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實驗站組織專家對該站承擔的鲆鰈類產業技術體系全雌苗種生產崗位(CARS-50-G02)和北戴河綜合試驗站(CARS-50-Z03)任務中有關“牙鲆抗淋巴囊腫新品種選育”情況進行了階段性現場驗收。驗收組由河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河北省海洋與水產科學研究院及河北農業大學等專家組成。
課題組成員侯吉倫博士就“牙鲆抗淋巴囊腫新品種選育”的實施背景和研究進展向驗收專家進行了詳細的匯報。驗收專家組聽取了匯報、查閱了原始記錄、并對有關問題進行了質詢;實地察看了養殖現場,對試驗魚進行了測量和統計。驗收專家認為牙鲆抗淋巴囊腫新品種選育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一致同意通過階段性現場驗收。
淋巴囊腫病是由虹彩病毒科的淋巴囊腫病毒引起的一種魚類病毒性傳染病,該病死亡率并不高,但患病魚幾乎全部喪失其商業價值,已經成為制約牙鲆養殖業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一種重要疾病。在河北省和山東省,牙鲆淋巴囊腫病高發,使養殖戶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導致牙鲆養殖面積大面積萎縮,產量下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實驗站以產業需求為導向,歷經十余年,開展牙鲆抗淋巴囊腫新品種的選育。2015年培育牙鲆抗淋巴囊腫試驗魚10個家系,其中有3個家系的抗病保護率在80%以上,分別為84.49%、90.00%和97.20%,而對照組的抗病保護率只有59.57%。抗病保護率為90.00%家系的平均體重為405.26±89.77g,平均全長為36.53±2.31cm,平均體高為12.78±0.94cm,均顯著高于其它家系。
通過選育,顯著提高了抗病保護率和生長速度,為牙鲆抗淋巴囊腫新品種的選育成功奠定了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