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飼料工業新世紀十年的回顧與今后發展戰略的思考——白美清會長在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第六屆大型企業聯誼會上的講話
我國飼料工業新世紀十年的回顧與今后發展戰略的思考
——在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第六屆大型企業聯誼會暨第五屆理事會四次會議上的講話
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會長 白美清
(2010年10月17日)
各位來賓、各位理事、各位代表:
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第六屆大型企業聯誼會暨第五屆理事會四次會議在江西老根據地的英雄城南昌市召開,具有特殊的、深刻的意義。這兩個會議,是在新世紀頭十年結束、新的十年開始之際,在“十五”、“十一五”規劃勝利完成、“十二五”規劃即將啟動的大好形勢下召開的。會議的主題是“十年回顧、十年展望”。這是事關我國飼料行業全局和今后發展的一次戰略研討會,是動員全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團結戰斗、開拓前進,打好向“飼料強國”進軍攻堅戰的動員會。它將在中國飼料發展史上書寫新的篇章。
一、我國飼料工業跨越式發展的黃金時期
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正值“十五”、“十一五”時期。這一時期的重大特點是: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后,于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這是我國深化改革、擴大開發、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大轉折點,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最快、取得成就最大的十年。我國的綜合國力大為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總的看這十年,飼料行業面臨的國內外經濟環境是有利的,雖然有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襲擊,但我們頂住了壓力,承受了沖擊,仍保持增長的好勢頭。飼料行業是以內需拉動為主,所受影響相對較小。我們在危機中謀發展,成為全球飼料行業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在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帶動下,我國飼料工業也取得跨越式發展。這十年是飼料行業成長壯大的關鍵時期,堪稱飼料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
我國飼料行業伴隨著改革開放而起步、成長的。1980年,我國飼料工業產量110萬噸,1990年發展到3194萬噸,十年平均年增長308萬噸;到2000年發展到7429萬噸,十年平均年增長424萬噸;到2009年發展到1.48億噸,十年平均年增產量為822萬噸,大大超過了前兩個十年。飼料工業總產值由1990年的207億元,到2000年上升為1580億元,再上升到2009年的4266億元。在產量持續增長的同時,產品質量安全也不斷改善,2009年全國抽查飼料產品樣品合格率為91.51%,其中配合飼料合格率達到95.9%。飼料工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支撐了中國肉類和禽蛋等畜牧飼養業的發展,目前全國肉類產量已達到7642萬噸,在滿足人們“菜籃子”需求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糧豬安天下”,飼料工業在其中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中國飼料工業也為全球飼料工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特別是在前年國際金融危機、禽畜病疫等襲擊之下,美國、歐洲飼料業下滑的情況下,中國和巴西等發展中國家一道,保持了發展的勢頭,成為國際飼料界的中流砥柱與支撐主力,擴大了我國在國際飼料業的影響力。從1975-2005年全球工業飼料總產量由2.6億噸上升到6.26億噸,2008年首次突破7億噸,2009年預計可達7.076億噸,增長1%,主要是來自中國等新興國家增加的數量。
