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撥好行情就會吸引一撥新手進場,外面的看著豬肉價高想進來,但里面的人就想出來。”閻軍勇告訴記者,養豬行業每年都有新面孔。
而養殖戶頻繁地進出,由于不諳市場行情、不熟悉疾病防控,在自身難于承受市場風險的同時,也使生豬供應市場隨之波動。
菏澤市畜牧局一份公開統計數據顯示,鄆城縣從事生豬規模養殖的飼養戶約為230戶左右,當地多位行業人員估計,規模養殖最多占鄆城縣生豬存欄量的1/3,其余均為小戶散養;這基本上與全國市場情況一致。
按照農業部標準,存欄量在50頭以上的為規模養殖,50頭以下的為散養。
比起規模養殖戶,更不可控的是飼養量極大的散養戶。據閻軍勇介紹,2009年上半年時,他所在的村子周邊散養量還在2000頭左右,經過一場疫情打擊過后,不少散戶退出,目前僅有1200頭。
養豬比較收益下降,也是農民散養戶退出的主要原因。
鄆城縣玉皇廟鄉將近60歲的老李去年就停了養豬,經本村熟人介紹到一家建筑隊干瓦工。“碼一塊磚5毛錢,春節過后麥收之前就掙了2萬多,跟養10頭豬掙得差不多。”老李說,今年行情還不錯,他在麥收后買了8頭豬崽,估計可以趕上春節的行情,但由于擔心春節過后肉價下降,今年中秋節便沒有補欄。
據了解,鄆城縣富裕勞動力本地轉化就業平均月收入在1200-1800元之間,這使原有的養豬戶在養豬和打工兩者間比較著尋找更好的收益方式。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轉離又臟又臭的養豬業,甚至過去家家養豬的農村如今有的已變為“無豬村”。
在今年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形勢新聞發布會上,農業部新聞發言人陳萌山將生豬存欄量下降歸因于散養戶。
以目前全國4.3億頭的生豬存欄量計,散戶存欄量約2.7億頭,因此,散養戶的收益選擇就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變量。
陳萌山認為,目前應當抓住豬肉行情高、生豬生產恢復發展的有利時機,大力推進規模化養殖,促進生豬生產結構調整。
記者了解到,臨沂市是規模化養殖的一個樣本。該市生豬年出欄量900多萬頭,數量居山東省前三。其中,本地零售市場年消耗300萬頭左右,以金鑼集團為首的食品深加工企業加工300萬頭左右,另外300多萬頭輸入江蘇、浙江、上海等南方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臨沂年900多萬頭的出欄生豬中,超過85%的為規模化養殖,散養比例已經不足15%。
山東省臨沂市生豬產銷協會副秘書長譚善杰告訴記者,受養豬與打工收入的比較收益優勢漸失影響,臨沂市早前幾年也開始了生豬散養戶的逐步退出,而經過這一過程之后,目前育肥生豬在2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戶已占絕大多數比例。
“豬肉價格的大幅波動,是散戶退出過程中市場必須忍受的陣痛。”譚善杰說。根據他多年觀察發現,正常年份,豬肉價格每3年一個行情周期,而2009年低谷行情之后不足2年豬肉價格就上漲60%以上,他認為,是散養戶加速了本輪豬肉行情周期的出現。
在散養戶逐漸離去的臨沂,規模養殖的規模收益也在逐步顯現。
根據華夏養豬網等多家機構的長期跟蹤監測,臨沂市場的生豬收購價格要比周邊地區的價格每公斤高出0.8-1.0元左右。
山東省政府農業專家顧問團農經分團團長高煥喜認為,應盡快出臺配套的產業扶持與金融扶持政策力度,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從事現代養殖業,以形成抗市場風險能力強的大型規模養殖經營體。
屠宰企業“等米下鍋”
在鄆城縣做了10多年豬經紀的老賈,今年明顯感覺到收豬難。
“不少同行都跑到與河南、安徽、江蘇、河北搭界的縣市區收購生豬。”老賈說,收豬量也比去年減少約1半,因存欄量少,豬經紀之間競爭,訂購100頭豬能收上來七八十就很正常。
生豬供應量下降,使屠宰企業生意更難做,甚至面臨著無豬可宰的窘境。
即墨市七級肉制品廠是青島市郊區較大的集中屠宰點之一,該公司總經理王京剛介紹,公司平均每天要屠宰600頭生豬,循環庫存是150頭至200頭白條豬,另外圈里還要有三四百頭待宰的生豬做后備庫存。而目前不僅白條豬庫存將為零,還不得不等豬上門。
不止在青島,定點屠宰企業總量在山東省居首位的臨沂市的屠宰企業均表示生意難做。日屠宰加工生豬5000頭的臨沂凱佳食品有限公司高層經理姜兆平告訴記者,目前生豬屠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半。
“工人工資、電費照支,現在基本處于不盈利狀態。”姜兆平告訴記者。
大型屠宰企業沒有利潤,小企業同樣是在艱難經營。
鄆城縣一食品公司銷售員告訴記者,往年屠宰場里上午就有七八十頭豬等待宰殺,如今,下午兩三點才等來30多頭豬。
食品公司每天根據毛豬價格來定終端銷售價格,屠宰完成后,較好的豬肉出場價是32元/公斤,而除去收購成本,算下來分割一頭豬賠本30多元。
據了解,鄆城縣已有食品公司停業瀕臨倒閉。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以來,規模以上定點屠企屠宰量同比已連續6個月縮減,環比連續4個月縮減。7月屠宰量同比、環比繼續減小,供應恢復仍緩慢。
生豬供應量下降,將加劇生豬屠宰行業的調整合并。而根據《“十二五”期間中國肉類工業發展戰略研究的報告(提綱)》,到2015年,爭取將全國生豬定點屠宰廠(場)數量從目前的2.1萬家減少至3000家左右。
豬肉或繼續推高CPI
業內人士認為,若生豬補欄量下降之勢不能阻止,那么生豬存欄量的下降無疑還會繼續推高未來生豬價格。
“豬源緊缺仍是近期生豬價格迅速反彈的直接原因。”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顧問馮永輝介紹,據中國生豬預警網匯總數據,今年生豬供應量實際比2010年減少20%左右。
受供應緊缺影響,近期豬肉價格繼續出現上漲。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顯示,今年以來國內豬肉價格漲幅較大并帶動物價上漲,7月CPI按年漲6.5%,創37個月新高,其中豬肉價格上漲56.7%,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1.46個百分點。
“在供應量有限的情況下,豬肉價格對CPI的拉動將會持續。”馮永輝認為,與以往周期不同,此次豬肉漲價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通脹背景下受飼料成本飆升所推動,受糧食漲價影響,即使明年肉價能夠回落,其降幅也將有限。
對于后市豬肉價格走勢,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近日表示,從這一輪生豬生產周期來看,在2012年春節前,豬肉價格基本穩定或穩中略漲。
豬肉已經成為其他商品漲勢的一個標桿,在漲價的市場預期心理暗示作用下,豬肉漲價會帶動其他商品漲價,這對CPI的推動仍不可小覷。
記者了解到,盡管近月來商務部組織各地儲備庫批量拋售豬肉,以調控豬肉價格,但迫于儲備有限,拋儲雖起到了短期效果,但并未壓制住肉價的長期漲勢。
商務部監測系統顯示,9月19日至25日,食用農產品[13.56 -2.02% 股吧 研報]價格小幅上漲,其中豬肉價格在連續6周上漲后出現回落,環比下降0.6%,但仍在高位運行;肉類價格小幅波動,其中羊肉、牛肉和白條雞分別上漲1.3%、0.8%和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