鱈魚皮,曾經和鱈魚排捆綁著往外賣,白送都沒人要,如今,東方海洋通過科技創新,將鱈魚皮變廢為寶,加工成膠原蛋白,每年創造價值數千萬元。
歷史:白送都沒人要
山東東方海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車軾介紹:“鱈魚排作為加工鱈魚的下腳料,在前些年是非常搶手的,每噸的價格1000元多元,而鱈魚皮卻不怎么遭人待見,白送都沒人要。為了處理這些廢料,公司想了個辦法,和鱈魚排捆綁著往外賣。”
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副所長秦松說,以前東方海洋的這些鱈魚皮被人回收后,都是運到河北一代喂孔雀或者是狐貍。由于魚皮不容易晾干,往往車走在煙臺至河北的路上,就開始變質發臭了,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倒騰這些東西。
今天:下腳料加工成膠原蛋白 變廢為寶
東方海洋公司膠原蛋白加工廠車間主任郝家喜介紹,從2009年開始,公司找到了“變廢為寶”的途徑,投資千萬元上了這條生產線,每天源源不斷運來的鱈魚皮在這里搖身一變,就成為了膠原蛋白。
“從魚皮到膠原蛋白這一過程,產出率為6%至8%,公司每年加工鱈魚產生的魚皮在3000多噸,按照這個比例,每年我們生產的膠原蛋白粉原料大約為200噸左右,目前膠原蛋白粉原料的市場價格在每噸60萬元,公司僅是賣這些原料也可進賬千萬元以上,這還不包括膠原蛋白其他系列的高端產品。昔日這些讓人頭疼的廢料,如今卻成了公司一個利潤增長點?!避囕Y告訴記者,即使是按照以往作為廢料捆綁銷售時的價格,現在這些魚皮的產品增值已達30多倍。
探訪:看十幾道工序,如何“變廢為寶”
分文不值的魚皮怎么就能搖身一變成為身價不菲的膠原蛋白呢?為了一探究竟,記者走進東方海洋膠原蛋白加工廠。
在車間主任郝家喜的帶領下,記者穿上防護服、戴上帽子、罩上鞋套來到了加工車間。“你看到的這五個大池子就是加工膠原蛋白的第一道工序,鱈魚皮在這里要完成化凍和清洗的工作?!焙录蚁步榻B。
清洗干凈后的魚皮緊接著要進入“酸浸”容器,在這里要將魚皮中的組織進行軟化,之后就是粉碎過程,大型的粉碎機要把魚皮打成肉漿。接下來,把粉碎好的肉漿轉入到溫度在90度左右的容器內熬制,這道工序的目的是把肉漿中的含有膠原蛋白的液體提取出來。提取完畢自動轉入離心機,以去除里面的雜質。然后就進入酶解過程,把大分子的膠原蛋白液通過加入多種酶,變為小分子膠原蛋白液。之后,再經過過濾、脫水、去味、過濾、除菌等工序,最后噴霧干燥,形成膠原蛋白粉。
郝家喜介紹,除此之外,公司目前還生產其他一些膠原蛋白系列產品?!瓣懞R惶枴备晃z原蛋白菊粉膠囊,就是在普通膠原蛋白粉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發成功的產品。它的原料是俗稱“鬼子姜”的菊芋和鱈魚皮。兩種成本低廉的原料,一個陸地一個海洋,卻因為高科技碰撞結合,從而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秦松介紹說,膠原蛋白是一種廣泛應用于藥品、保健品和化妝品行業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目前,東方海洋在生產膠原蛋白粉的基礎上又與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合作,加大科研力度,結合市場需求,開發了膠原蛋白高鈣片、膠原蛋白營養粒、富硒膠原蛋白菊粉膠囊三個產品,形成膠原蛋白及其活性肽系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