十年來中國飼料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突出的有幾點:
1. 初步建成了符合我國國情的自主經營、較為完整的現代化飼料工業體系。
包括飼料加工業、飼料添加劑、飼料原料、飼料機械設備制造工業和科研、教育、標準、檢驗等協調發展。因而保證了向畜牧業提供充分的、安全營養的飼料產品,促進了肉、禽、蛋、奶和水產品的持續增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在產量穩步上升,質量持久提高的情況下,十年來地區的戰略布局也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十年之前,沒有一個省的飼料產量超千萬噸,而現在,繼廣東(年產1753萬噸)、山東(1677萬噸)之后,河南(1047萬噸)崛起于中原,遼寧(1038萬噸)振興于東北,成為我國飼料界的“四大金剛”。目前飼料產量居前十位的省(自治區)分別為廣東、山東、河南、遼寧、河北、黑龍江、湖南、江蘇、四川、廣西,改善了地區布局。還要看到,在飼料體系的多個組成部分中,本土企業均占重要地位,體現了以我為主的原則,避免一些拉美國家的教訓。
2. 企業的組織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大型企業發展步伐加快。
十年來,企業的整合提升,聯合重組向面上擴展,大型企業和集團形成的聚合效應顯現,在全國飼料業中所占比重上升。大企業向大而強、小企業向小而精方向發展的趨勢明顯。起步早、居于第一梯隊的新希望、六和在2005年聯合以后,產量已躍居世界第三位;通威、溫氏、恒興、唐人神、正邦等,繼續大步前進。后起之秀的海大、禾豐、大北農、雙胞胎、鐵騎力士等奮起直追,正邁入全國性大企業的行列。至于地區性、專業性分布于各地的大企業和集團,也日益壯大。據統計,2009年全國上百萬噸的企業18家總產量5473萬噸,占全國產量比重的37%。2009年世界飼料產量上200萬噸的企業44家,其中我國占7家,在2008年全球經濟衰退之際,我國這七家飼料大企業年增長平均為21%,處于全球領先地位。這十年,飼料“小、散、低”的狀況大有改進,大中型企業你追我趕,努力生產精品,發展速度加快,組織化程度提高,標志著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經濟實力和競爭能力增強,這是我們保持發展勢頭,繼續大步前進的主要力量。
3. 擴大開放,企業“走出去”發生歷史性變化。
2004年中國成功地加入了國際飼料聯合會(國飼聯),成為與美國、歐盟、巴西等國飼料協會并駕齊驅的四大理事國之一,加強了與國際飼料界的交流與合作。這十年是飼料業走出國門,向國外輸出資金、技術、人才最快的時期,不少大型企業紛紛到國外投資,據初步統計,已在10多個國家投資辦廠,特別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扎根,產生了良好的影響,推動了當地畜牧飼料業的發展。目前這一勢頭正在加快。
值得重視的是我國飼料添加劑在新世紀從進口國轉為出口國。其中維生素A、C、E及氯化膽堿等產品,已占國際市場的30%-50%,2009年賴氨酸凈出口7.2萬噸,蛋氨酸也改變了主要依靠進口外國產品的局面。添加劑工業的發展標志著飼料工業整體水平的提高。
4. 科技興飼的步伐加快,科技成果的研發、轉化、推廣工作深入發展。
這十年,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的科技進步獎。全行業科技普及水平大為提升,特別是飼料配方在引進的基礎上有所創新,肉料比不少已接近世界的先進水平。肉雞配合飼料轉化率由“八五”時期的2.5∶1提高到目前的1.8∶1,出欄縮短18天左右;豬配合飼料轉化率由4.0∶1提高到3.0∶1,出欄縮短40天左右;蛋雞配合飼料轉化率由3.0∶1提高到2.4∶1:水產配合飼料轉化率由2.5∶1提高到1.8∶1。帶動了各類飼料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循環利用,提高了資源利用率,減少了環境污染,增加了產品的競爭力。
在我們取得重大成就的時候,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目前,飼料業仍存在不少問題,總體來講,企業經濟實力不足,創新能力不強,特別是在飼料安全上仍然存在不少隱患。部分小作坊、小企業在使用添加劑上出問題,屢有事故發生,造成不良影響,妨礙整個行業的發展。
