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塔克垃瑪干大沙漠邊緣團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二十九團的生豬繁育養殖基地,農戶繁殖飼養的生豬不僅受到當地消費者的青睞還遠銷到青海、甘肅、西藏等省區,年銷售量達到20萬頭。近日,他們著手用3-5年的時間擴繁生豬出欄56萬頭,全力打造新疆最大的生豬養殖屠宰加工生產基地。
10月10日,筆者來到這個西部大漠邊緣的二十九團場,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一幢幢豬舍和車來人往的繁忙景象,,一輛滿載生豬的汽車緩緩駛去,一位操四川口音的小伙子手中拿著一大把現鈔,笑哈哈地招呼著外地客商,他告訴筆者:“剛才拉走的一車生豬有60多頭,平均每頭能賣3000多元,除去成本凈掙800-900元,年初至今已經賣出去了7000多肥豬,500多萬元早早到手了,現正在新建豬舍擴大養殖規模。”養豬協會會長顏三舟年生豬出欄10000余頭,手下雇工就有30多人,今年純收入已近千萬元,如今他把目光盯在了15000萬頭出欄的目標上。他說:現在國家政策扶持給咱發補貼,團場環境好給咱圈地蓋豬舍,產品有定單合同不愁沒銷路,咱們養豬致富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呵。
二十九團政委李洋對發展生豬促進職工增收充滿信心,他說:“我們正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大發展的良好機遇,努力實現團場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奮斗目標,“十二五”期間,生豬出欄要達到56萬頭,建設一個加工能力2.3萬噸的肉食品廠,利用當地農副產品優勢,招商引資新建一個年產30萬噸的飼料加工廠,實現貿、工、牧一體化的畜牧業生產格局。”
據了解,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真正實現企業與養殖戶“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二十九團圍繞“品種優良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產業化、技術標準化、保障體系化、投入多元化”的發展思路,堅持以“公司+協會+農戶+基地”和“生產+銷售+加工”為一體的生豬產業化發展模式,采取統一提供仔豬、統一供應飼料、統一防疫程序、統一飼養技術、統一回購肉豬等“五統一”服務措施。同時,建設存欄基礎母豬8000頭的祖代種豬場 3 個;建設存欄基礎母豬6000 頭的父母代種豬場3 個;發展年出欄育肥豬 500-10000 頭的合作養殖農戶1000 戶;建立可追溯的安全優質肉豬監管體系1個;配備13名技術人員為養殖戶提供規范養殖技術、實現人畜分離及先進環保的零排放養殖技術,組織體系內配套的優質飼料和獸藥,保證出欄并銷售優質、安全無公害的商品豬,確保豬源無瘦肉精、無殘留、無病死豬肉。
畜牧公司經理趙永江從飼料供給、種豬繁育、仔豬提供、育肥豬飼養及銷售、屠宰及鮮肉銷售和肉類深加工到餐桌一條完整安全的畜產品生產鏈條早先做起了文章,他說:我們正在擴規模,建機制,抓健康養殖,屠宰廠已投入使用,56萬頭無公害商品豬項目建成后延深的生豬付加值將帶動農戶增收10多億元,新增就業崗位2300個,帶動相關產業增收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