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型豬占我國豬肉市場的90%以上,但我國瘦肉型豬自主育種能力同樣不夠令人安心,而我國地方豬或含有地方豬血統的種豬市場占有率不到10%,橫涇豬、虹橋豬等8個地方豬種已經滅絕。
全國政協常委、廣東省政協原副主席、民盟中央原副主席溫思美準備提交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提案,呼吁高度重視畜禽種業“芯片”。
溫思美認為,畜禽種業安全形勢嚴峻,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核心種源受制于人。畜禽育種投入大、周期長,企業出于經濟效益考慮,育種動力不足,部分畜種仍未走出“引種→退化→再引種→再退化”的怪圈。
遺傳資源受到威脅。改革開放以來,國外品種憑借其高產高效優勢,逐步成為畜牧業生產的主流,本土畜禽品種市場份額日益萎縮,本土遺傳資源瀕危或滅絕情況時有發生。
禽種業發展面臨困局。國家級畜禽核心繁育基地是畜禽種業的基礎。目前,很多畜禽種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信心不足,大多僅在政策利好的情況下投入并擴大規模養殖賺快錢,但對需要長期投入發展的畜禽種業產業,大多保持觀望態度。
溫思美常委建議:
一是加強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
切實突出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基礎性、公益性戰略定位,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強化科技支撐,構建資源保護與利用良性互動、開發與創新融合發展。應健全資源共享與利益分享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禽遺傳資源開發利用。
二是給畜禽種企一顆“定心丸”。
應積極支持其依法辦理設施農用地、林地、環保、動物防疫等審批或備案手續。政府對于新建的地方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的現代化養殖基地應制定優先扶持政策。建議結合永久性基本農田劃定以及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科學規劃適量土地作為新建畜禽種業基地的建設用地,避免處于養殖集中基地后出現生物安全災難。
三是實施畜禽良種聯合攻關。
切實改變國內畜禽種企單打獨斗、“小圈子”育種現狀,引導組建以優勢種業企業、科研教學單位為成員的畜禽良種聯合攻關體系,搭建生產性能測定、大數據信息共享、遺傳評估、分子育種技術研發應用和畜禽育種評價示范五大創新平臺,加快白羽肉雞、瘦肉型豬、種公牛新品種培育,從根本上扭轉主要畜禽種源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
四是重點支持畜禽種企做強做優。
政府應部署畜禽種業科技創新發展重大工程,在科技研發、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品種和企業培育等方面給予支持,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種群等資源逐漸向具有創新性畜禽種業企業聚集。搭建以企業為載體的產學研技術創新體系;或如建立現代畜禽種業發展基金,加強畜禽種業科技創新聯盟建設,重點支持“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開展商業化育種,提升種業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促進品種生產性能和產品品質不斷提升;充分發揮政府監管職能,引導育種企業通過正常市場競爭兼并重組,做大做強畜禽種業集團,提高國際競爭力等。
五是涉農資金向支持種業發展傾斜。
國家與省級應建立整合統籌的支持現代種業發展專項,并區別于產業發展項目。如設立畜禽種業振興行動專項,支持開展畜禽良種聯合攻關,加快培育一批生產性能水平高、綜合性狀優良、重點性狀突出、特色鮮明的新品種、新品系和配套系,培植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畜禽種業企業和民族品牌。如擴大現代種業提升工程項目、畜禽種質資源保護專項規模,引導地方和社會資本投入,加快改善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區、庫)和育種基礎設施,提升保種場(區、庫)保種能力和水平等。
提案也肯定了畜禽種業取得的成績,認為“十二五”以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國內畜禽遺傳資源保護體系、育種創新體系、良種繁育體系逐漸完善,畜禽種業基礎進一步夯實,取得階段性成效。自主創新水平大幅提升,商業化育種體系初步建立,保障畜產品供給成效顯著。主要商業畜禽品種自主供種能力明顯提升,依賴國外進口核心種源的情況有所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