概括地說,由于“十五”、“十一五”飼料規劃的勝利實現,一個自主經營、充滿活力、參與經濟全球化過程的飼料工業體系已經初步建成,一支在市場風波中鍛煉成長的企業家隊伍已初步形成,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飼料發展之路已展現在華夏大地。這里,需要著重指出,這條飼料發展之路的特征就在于它是企業主導型的。在現代化、市場化、國際化的大背景下,中國飼料業已形成民營為主的多元化經營的新格局。對于企業經營者,國家的政策導向就是促使他們擁有企業的真正的決策權和自主權,在有關企業的發展戰略、投資決策、經營管理、人才開發、分配機制、擴大聯合等方面,均由企業當家作主,使企業的經營者和員工的創業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加上進入市場經濟后形成的社會體系的三元結構緊密合作,即:政府行政部門著重進行行政許可與管理、強化質量安全監管,進行宏觀調控與引導;協會等中介組織,加強行業自律,提升服務功能,搭建平臺,引領行業協調發展;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集中精力搞好生產經營,一心一意謀發展,從而使社會三元結構融合成巨大的合力,促進飼料行業走上投資少、發展快、人民得實惠、社會能和諧的康莊大道。這就是這三十多年積累的飼料發展經驗的精華,是我們今后前進的良好基礎與有效支撐。
二、打好向“飼料強國”進軍的攻堅戰
明年我國即將進入“十二五”時期。黨中央最近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黨中央還明確指出,“十二五”期間,要把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多領域,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要堅持把經濟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把科學技術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這對我們今后國民經濟包括飼料行業的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和工作的重點。
應當看到在“十二五”,在今后的十年,也是我國飼料工業發展的新的機遇期。我們的總體目標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根據立足國內解決人民對肉食需求的方針,與畜牧水產業的發展相適應,基本實現由飼料大國向飼料強國的轉變。這是全行業的重大歷史使命和光榮任務,其重要性、艱巨性、復雜性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
實現從飼料大國向飼料強國的轉變,包括著豐富的內涵,更高的要求,不僅在產量上要超過世界大國,躍居第一;而且在飼料的結構調整、安全質量、經營管理、科技開發、搞活機制等一系列工作上,實現轉型升級,爭取達到和超過世界飼料業的先進水平,努力實現飼料工業的安全化、規模化、標準化、信息化、現代化。
飼料行業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是邁向飼料強國的戰略性舉措。總的來講,我們必須從“要素增長型”轉變為“創新驅動型”,從“資源消耗型”轉變為“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這就是要摒棄舊工業化道路,全面走上新型工業化道路。為此,我們認為要重點抓好“四大體系”的建設,即綠色生態飼料工業體系、以大企業為核心的大中小企業相結合的企業組織體系、科技創新體系、法律與政策支撐體系。
第一,建設安全、營養、高效、低耗、綠色生態飼料工業體系,真正走上可持續、促和諧、得實惠的新路子。
