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近日,在河北省主要奶源供應地之一保定市蓮池區,一批奶農合作社受當地關停取締要求影響,未能正常復工復產。奶農稱此舉或影響當地數萬人生計,并造成大量資源浪費。當地有關部門負責人稱,政府不是保姆,相關要求系出于環保整治需要,不影響大多數奶農生產生活。目前,河北省有關部門已對此展開調查。
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停工停產,造成了較大損失,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后開始復工復產。在這樣的情況下,當地要求關停取締奶農合作社,難免受到關注。
該區畜禽養殖專項整治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對此給出的說法是,當地城市發展可用的土地非常有限,應發展適合主城區配位的高新產業或者環境綠化。相關奶農合作社距離河道及高速公路、鐵路較近,增大了附近區域環境與安全風險,每次上級進行環保檢查時,圍繞奶農合作社都是一堆問題,還曾有干部受過追責。
去年5月,當地印發《保定市蓮池區關于做好畜禽規模養殖場(養殖密集區域)清理整治工作的實施方案》,要求依法關停或取締轄區內相關河道兩側1000米范圍內和轄區內證照不全的規模養殖場(養殖密集區域),同時嚴厲打擊、取締轄區內一切違法違規養殖行為。
基于治污目的加強管理,可以理解,但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相關河道兩側1000米范圍并非“禁養區”,且河北省、保定市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均未要求或授權關停取締此范圍內所有養殖合作社。
事實上,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推行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機制的指導意見》中就規定,不允許規范性文件“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其義務”。此事所涉及的實施方案,無疑是地方性的“土政策”。
況且,蓮池區是河北省奶源供應地之一,目前有集中規模以上奶農合作社13家,奶牛一萬多頭、年產鮮奶數萬噸,常年為大型乳企供奶。多家奶農合作社帶頭人表示,合作社大都已運營多年,生產經營狀況良好,且多年來奶農在其中投入大量資金更新升級設施設備,如今關停取締導致損失很大。
不要說,沒有到達環保違法非關停取締不可的地步,退一步說,受疫情影響,涉及數萬人生計的民生問題,也謹慎為好,避免人為增加復工復產的“攔路石”、經濟復蘇的“絆腳石”。
說到底,當此特殊時期,合作社也好、個人也罷,有難處政府都不妨幫一把。尤其是對影響數萬人生計的產業,相關決定顯然宜審慎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