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看,這些市場行業主體為推進玉米、豆粕減量替代提供了哪些金點子。
牧原:低蛋白日糧實現營養精準供給
目前,豬價低迷,飼料原料價格不斷高漲,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卻能有效控制養豬成本,秘密武器之一就是低蛋白日糧技術。
傳統觀念認為豬吃得越多長得越快,但牧原就不會讓豬多吃。為啥?豬長得快,還要看長的是瘦肉還是脂肪。
牧原集團副總裁褚柯介紹——
品種決定豬瘦肉最大生長潛力,健康影響最大生長潛力發揮,而營養供給滿足生長需求即可。過量攝入的蛋白質會以尿氮或糞氮的形式排出,不僅造成蛋白質浪費,還會影響豬群健康,同時增加環保壓力。
牧原針對不同豬群探索最適營養需要,通過混合技術將高濃度氨基酸日糧和低濃度氨基酸日糧按比例混合,實現營養精準供給。
2021年,牧原生產低蛋白低豆粕飼料約1587萬噸,供全國1700多個自有養殖場使用,覆蓋生豬超4000萬頭。通過全年推行低蛋白低豆粕日糧,使養豬豆粕始終維持在較低水平,2015—2021年牧原養豬豆粕平均用量占比為8.4%,最低時可降至6.6%。
牧原認為:
低蛋白日糧不會影響豬的生長性能,健康和生產管理是影響豬群生產性能的最大因素。
推廣過程是否遇困難?
褚柯說:“當時推廣過程非常艱難,一出現生產成績下降,大家就會質疑低蛋白低豆粕日糧:品種、環控、飼養管理、人員能力等各方面都好,為什么生產成績這么差?”
牧原團隊想盡辦法尋找生產成績下降的原因,多次排查發現,根源并不在低蛋白低豆粕日糧上,而是豬群疾病所致。
2008年,牧原進入最低成本優化期,探索豬群生長真實營養需要量,把飼用氨基酸用到極致,進一步降低豆粕使用量。
“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推薦公斤增重可消化賴氨酸需要量是19.5克,我們的生產數據表明只要15.8克,推薦標準高估賴氨酸需求23%。為了降低營養隱性浪費,我們細分豬群階段,設置了合適的營養標準?!瘪铱陆榻B。
確定了科學合理的營養標準后,下一步就是使用飼用氨基酸,來補充豆粕降低后缺少的氨基酸。此后,牧原又整合資源,推動異亮氨酸研發和生產,進一步降低飼料豆粕用量。
玉米豆粕型日糧通過添加飼用氨基酸,豆粕用量可降至5%以下。如果突破異亮氨酸生產技術,增加供應量,牧原可實現無豆粕日糧。
應用低蛋白低豆粕日糧配方有啥好處?
褚柯介紹——
先看經濟效益,應用傳統玉米豆粕型日糧配方,出欄一頭豬約需54.8公斤豆粕,按豆粕價格每噸5000元測算,頭均豆粕成本274元;應用低蛋白低豆粕日糧后,豆粕頭均消耗量為30.3公斤,頭均豆粕成本152元,降低的豆粕可用玉米和合成氨基酸補充,綜合以上飼料成本,光一頭豬成本就節省50元。
再看社會效益,相比行業,牧原養一頭豬可少消耗豆粕24.5公斤,折合大豆31.4公斤。“若推廣到全國,按約6.5億頭出欄計算,能節省大豆約2000萬噸,按大豆畝產132公斤測算,相當于節約了1.5億畝土地資源?!瘪铱卤P算著說。
還有生態效益,豆粕占比從17.7%降至9.8%,日糧蛋白降低2.82%,每頭豬氮排放就減少1.5公斤,大大減少環境污染。
溫氏:兩種技術帶來最低造肉成本
作為黃羽肉雞養殖領頭羊、生豬養殖龍頭企業,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黃羽肉雞飼料成本控制上有很強的競爭優勢。早在幾年前,溫氏集團就在做低蛋白低豆粕配方技術研發。
農業農村部動物營養與飼料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溫氏股份飼料營養中心執行總經理譚會澤介紹——
目前,溫氏集團在豬、雞、鴨飼料中全面推廣應用低蛋白低豆粕自產飼料。2021年,溫氏集團飼料總產量約1300萬噸,覆蓋豬1321萬頭、雞11.01億只、鴨5643萬只。配方中豆粕用量占比僅為8%,其中豬料豆粕占比為5%、肉雞飼料豆粕占比為10%。
這是怎么做到的呢?
