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了解,20世紀60年代初,便從人和動物的呼吸道或腸道中分離出了呼腸孤病毒。該病毒能使人、畜、禽、水生生物、昆蟲、植物等致病。黃淑堅介紹,輪狀病毒、羊藍舌病病毒、非洲馬瘟病病毒、禽呼腸孤病毒等都會引起畜禽產生呼腸孤病毒。
具體分析禽呼腸孤病毒病發現,宿主不同,引起臨床表現也大不相同。黃淑堅在會上詳細比較了禽呼腸孤病毒在雞源和?禽源兩大宿主上呈現的癥狀,見下圖。

黃淑堅強調,當前主要以基因2型的鴨新型呼腸孤病毒病流行為主,在福建、?東、??、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江?、江蘇、河北等大部分地區均出現過,番鴨、半番鴨、北京鴨、麻鴨、櫻桃?鴨、鵝等動物均易感,以番鴨危害最?,會導致鴨子??發育遲緩,且導致免疫抑制,極易誘發細菌(如鴨?腸桿菌、鴨疫?默?菌)嚴重的繼發或混合感染。而且,該病無明顯季節性,?年四季均可發?,但主要在冬春季節多發;發病?齡越?,發病率、死亡率越?。整體上,該病的發病?齡主要為6-25?齡,其中以7?齡居多,病程5-7天,發病率為5%-32.5%,病死率4%-20%。
鴨新型呼腸孤病毒的應對之道
為了更好地診斷鴨新型呼腸孤病毒,黃淑堅分享了三種診斷方法:一是NDRV實時熒光定量RT-PCR?法,靈敏度是普通RT-PCR的100倍;二是NDRV與MDRV雙重RT-PCR?法;三是NDRV鈣?綠素可視化RT-LAMP方法。黃淑堅認為,NDRV RT-LAMP兩種?法特異性強、敏感性?、耗時短、操作簡便、檢測更安全、容易判斷結果。?前RT-LAMP反應產物的檢測中,熒光檢測最具優勢,常?的有SYBR Green、HNB以及鈣?綠素。
除此以外,黃淑堅還分別從預防和控制兩個角度分享了鴨新型呼腸孤病毒的綜合防控方法。
首先,要從四方面著手做好預防工作:一要做好常規?物安全防控措施,加強消毒,不從疫區場引進雛苗;二要做好保溫,盡量采取離地?上飼養模式,提供充?、?凈飲?,減少或避免接觸糞便或污染的?源;三要在種鴨開產前??和半個?免疫分離株滅活苗,其后代獲得保護;四要在雛鴨出?后,可?即飲?或注射弱毒苗,或5?齡注射?免抗體。
其次,一旦發病,要從兩方面進行控制:一方面,發病鴨要及時注射相應毒型?免抗體或?免?清;另一方面,發病早期患鴨通過及時補充維?素、專業電解質、葡萄糖,使??些抗菌素(如丁胺卡那霉素等)注射以及抗病毒中藥顆粒,可以有效地減少死亡鴨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