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初的水產飼料行業,是一片藍的不能再藍的藍海。盡管我國水產養殖歷史比較悠久,但此前大量的水產品尚產出于使用傳統的、效率較低、技術水平低下的原料原糧粗放養殖模式。隨著水產養殖技術的發展,水產配合飼料因其營養均衡、轉化率高、養殖成本低且效益高,逐漸被廣大養殖戶接受和認可,也慢慢推高了對水產配合飼料的技術要求。作為水產配合飼料的核心營養組成部分,水產預混料屬于飼料工業中最高端的技術,絕大多數飼料企業缺乏自行研發或自配的實力,因而有著廣泛的市場需求。“在當時的時代潮流下,只要你能投入百分百的精力于某個領域,沒有不成功的。”曹雙俊感言到。
20年后,德寧已是國內屈指可數的年銷售額超億元的水產預混料龍頭企業,并從佛山順德一隅,讓產品和技術覆蓋了國內26個省市乃至走向東南亞、南美、非洲等海外市場,甚至在部分區域市場取得了超90%的極高占有率,以及讓超500家中小水產料企業選擇合作,并成為部分傳統畜禽料企業集團在跨界水產料時的信賴之選。
在德寧20周年的重要發展節點上,筆者與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曹雙俊進行了深度交流,見證一位創業者的心路歷程與感悟。盡管曹雙俊離開教壇已逾20年,但儒雅已在其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記,“德為先”的初心更是貫穿并影響著德寧。
感知行業巨變將到,躍身水產預混料
“水產行業是一個應用性非常強的行業,如果不懂實踐的話,就很難有發言權。”1991年,在西南農業大學(今西南大學)水產系任教的曹雙俊,為了更好地把傳授的理論能結合到實踐中來,便利用搞科研的時間在佛山南海自主建設鱖魚、加州鱸等品種的養殖實習基地。這段每天親自切冰鮮魚,然后用拖拉機拉去塘口投喂的生產實踐,讓曹雙俊越來越覺得自己比較適合從事生產一線的工作,于是1994年從學校離職專心待在養殖場。此時,如果沒有后面的事情發生,可能行業會少了一家優秀的預混料企業,而會多一位經驗豐富的養殖好手。
據曹雙俊回憶,在一線養殖期間,自己獲得了豐富的養殖經驗,對水產養殖有了更深刻的認知。而后經引薦與在赤潮研究領域非常知名的學者、時任暨南大學水生生物研究中心主任的齊雨藻老先生相識,老先生當時急需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實踐經驗的助手,便在1996年將其聘入研究中心當老師,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歷史總是有相似的一面,再次成為教師的曹雙俊還是覺得自己生產實踐經驗不夠豐富,需要繼續提高。當時的珠三角正興起養蝦,便尋思去開展與蝦相關的生產工作,但又沒有這方面的技術和經驗,恰好中山有一個做羅氏沼蝦苗的苗場招工人,就應聘當了學徒工。跟著做了兩批苗后,為了檢驗技術是否已經熟練,曹雙俊開始獨立運營苗場。
“前兩年還是很順利,第三年苗做出來后碰到天氣不好導致堵苗,而羅氏沼蝦苗自相殘殺非常厲害,結果一造蝦就把賺的錢全部虧完了。”僅有著四五百塊月薪的曹雙俊,此時已無力翻盤,同時也對育苗這類需要靠天吃飯的行業心懷敬畏。盡管人生歷程中關閉了一扇窗,但也打開了另一道門。任教和就讀在職博士期間,在華南農業大學校辦企業廣東惠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部兼職的經歷,讓曹雙俊對水產預混料行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加上長期參與生產一線工作,對市場需求有著深刻的理解。盡管當時的水產養殖對全價配合飼料的需求還不成熟,基本處于混合飼料的階段。很多是直接使用冰鮮魚或小麥、菜粕等混合投喂,根本不用添加劑或者預混料,少部分加點畜禽料上用的多維。但是,曹雙俊敏銳感知一場行業巨變即將到來。
2002年5月,曹雙俊與合伙人陳偉雄共同集資創辦德寧,專注水產預混料產品的研發與生產,由此拉開了新的人生序章。
提供價值方案,成就行業地位
風口來了!一組數據可以看出趨勢降臨時的迅猛:2000年,全國水產料市場容量共504萬噸;到2021年,僅廣東水產料市場容量就已飛躍至近600萬噸,全國總量也超過2000萬噸。“水產飼料能有今天的規模和非常低的料肉比,飼料工業技術的進步和添加劑、預混料等推動飼料配方的改良貢獻極大。”在行業整體野蠻增長的階段,對水產預混料的巨量需求,支撐著德寧20年間從佛山順德走向了全國乃至國際舞臺,為全球水產養殖業貢獻來自中國的智慧。
盡管曹雙俊認為德寧只是順應了行業向上發展的趨勢,實現了自身的飛躍。實際上,正是德寧為行業提供了諸多可圈可點的價值方案,才讓市場將其推到了今天的行業地位。
第一,德寧開發了一系列高性價比的前沿產品。比如推出能提高加州鱸、鱖魚等肉食性魚類對淀粉耐受力的專用預混料,從而加快了人工配合飼料的推廣應用;以及業內廣泛使用的功能性產品“大德快”、“德康”等,提升了養殖水生動物對飼料中營養素的利用率和健康水平,助力養殖更高效、環保。同時,堅持做好預混料產品定位,不為順應激烈的市場競爭而做低產品質量,始終堅信終端的效果才是企業經久走下去的希望。