這是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也是向飼料強國邁進的根本途徑。要切實改變重生產、輕污染,重眼前、輕長遠,重量的擴張而不注重質的提升、重經濟利益而不注重社會效益的舊觀念。我們應當看到,現在環境、耕地、水資源等方面的污染已達到驚人的程度,這與畜牧飼料行業中濫用藥物、糞便污染以及采用粗放的、落后的飼養方式分不開的。適應新的科技革命的需要,適應人們要求生活在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的需要,必須下決心轉變舊的發展方式,這是時代的潮流,人民的愿望,也是企業發展的企求。這一關不攻破,成為飼料強國只能是空話。因此,要在已取得成就的基礎上,加快步伐,建設“綠色生態飼料業”。用新技術革命成果武裝全行業,運用先進的體系、先進的技術、先進的飼養方式去覆蓋全國,提升工業飼料在老使用區的技術與水平,擴大占領工業飼料的空白區。可以說是“提升老使用區,開拓新使用區”。現在不用工業飼料的地方大約還有40%左右,尤其在中西部地區較多,潛力很大,任務很重,突破這個關口,飼料業就會出現大提高、大發展的新局面。
第二,建設布局合理、分工協作、高效運作、安全可靠的大中小企業相結合的企業組織體系。
我國是一個人口多、發展極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國情決定了不可能由少數幾個大公司覆蓋全國的態勢。我們必須建設以全國性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為核心,以區域性、專業化的大型企業為骨干,以中小企業為基礎的企業組織系統,形成大而強、小而精,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的企業群體。要看到我國飼料工業是在小生產、小作坊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缺乏有核心競爭力的全國性甚至世界級的龍頭企業,可以說“大企業不強”;而小企業的發展,又處于“小、散、低”的局面。因此,提升企業組織化程度,上水平、上檔次,增強企業的經濟實力和競爭能力就成為當務之急。特別是要重點扶植產業化龍頭企業,使之發展成為領軍者,要讓我國為主的跨國農牧飼料大公司出現在國際市場上;與此同時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整合、提升的力度,扶持其發展。對中西部等邊遠地區的飼料企業,要從政策、資金、技術、人才上盡力扶持,使其趕上全國發展步伐。在全國真正形成一個各類企業協調快速發展的新局面。這樣才能做到協調、持久、全面地發展,實現振興飼料業的戰略目標。
第三,建設飼料科技創新體系作為支撐。
在面臨新的科技革命的新時代,要使飼料業走上創新驅動的軌道,科技創新體系的建立是決定性的關鍵。要集中全行業之力,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制,切實改變飼料科技滯后的局面。要克服重生產、輕科研的觀念,下大力抓重點科技課題,并迅速轉化為新的生產力。要依靠重點企業,面向生產實際,攻克技術難關,掌握核心技術。要繼續大力推行產、學、研的三結合。創造進一步使三方緊密合作的新形式,要在國家統一規劃下進一步明確攻關課題,組織力量會戰,盡快出成果、出效益。
經過調查,協會認為在飼料領域有幾個方面需要重點攻關:一是在飼料配方上;二是在飼料添加劑上;三是在節能減排、治理污染上;四是在開辟利用新的飼料原料資源上。在這些方面爭取有較大突破、較快進展。通過集成創新、引進創新,掌握知識產權、核心技術、關鍵工藝。要與發展飼料工業的名牌工程、信用工程相結合,創名牌、擴市場、增效益。這方面要舍得下功夫、用人力、投資金。有遠見的企業領導者一定要親自抓科技創新、抓落實,方能取得成效。
第四,要制定與完善飼料法律體系、政策支撐體系。
中國飼料業用三十多年趕上了西方國家上百年走過的路,其中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政策穩定、法律保證。我國要依法治飼,不斷完善飼料的法律法規系統,保持基本政策的穩定性與連續性,使飼料業已經形成的企業主導型發展局面能繼續得到保障。不要因人因事而輕易變動,不走回頭路,不搞瞎折騰。法律定、政策穩、人心安、百業興。要加快制定飼料法等大法,同時要穩定和發展支持飼料發展的新措施、新政策。飼料是涉農產業,是事關國計民生的產業,是薄利行業,需要公共財政的扶持和社會的關注。希望今后的政策為企業的發展多開綠燈,多補臺而不要拆臺,為企業自主發展保持一個較為寬松的宏觀環境。
三、大力培育行業的領軍企業、領軍人物、領軍隊伍
我國飼料行業要實現向“飼料強國”的轉變,根本在于要有世界級的一流企業、一流的領軍人物、一流的領軍隊伍。人才出則企業興,企業興則行業旺。今后國際國內的形勢對我和平發展有利,尤其飼料行業是以內需拉動為主發展,勢頭很好。要實現既定的戰略目標,根本的問題在于企業本身,特別是骨干企業擔負著更為重大的社會責任。當前,需要冷靜地、理性地分析企業的實際情況,正確地對待自己,認清優勢與差距的所在,從而揚長避短,發揮優勢,組織力量,打好向飼料強國進軍的攻堅戰。這是這次大型企業聯誼會的主題。
