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養殖概況
廣西地區的金鯧魚養殖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一定規模,2015年廣西金鯧產量在2萬噸左右,產量占全國1/4以上。除缺少金鯧魚種苗基地外,廣西地區已形成由養殖端到加工端的配套設施和服務。
1、養殖區域
廣西地區的金鯧魚養殖主要分布在北海、欽州和防城港三個區域,其中北海鐵山港和欽州灣為主要養殖區。北海、欽州和防城的養殖區屬北部灣海域,三市海岸線長1600 余公里。廣西東南方為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受雷州半島和海南島的屏障作用,一般來說,臺風對廣西沿海一帶養殖的破壞性相對較小。
北海鐵山港是廣西金鯧養殖最為集中的區域,其養殖區寬3公里,長約10公里,此外,2015年底北海市政府還在北海營盤鎮的西南部劃出1000畝海域,作為深海養殖區,其水深約15m以上。相較于鐵山港,欽州灣一帶的金鯧魚養殖較分散,以欽州港和防城的龍門一帶為主,其中防城港白龍鎮主要以大戶養殖為主,其單戶放苗量100萬以上。由于蝦病肆虐,2015年,欽、北、防三大區域中的對蝦產區已有小部分養戶轉養金鯧-對蝦混養模式。

2、養殖戶
2015年廣西養殖戶增加至400戶左右,鐵山港由2014年的近150戶增加到2015年的220多戶,增加部分主要由原有的養殖合伙人分開養殖所致。山港的養殖戶大致可分為本地、沙田、北海市區、外省四大群體. 整體來看,外來養殖戶的養殖理念、技術和資金情況較優。欽州一帶的養殖戶基本以本地人為主,也有個別外來投資者,且具有一定的養殖規模,單個養戶投苗量達100萬尾以上。
3、養殖條件
(1)網箱養殖:目前主要集中在港灣養殖,但已開始向深海養殖探索。廣西金鯧的網箱養殖集中在北海的鐵山港、欽州港和防城的龍門港、白龍一帶。網箱養殖主要以木排為主,近年來塑管和鋼管網箱也在發展。網箱養殖的平均放養密度為20-30尾每立方水體,養殖規格根據市場需求在0.4-1.2斤,養殖周期在3-7個月。
(2)池塘養殖:以土塘自然納水增氧設備足為宜,每畝配備增氧機0.5千瓦以上,放養密度1000尾左右不等,3兩以上便可出售,可混養對蝦和螃蟹。可按設計畝產金鯧魚500斤,規格0.8-1斤或畝產800斤,規格0.5斤;對蝦100斤,規格15頭/斤;青蟹50斤,規格0.8斤左右的規劃來養。

4、投苗情況
2015年,廣西金鯧投苗約7500萬尾,整體投苗量較2014年增加近30%,2015年投苗量的增長主要是基于養殖戶的資金、管理能力和災害預防能力都在過去的兩年中得到了積累加強,并對2015年的金鯧行情一致看好。其中鐵山港網箱約投5000萬尾,較2014年增加40%以上,其平均每戶投20多萬尾,單個養戶投苗量最高者達400萬尾。欽州灣一帶網箱約投2000萬尾,較2014年基本持平,平均每戶投苗量不足10萬尾,以3-5萬尾的小戶投苗為主,單個養戶投苗量最高者達380萬尾。除了網箱養殖外,廣西(北海以白沙為主,欽州大番坡、防城江平等地區)另有少部分人選擇池塘養殖,整體池塘金鯧養殖約投500萬尾。
2015年金鯧魚排投苗成活率為85%,比往年高15%以上,這與養戶在苗期注重營養搭配、病害防治和加強管理密不可分。
二、市場情況
1、飼料品牌
廣西金鯧魚飼料名稱以海水魚膨化配合飼料為統稱,極少廠家以養殖品種金鯧魚飼料命名,各廠家飼料粒徑不統一,正常餌料系數1.8-2.0之間。飼料品牌共15個,其中,恒興和粵海等公司的品牌在該區域知名度較高,以魚料為重心的小廠也有一定的美譽度。大企業的金鯧飼料一般以多品牌運作為主,而小廠主推一個品牌。各廠常規飼料開票定價統一,受原材料價格下調影響,各廠家分別于2015 年4 月和7 月兩次下調價格,每次下調300元每噸。養殖戶在選擇飼料時會對品牌、賒銷和收魚環節來做比較來選擇合作方式和合作渠道。
2、飼料容量
2015年廣西金鯧飼料市場容量為3.9萬噸, 比2014年增加1.1萬噸。其中,鐵山港的金鯧被兩波小瓜蟲拉長養殖周期,并增加餌料系數10%以上,再加上投苗量的增加以及成活率的提升,使鐵山港飼料容量較2014年增加1.5萬噸。另外,欽州灣2015年市場容量只有7000余噸,比往年減少4000余噸,主要是因為2015年7月末的連續暴雨使欽州灣一帶8成(共約4000噸,占全國金鯧魚產量的4%左右)以上的金鯧死亡或迫收。

3、 魚價
廣西金鯧魚價一般比海南金鯧魚價高,較陽江稍低,2015年廣西金鯧魚養殖的利潤較多數品種高,雖比蝦低,但風險相對可控,較蝦安全。
受2012年成品魚的滯銷及價格跌破成本價的影響,2013年廣西金鯧投苗量減少,從而導致2013年成品魚價格拉高。2014年受“海鷗”和“威馬遜”兩場超級臺風的破壞,使全國養殖產量減少,致價格高企。2015年7月29日受欽州灣水災和小瓜蟲影響,致養殖戶惜售,待價而出。2015年12月受到寒潮襲擊和飼料貨款回收的影響,迫使養殖戶急于出魚,致價格下滑。具體金鯧網箱養殖案例效益分析見表3。