溫氏采用了豆粕減量替代技術和低蛋白多氨基酸平衡配方技術?!斑@兩條路線結合,實現最低造肉成本和經濟、社會等多方面效益?!?br>
“豆粕減量替代的核心是精準的飼料原料數據庫,憑經驗去試是不行的,如果數據庫不精準,用其他原料去取代肯定會出問題。”譚會澤舉例說,比如用菜粕來取代豆粕,兩者的營養價值、消化利用率等都是不一樣的,需要準確知道菜粕在生豬、肉雞飼用上的營養和消化率,才能保證做配方后效果穩定。
中國農業大學譙仕彥教授團隊研究低蛋白質低豆粕日糧技術進行樣品檢測。資料圖
從2008年開始,溫氏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所、中國農業大學等團隊合作,研發構建替代原料在不同動物飼料、不同品質情況下的動態營養價值參數數據庫,測各種原料的有效能值和消化利用率。基于大量動物試驗結果,明確了各種飼料原料在不同動物和飼養階段的有效營養成分和適宜添加量。然后,在替代原料具有價格優勢時,在生產中全面推廣應用。
研究結果發現,肉雞料綜合使用小麥、高粱、玉米、葵花粕等替代部分豆粕,不僅不影響生產性能,還能提高肉雞肌胃重,改善腸道健康。
“可能因為不同原料互搭配營養更平衡,雜粕纖維含量更高些,利于腸道健康。”譚會澤說。
從2018年開始,溫氏啟動研究肉雞低蛋白多氨基酸平衡技術。譚會澤介紹,在氨基酸保持平衡的基礎上,粗蛋白下降1-2個點,生產成績比較穩定,成本也會明顯下降。經過一系列試驗,理想蛋白模型氨基酸由5種增加到7種,已發布了黃羽肉雞低蛋白日糧參考標準。
雙管齊下,目前,溫氏肉雞養殖豆粕用量已經低于5%,是行業平均用量的1/3,減少蛋白原料使用量10-20萬噸,每噸配方成本降低15-30元。通過多種替代原料組合使用和氨基酸平衡技術,中大雞已經實現了無豆粕配方。
此外,應用低蛋白多氨基酸平衡技術能夠有效減少氮排放,通過使用植酸酶,還能提高飼料中磷的吸收利用率,減少了磷和重金屬排放。
下一步,溫氏將繼續構建飼料原料氨基酸消化率、鈣磷消化率等有效營養參數數據庫,細化動物營養需要量,提高飼料配方精準度,減少營養浪費,減少氮磷排放。
通威:低豆粕水產飼料養殖效果不降反升
在水產飼料行業研發推行豆粕減量替代技術,通威集團是最早開始的。
集團技術總監張璐介紹——
2021年,通威集團外銷的300多萬噸水產飼料全部采用低豆粕技術,集團自有的20多萬畝水面也全部使用低豆粕水產飼料進行養殖。
通威集團起家四川,四川人愛吃菜籽油,菜籽粕供應量大。在20世紀90年代末,通威已經開始使用菜籽粕,進行豆粕減量替代。
“把四川菜籽粕以及新疆棉粕等國內自產原料用起來,性價比高,供應量也相對較穩定?!?br>
以玉米、小麥、豆粕等原料為主,產出的水產飼料顏色淺,而用菜籽粕等產出的飼料偏黑色,還帶有黑色點狀的菜籽皮。
1999年,通威集團在廣東投建第一家飼料廠。在這之前,廣東區域水產飼料配方中沒有使用菜粕、棉粕。
“這是什么東西?”“這種黑乎乎、味道奇怪的飼料也能養出魚來?”整個廣東水產養殖業內人士不了解、不相信、不接受。
面對這樣的局面,通威集團采取了讓大家咋舌的策略:
飼料可以先拿去用,養一造魚出來后,再根據養殖效果決定應該給多少錢。就這樣,通威集團一下子將幾千噸料、上百萬塊錢鋪到了市場上。
結果一造魚養下來,一袋料比其他本地料多出2-5斤魚,一口魚塘一年就能夠多賺1000多塊錢。
市場一下轟動了,顏色黑也好、味道怪也好,同行和養殖戶都接受了,飼料廠當年便實現了滿產滿銷。接下來幾年養殖戶選購飼料時,反而認為飼料不黑就不好。
為啥一袋飼料能多出幾斤魚?
豆粕替換成雜粕,一噸飼料大概會減100-200公斤左右豆粕,豆粕在飼料中占比能下降10%-20%。飼料中還會增加很多抗營養因子促進消化吸收,魚的采食量也會下降。通過技術手段來搭配調整,補充調節可消化氨基酸水平,調節魚料的口味,減少、消除抗營養因子,使飼料營養達到魚的最適需求,這樣才能一袋料多出幾斤魚。
“不論是菜粕、棉粕、DDGS(干酒糟及其可溶物)、還是花生粕、葵花籽粕,芝麻粕等,國內大概有十幾種可選擇的替代原料,通過國際貿易還有更多替代原料,替代豆粕是完全可行的。通威集團持續減少豆粕依賴,希望覆蓋更多的養殖品種。未來目標是儲備好無豆粕飼料技術,把主動權握在自己手里,擺脫大豆定價體系?!睆堣凑f。
張璐正在牽頭做前瞻性研究,試驗效率更高的新型菌體蛋白、藻類蛋白、昆蟲蛋白等,希望能夠推動工業化量產,把成本降下來。
“接下來還要做水產飼料豆粕減量的團體標準,還有很多工作,得幾條腿同時走路才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