在黨的直接哺育下,在全行業工作人員長期的苦干實干下,中國飼料企業形成了兩個突出的優點:一是它深深扎根于本土農民之中,從提供種畜、飼料、養殖、技術、收購、加工、銷售到金融擔保等、形成一整套綜合服務系統。我們的技術人員、經銷人員與飼養戶打成一片,親如家人,成為農民的知心朋友,從而把現代養殖業同中國這個小農、小生產經營為主體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具有極大的生機與活力。這是國外企業很難在我國辦到的。另一個優點就是中國飼料隊伍具有東方文化、文明經商的優良傳統。中國飼料界的人才,扎實肯干,勤于學習,消化吸收能力很強,對新鮮事物、高新技術很敏感。尤其是中國管理、經營企業,是沿用東方文明為依規;中國的經商治企,沿襲了過去儒商的優良傳統。同時吸取了近代晉商、徽商、浙商、粵商等的精華,形成了獨具風格和特色的現代“華商”,在世界商界中異軍突起。繼承和發展這些優良傳統和風格,并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就會產生無窮的活力。這是今后長期起重大作用的因素,這也是中國商界“軟實力”的精華所在。
但是,我們與世界跨國公司、先進企業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主要有三點:一是創新能力不足,知名品牌缺乏。我們雖然是“飼料大國”,但卻是“創新小國”。中外評論認為,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歷史性尷尬”。國際上通行的標準是:研究與試驗發展支出(R&D)占國民生產總值比重超出2%,才稱得上“創新型國家”。而我國在2009年,僅為1.62%。再從專利上看,2007年三方專利(RCT)中國只有0.54萬件,而美國為5.2萬件。現在世界上科技創新執牛耳的仍是美國,其他國家的創新人才,也不少被美國挖去,在其他國家開花而在美國結果。目前我們飼料企業大體的情況:銷售人員多而科研人員少;廣告宣傳投入多而科技投入少;引進吸收多而自主創新少。這是我們的致命弱點。要下決心從打消耗戰、人海戰、轉變為打科技攻關戰,向“創新驅動型”、“創新-創意驅動型”發展,促進我們的骨干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
二是“產業鏈”不長不大,殘缺不全。國際上的大糧商、大飼料商,都是以經營全程產業鏈著稱的。世界第一大糧商加吉公司,就有從種子、肥料、飼料、收購、加工、銷售、到售后服務的全過程的、完整的產業鏈,因而具有極大的、綜合的經濟效益與應變能力。而我國的飼料業,是“以量的擴張見長,以產業鏈發展見短”,基本上是“抓了中間,丟了兩頭”,在飼料原料生產上很少介入,在銷售上少有網絡,形不成完整的產業鏈條,缺乏全程可追溯質量體系與抗拒風險能力。這個差距有擴大之勢,應予重視。
三是在經營體制和決策上,國際上的大公司、大集團基本上通過完善的公司制治理,即使是家族企業也通過兩權分離,實行法人治理、集體決策、分線負責、分工協作。而我們的民營企業,大部分是家族企業,靠家長掌舵,個人決斷。這在企業發展初期是必要的,也是有成效的。而現在面臨著攤子大、問題多,非常復雜的局面。況且這些公司創業的董事長、總經理日益由中年向老年邁進,個人決策難免不出問題,相比之下,往往會遜人一籌,這也是應該正視的不足之處。
今后五年到十年,對于飼料行業和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發展機遇期,是企業走向強大,走向世界的極其關鍵的時期。我們一定要再接再厲,奮發有為,改革創新,揚長避短,發揮優勢。進一步向國際化、現代化、集團化的方向發展。
為此,我們這段時間做了一些調查和訪談,與企業家交換意見,現在提出以下幾點供大家參考。
第一,明確戰略定位。
現在正是企業擴張的良好時機。全行業目前已有22個骨干企業上市,還有一批企業正在作好前期工作,爭取利用社會資金。在進行擴張、多元化經營的時候,一定要明確企業主攻方向是成為世界一流的畜牧飼料企業,而不是其他。多元化經營,要為這個戰略定位服務,而不是其他目的。因此,發展中一定要理性經營、科學經營。把握發展方向,堅持飼料為主業,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做大做好產業鏈經營。尤其在“兩網”上要下功夫,即原料收購網和產品銷售網。今后原料的緊缺、價格的上揚,將成為發展的一個瓶頸,在這方面要多下功夫,有應對之策,有規避風險的機制和必要的準備,精打細算、用好資金,取得更好效益。要小心落入盲目投資、盲目擴張的陷阱。