三、養殖病害、災害
2015年,臺風對廣西的金鯧魚養殖幾乎為零破壞,但對鐵山港金鯧養殖來說,兩波小瓜蟲病暴發是2015年中最嚴重的影響,小瓜蟲病致使魚在40天左右才能恢復到蟲害暴發之前的重量,直到2015年8月初才有所好轉,但期間魚體消瘦、長速慢、魚群起游,很多魚排甚至出現死魚。9月又出現第二波小瓜蟲,此次時間相對短、危害相對小。在自然災害方面,鐵山港相對于其他養殖區域安全,加上小瓜蟲的影響并不致命,因此2015年鐵山港95%以上的養殖戶仍盈利。在2015年7月初,欽州灣同樣出現小瓜蟲病,但不幸的是,在小瓜蟲病將要好轉時,7月末的暴雨、水災造成80%以上的魚死亡或迫收。

四、流通特點
金鯧主要以冰鮮、凍魚、活魚的形式流通。其中,凍魚流通量最大占近7成,冰鮮的占近3成,活魚主要是供港澳占比較小。冰鮮形式的金鯧主要流向沿海等地,如珠三角、長三角,并輻射東北等地。凍品則流向全國各地,并出口以美國為主的其他國家,如美國主要集中東部和西部華人區等地。凍魚這塊則受到其他水產品種的影響的因素較多,易替代,且其出口受貿易和外圍因素影響較大。
2015年的流通市場有一個明顯的趨勢則是以蝦和羅非魚加工和貿易為主的公司轉向側重做金鯧魚的加工和貿易。一來由于采購商的經營利潤受到壓縮,二來現在信息透明,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連接方式更直接、方便,目前很多采購商由以前經過多環節的中介采購已偏向源頭采購。

五、高效模式
高效模式主要是從固定的規模上提升產量,降低風險,來實現利潤增加。近年來沿海一帶城市對冰鮮金鯧的需求量大增,養殖由原來一年放一批苗調整為一年放2-3 批,一批以出冰鮮魚(5兩左右規格)為主,一批以出成品魚(1斤以上規格)為主,也有部分養戶嘗試放一批過冬魚。調整后的模式放養密度較低,一般以20尾左右每立方水體為宜,苗種方面要求更為嚴苛,要經過選苗、標苗、分苗等環節,且餌料需選擇高品質飼料,同時注重魚體保健。該養殖模式具有安全、魚體快大和效益高的特點。

六、2016廣西金鯧產業鏈前景預測
1、裝備
(1) 木排厚度由9cm提升到11cm,周長為60m和80m的塑管深水網箱將增加,四個為一組的12m×12m規格的鐵排網箱也將向深海發展。
(2)網衣使用的材料、網眼和網的深度也在改變。網衣偏向選擇進口網為主;網眼由目前最大7cm的加大到8cm,便于加大水體交換;網衣的深度根據水深也由目前6m 提高至7m以上。
(3)自動化升級:隨著往深海發展,外海風浪大,需借助自動化裝備,如自動投料機及監測設備將進一步發展完善。
(4)裝備升級可以促使往深海牧漁,預計2016年廣西金鯧投苗量將增加2000萬尾以上。
2、養殖模式
(1)蝦塘轉養或混養金鯧:受對蝦養殖病害影響,蝦農在找尋更好的養殖品種和模式。除了部分南美白對蝦養戶轉養斑節蝦和日本對蝦外,也有部分蝦塘轉養或混養金鯧,其效益穩定,利潤為5000元/畝左右,有一定規模且敢于嘗試的養戶將會考慮混養模式,估計2016年蝦塘混養金鯧模式將超過1500萬尾投苗量。
(2)規劃:標苗方面,采用魚塘標苗和木排標苗兩種方式,利于保苗和增加養殖批次。放養密度由25-30尾/m3調整至20尾/m3,由原來的主養成品魚(以凍魚為主小分部冰鮮)調整為4成左右養殖冰鮮魚(5兩左右規格即開始出魚)。
3、飼料
飼料費用占養殖成本80%以上,其質量和功能對整個養殖效果占主要因素。目前各廠家除了推多品牌飼料外,還增加了飼料類型,如除了常規飼料外還推出功能性飼料(如增肥和保健功能)。各飼料廠家加強在終端養殖戶的服務工作,2016年的飼料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預計將有三大飼料企業進軍廣西海水魚料市場,加速各廠營銷人員與終端的工作對接和對市場的細分工作。
4、種苗
廣西養殖金鯧魚十多年時間,中途雖有個別育苗公司切入,但終因氣溫不適及成本過高等因素而退出市場。隨著養殖量的進一步增加以及越來越多的標苗方式被養殖戶所接受,估計會由養殖戶自發或帶動一批育苗場興起。
5、服務
廣西金鯧產業一直缺少專業的魚病防治機構,尤其是在養殖集中區域。受到養殖規模的帶動,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專業機構或專業服務站加入進來,將對養戶的養殖觀念、養殖模式和技術等方面的提升起到一定積極影響。
6、物流
受海產品帶動,目前北海己形成多條冷鏈物流線路,如珠三角、長三角、山東、成都、昆明等等。隨著金鯧魚養殖規模越來越大,將帶動和提升更專業更多的物流為之服務。
7、凍廠
目前廣西地區(主要集中在北海)己形成專業化、規模化的加工金鯧魚凍廠10多間,未來或將形成以食品開發為主導的加工廠,并升級設備,提升加工產品品質。
8、規模
預計2016年廣西金鯧魚投苗量達到1.1億尾以上,金鯧魚產量預計近4萬噸,飼料市場容量估計為7.5萬-8.0萬噸,將僅與2015年廣西蝦料相差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