的鮮奶,只進行一般的煮沸操作也可能殺菌不徹底,市民要謹慎購買。
此外,也建議基層單位大力開展布病健康教育和宣傳,提升農村養殖戶等重點人群健康素養,提高其布病防治知識知曉率。定時對牛、羊等牲畜進行疫苗接種和檢測工作,在牲畜喂養經營全過程,相關人員(如獸醫、放牧員、飼養員、屠宰工、擠奶工及乳、肉加工人員等)要做好自身監測和自我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