第二,處理好企業內部矛盾。
現在我們正處在經濟快速增長期,因而也正是矛盾的凸現期。作為企業來說,我們面臨許多新矛盾、新問題,其復雜性、艱巨性都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比如企業內部勞資關系、領導成員之間的關系、與企業外部攸關方的關系、與國外市場競爭的關系等等,都將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甚至可以出現一些突發事件,冒出許多風險。處理這些問題,我們大部分企業領導還缺乏思想準備和工作經驗。根據以往的歷史經驗,處理這些問題,不能急躁、不能簡單化。要本著統籌兼顧的原則,調整利益關系,做好思想工作。要冷靜分析,找出原因,分清主次,對癥下藥,妥善處理。這樣就可能把各方面的關系處理好。一般來講,作為企業的領導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以更高的思想境界、更老練的領導方法、更符合實際、合情合理的方式,把問題和矛盾解決得更好,少留后遺癥。這是新時期面臨的新課題,我們的大集團大企業的領導者,一定要學會正確對待內部矛盾,善于處理內部矛盾。
第三,創造“走出去”的新格局、新方式。
現在一部分大中型企業走出去已逐漸形成氣候,從南下西進開始向其他國家和地區發展,從單純投資辦廠發展到多方合作,受到當地政府和人民的好評,呈現出起步良好、發展加快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切忌那種盲目發展、削價競爭、互挖墻腳的現象。要注意戰略布局,從長期發展著想。這幾年“走出去”成功的經驗,就是要使我們投資到那里的國家、那里的人民受益,實施“本土化”。要把飼料畜牧業的現代化經營管理,與當地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啟用當地人才、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合作可以采取多種方式進行,如與當地聯合、參股等。合作內容,也可以從單純投資辦廠,向提供共同生產原料、共同銷售產品、深度加工等方面發展。對待在國外投資辦廠,一定要注意初戰必勝,這樣就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可靠的基礎。總之,要形成現代化生產、現代化管理與當地實際相結合的、具有特色的新的形式,這樣才有生命力。
第四,在搞好硬件建設的同時,搞好軟件建設。
我國飼料行業從一開始就比較注意培育企業文化。這個優點一定要發揚。在軟件方面,我們認為要堅持“三個為本”:一是“民生為本”,為立足國內解決中國人的吃肉問題服好務。二是“以人為本”,為建設學習型、和諧型企業而努力,待職工親如家人,和諧創業,擰成一股繩,一心搞建設。三是“誠信為本”,確保產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公平、有序地參加競爭,不摻假使雜,不亂用添加劑,不哄抬物價,誠實守信,經久不衰。特別注意樹立名牌、名企的持久信譽,創立百年名牌,辦成百年老店。這樣就在實踐中,在世界商海風波中,鍛煉成長,形成行業的領軍企業,領軍名牌,產生領軍人物。
第五,深化改革,向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前進。
國內外實踐證明,標準化、規范化的股份制,是現代企業制度的一種較為成熟、較為先進的管理制度。如果要想成為全國性、世界級的大集團和跨國公司,看來實行規范化的股份制是最好的選擇。舍此沒有別的好形式、好辦法。現在,飼料行業大多是民營企業,發展已三十多年,創業的當家人起了很好的作用,有著難以取代的地位。但是,領導者逐步老化,加快改革步伐,實現兩權分離,跳出家族的圈子,物色可靠的接班人,形成新的領導核心,就應該從現在做起,否則會貽誤大事。作為“老飼料”“老糧食”,我誠懇地提出這個忠告。要重點培養領導核心,培養核心團隊。要在經營實踐中下大力選拔、培育、使用好優秀人才,把他們充實到企業領導班子中去。要努力培養一批有戰略眼光、熟悉業務、品德高尚的領軍人物,從而帶出一支高素質、有戰斗力的職工隊伍。為此要倡導職業道德、企業文化和個人修養,關鍵是要培養企業領導者有正確的世界觀和創業觀,能夠堅持做到:以法治飼、以德服人、以智興企。這樣就會把具有中國特色飼料行業發揚光大,走上強國之路,就能造就一批飼料界的領軍人物、領軍企業、領軍隊伍,使中國飼料業扎根華夏,屹立東方,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