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的朋友,有多少是懷著創業夢進豬場學技術的呢?日復一日繁重平淡的工作,原本火熱的行情褪去,瞅著規模豬企的日子也日益艱難,畏難離去的情緒也愈加濃烈。企業文化談“共度難關”,技術培訓講“降本增效”,就連企業創始人也頻頻在公司內部、在外界媒體面前站臺。
在普通畜牧從業者面前,豬企創始人都是人人向往的存在,是大佬。到了合適的年齡,功成身退不好嗎?創業辛苦那么多年,為什么還奮斗在一線?
一、是不能還是放不下
不是沒有退居二線的創始人,只是他又被企業“拽”回來了。
“過去一直想把公司變成一個優秀人才的平臺,但就目前職業經理人的情況而言,在機會還比較多、誘惑也比較大的時候,這個想法還不是太成熟。”于是,張邦輝又重新掌舵天邦。
創一代為什么很難退居一線,即便有二代接棒:
01、沒必要
即便是畜牧業第一代創業者,年齡也大概在60-70歲區間,身居高位、生活優渥,自然還能為企業為后代抵擋住市場的激蕩。畜牧業屬于傳統行業,當地位已經升級到業內專家的時候,年齡反而不是問題。比如70歲前正大高管趙守寧一舉入駐天邦高層。
02、不能
畜牧業是一個相信英雄的行業,這一點在翻看雪球對企業評價時明顯能感知出來。部分雪球大V比較看好秦英林的務實風格,對牧原自然有所推崇。即便是業內,很多職工也會對自己所任職公司的老板起綽號,在這個過程中,個人的情感偏向自然一覽無余。
行業格局未定,變數太多,尤其是飼料行業中腰部公司的創始人,其本身就集內外資源、人脈于一身,更難離場。
03、不愿
這里可參照去年引發父子之爭的某公司。習慣了忙碌和揮斥方遒,很難放下大權在握這種滋味。
輔佐二代也好大權在握也罷,毋庸置疑的是,創始人在充滿行業變數的當下,還是穩定軍心的獨特存在。
二、百年豬企會是空談嗎
當然也不是說企業永遠離不開創一代,牧原離不開秦英林,新希望離不開劉永好,百年溫氏會是一紙空談?自然不是,年輕人遲早會接班,但過程會比較長。
豬企這邊主要是家族企業培養管理者模式。
如溫氏從溫鵬程掌舵時代進入了溫志芬掌舵時代,新希望則從劉永好時代過渡到劉暢時代,正邦的林峰接過了林印孫手中的大旗,唐人神的陶一山在培養陶業,牧原的秦牧原已經在負責集團重點業務.......
飼料業這邊不少是新型合伙人模式。
銷售高管創業帶團隊,和大企業合作接受大企業的投資,從而實現自己快速擴張。就了解,新希望、大北農、傲農等集團都在部分區域采取類似模式發展,且都發展得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