第三,通過擁有多種高端、先進分析設備的分析測試中心,以非盈利的方式提供服務,彌補飼料企業在原料、成品和競品檢測上的短板,增強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安全性及競爭力。
就這樣,德寧以優異的產品方案和創新的服務能力,與國內外數百家地方性水產飼料企業一起共同分享智慧、相伴成長。也正如此,讓德寧勇攀一座座高峰時總有同行者。
專注與誠信,讓企業經久不衰
德寧的成功,還有什么密碼?通過與創始人曹雙俊的交流,筆者總結為幾點:
第一,德寧專注水產預混料領域。曹雙俊發現,在當時的時代潮流下,只要你能投入百分百的精力專注于某個領域,沒有不成功的。同時,德寧有大量的客戶群體作為支撐,能夠充分把握市場的痛點和需求,然后打造專業化的團隊來圍繞客戶的需求去針對性提供解決方案。且在海量的案例和試驗數據中,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德寧能夠不斷推陳出新、升級技術。
第二,誠信經營。從成立開始,德寧便始終堅持誠信經營,恪守契約精神。二十年來德寧無論資金緊張與否,從不逾期拖欠供應商貨款,即使原料已經降價也依然按照簽約價采購。因此,德寧獲得了供應商的信任和深度支持——除了采購價格優惠,在原料短缺時,供應商即使再艱難,依然會堅守承諾優先按時給德寧供貨。同時,德寧始終堅持產品質量穩定,始終如一的把產品質量做好。每一個產品從源頭開始,都堅持按照國家標準,所有物品采購的源頭、運輸、包裝一直到進入生產環節,質量均有保證。此外,德寧對待自家員工,也從來都是按照約定的薪酬和獎金制度去執行。“對自己簽訂的、許諾的東西一定要執行到位。被人信任是無價的,堅持契約精神,最終受益的仍是自己,這也是德寧在今后的發展中最值得傳承下去的品質。”曹雙俊表示,以信用為基石,以誠信為根本,目前已深入到了德寧每一個員工的身上,每一位德寧人也是把誠信踐行到了工作的方方面面。
第三,樂于分享。德寧最初僅兩位創始人持股,后來覺得企業需要持續發展,必須讓所有員工把企業的事業當作自己的事業來經營,因而推行了股權激勵機制,使員工具有主人翁意識,從而促進企業與員工共同成長。現在,德寧的中層干部都或多或少持有公司股份。“我們深刻感知到,股份分出去越多,公司發展越快,而且員工越穩定、企業效益也越高。目前,公司10年以上的老員工占了員工總數至少50%的比例,穩定的團隊屬于企業的財富。”曹雙俊說。
第四,務實的心態。據曹雙俊介紹,所有德寧技術服務崗位的新員工,到崗的第一件事是深入一線了解魚類、蝦類的養殖全過程,全面了解清楚養殖全過程后,再進行下一步的職業規劃。通過這些專業基本功訓練后,去到市場利用公司平臺為客戶提供有效解決方案,工作中不斷磨練逐漸成長,具備獨當一面的能力和素質,才能在事業的征途中行穩致遠,為水產行業貢獻力量。
與時俱進,使命不變
近些年,隨著水產飼料行業競爭漸趨白熱化、內外市場環境的急劇變化,地方性水產料企業持續面臨生存與發展上的挑戰,也更考驗德寧作為“外腦”的水平和能力。首先,德寧建立了擁有國內外頂尖高校教授、知名水產企業技術專家和活躍于生產一線的高級水產工程師等師資力量的德寧學院,為德寧團隊提供專業的實踐平臺,來不斷強化自身的綜合服務能力。同時,基于“水產飼料企業系統解決方案提供者”的發展定位,德寧組建了由近百名多學科專業人才組成的配方營養、養殖技術、病害防控、飼料加工工藝、飼料原料品質控制等領域的專家服務團隊,為客戶提供配方優化、原料品控、工藝改善、終端市場技術等服務,讓客戶能夠更加自信地參與市場競爭。
“任何行業都會有階段性的困難,是行業中前行的每個企業都會遇到的,飼料行業亦是如此,這并不可怕。”曹雙俊認為,水產行業具有品種豐富、模式多樣、地區特色性強的特點,并且存在海量消費市場做支撐。盡管水產料的容量增速可能會略有放緩,但養殖方式、養殖品種、養殖技術總在變化,飼料需求隨之改變。也就是說,過去是比較粗放的增長模式,現在只是進入了越發細分的市場需求之中。不難看出,即使在飼料行業集中化程度已非常高的今天,也不乏新進入市場便取得優秀表現的地方性企業。
變化即機會。“只要能夠與時俱進做出特色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尤其是能堅持誠信和注重質量,企業總會有足夠的市場份額,不用擔心會被淘汰。”見慣風浪的曹雙俊并不認為水產預混料的瓶頸會制約德寧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對中小飼料企業會長期與集團公司在競爭中共存的市場格局抱有充分信心。
不過,自嘲“腦子已不夠年輕人好使”的他,兩年前便開始將德寧的未來托付于現任總經理李君僑所帶領的年輕團隊身上。交棒后的下一個20年,德寧會是怎么樣?或許會面臨新的市場挑戰,也會有新的征程與故事,但不變的仍將是“分享智慧,相伴成長”,為每一位客戶創造最大效益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