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公告聲稱產能優化,究竟如何優化?
企業公告聲稱人才流動正常,究竟如何正常?
往日里,企業對外回復通常用詞隱忍而又克制,無論外界如何猜測終究只能算作傳聞,即便員工身在公司,估計也很難了解到自己所在公司當下究竟是如何一個狀態。
今天便以新希望為例,跌宕起伏的2021年已經過去,隨著年報公開,關于調整關于人力,終于能以企業的口吻說出實際情況。
眾所周知,新希望發力養豬不過6年光景,能有如今的養殖巨頭地位,全靠近年來的跑馬圈地,不斷擴大產能。但養豬本就是周期性很強的行業,2021年新希望凈利潤虧損95億左右,不得不讓其“從快速擴張轉入穩健經營”。
公司暫時不會投資新的種豬場,不會開工新項目,對育肥場則根據其所在區域的育肥產能配套情況及自育肥團隊能力謹慎推進建設進度;
將前期臨時用于種培場的自育肥場根據其生產節奏陸續調整回育肥用途;
將過去2年為快速上規模而租賃的種培場、自育肥場根據其成本收益核算逐漸展開退租;
對去年上半年受非瘟弱毒疫情影響時間較長、負荷率長期較低、生產效率與成本長期不佳的部分場線,及時進行暫停整頓,合并產能、豬群與團隊,集中優勢資源實現更高效率。
當前,新希望租賃和自建自育肥規模是736萬頭。現已運行中和改造中或新建中陸續投產的母豬場產能是166萬頭。
穩健運營不僅體現在產能節奏調整上,更體現在公司內部結構調整上。新希望對外屢屢提及“由于前期快速擴張,生產管理能力被稀釋”。對此,它在去年提出“打強中臺”:
在總部,從飼料營養部中,拆分出飼料供應部;從健康管理部中,延伸出生物安全督察辦公室;把原屬于飼料供應鏈管理部期貨團隊中的生豬期貨人員分離,專設了生豬期貨小組;從年底開始籌劃從過去覆蓋種豬和育肥豬生產的生產管理部中,拆分專門的育肥豬管理部。
一面配合總部職能細化,對應增設相關線路與崗位;
另一面把過去發展階段較多分散各級總經理精力的發展建設與公共事務職責分離出去,由總部對口部門垂直管理,使各級總經理能更專注于豬場內部的生產經營。
由于企業內部變動和外部行情變化而引發的離職爭議,用企業年報披露的人員統計數據來解釋想必最權威不過:2020年公司員工合計95993人,而到2021年年報該數字則變成80168人,少了15825人。
本科以上學歷少了603人
本科學歷少了5732人
專科學歷少了4532人
其他學歷少了495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