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是居民生活中最主要的肉食品,漸成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其價格的漲跌影響到千家萬戶,直接影響到廣大養殖戶的切身利益。為摸清我市生豬養殖現狀,找出生豬養殖業存在矛盾和問題,探索生豬養殖業的發展之路。國家統計局鶴崗調查隊對年存欄4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戶進行了調查。全面揭示我市生豬養殖業為何養不“肥”?
我市生豬養殖現狀
近年來,我市生豬生產形勢悄然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最主要表現是規模養殖戶逐年增多。從監測的年存欄4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戶看,2008年我市生豬養殖規模戶17戶,2009年達到24戶,2010年發展到31戶。尤其是生豬養殖在國家政策扶持和市場價格上漲平均利潤較高的情況下,帶動了社會資本的投入,規模養殖在生豬生產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生豬養殖漸成為農民增收和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生豬養殖波動周期縮短,價格跌宕起伏,給養殖戶帶來一定影響。從主要畜禽監測情況看,今年2月份開始生豬價格快速下滑,3月末滑至谷底,在國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拉動下呈現緩慢回升。據監測的規模養殖戶和生產單位數據顯示,二季度出售肥豬均價為8.8元/公斤,毛豬最低出售價格為7.2元/公斤,現階段毛豬收購價格11元/公斤左右,比最低價格上升52.7%。受豆粕等飼料價格上漲和生豬收購價格不穩定等綜合因素影響,盡管價格有所回升,生豬養殖利潤空間仍在盈虧平衡點徘徊。調查顯示,二季度末生豬存欄4.18萬頭,環比下降10%,其中:待育肥豬存欄量2.31萬頭,環比下降14.3%,能繁母豬存欄量0.56萬頭,環比下降3.6%,仔豬存欄量為1.28萬頭,環比下降3.7%。從發展趨勢上看,今后一段時間生豬生產將繼續呈現波動性緩慢回升趨勢,預計8月份生豬生產回升并穩定在盈虧平衡點以上。受養殖周期的影響,規模養殖戶開始儲備仔豬,二季度期內增加1.9萬頭,環比上升4.1%,其中自繁仔豬期內增加1.81萬頭,同比增長8.9%。
存在的主要問題
養殖規模偏小,標準化養殖程度不高。監測數據顯示,我市生豬養殖規模戶僅有31家,受生豬價格不穩定等因素影響,當前半數規模養殖戶縮小養殖規模。二季度末存欄量環比下降,從目前毛豬收購價格看,生豬養殖仍處在微利狀態,養殖戶縮小養殖規模來抵御養殖風險;在我市生豬養殖規模戶中,廠房、設備及人員配備上具備標準化養殖水平的僅有5戶,僅占16%,許多養殖戶雖然飼養數量達標,但其他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不能滿足標準化養殖的要求。
缺少后續資金投入。畜牧養殖業前期投入大,生產周期長,回報慢,風險較大。養殖戶自有資金僅能滿足前期投入,缺少必要的飼料、仔豬儲備及廠房擴建等后續資金投入,持續生產能力減弱,生產缺乏主動性。據專家測算,在秋季囤積一年的飼料可以降低10%的養殖成本,但實際運行當中,由于資金周轉困難,秋季很難囤積飼料,影響生豬養殖戶效益。調查中,緩解流動資金壓力是養殖戶的最大訴求。
防疫能力比較薄弱。在被監測的生豬生產單位和規模養殖戶中,只有10戶生豬生產單位聘用專職獸醫從事防疫工作,85%的養殖戶都是由業主或飼養員搞防疫,缺少專業的防疫知識,小區散養戶沒有防疫人員,有時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束手無策。由于養殖戶防疫能力薄弱,加之疫病變種升級快,給生豬養殖帶來一定的影響。調查了解,在4、5月份爆發的口蹄疫病是疫病的變種升級,對于已經注射疫苗的肥豬和母豬影響小,感染后能夠治愈,而仔豬受損嚴重,發現得病,就引發仔豬心肌炎,病死現象嚴重。
市場機制不健全。當前由于生豬養殖市場價格機制、保障機制尚不健全,加之生豬養殖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半數的養殖戶對生豬養殖前景不樂觀。生豬市場價格波動已成為制約生豬養殖的首要問題。受玉米、豆粕等飼料價格上漲和生豬收購價格不穩定等綜合因素影響,當前生豬價格雖有所回升,生豬養殖仍在盈虧平衡點徘徊。價格波動對生豬生產影響較大。在豬價高、養豬利潤較高的2007年,養豬熱驟然出現,生豬數量迅速增加,但僅過不到一年時間,生豬價格便開始快速下跌,價格波動時間短,落差大,使新跟進的眾多養豬戶猝不及防,損失較重,養殖戶信心受挫。據調查,50%的養殖戶對生豬養殖前景表示不樂觀;30%的養殖戶對養殖前景持一般態度,表示堅持挺過難關,相信價格會大幅回升。為了穩定生豬生產,盡管國家出臺了生豬最低收購價格,由于機制不健全、不完善,養殖戶并沒有享受到國家政策的扶持,生豬養殖仍難以穩定。
養殖戶信息不靈,缺乏議價能力。生豬屠宰的壟斷性經營,生豬收購環節或屠宰企業對生豬價格有一定的主動權,在收購時人為壓低價格的情況時有發生,養殖戶特別是散養戶只能被動接受。
目前的生豬行業協會,不能有效發揮應有的作用,各養殖戶往往各自為營,加之養殖戶信息不靈,在市場競爭中缺乏議價能力。
專家幾點建議
大力發展規模化和標準化養殖。扶持和壯大已有的規模養殖企業。加強宏觀調控,根據實際情況控制總量,減少新建生豬規模養殖企業的審批,將新建規模養殖企業的前期資金和國家扶持資金,投入到現有規模養殖企業的廠房擴建、設備更新、提高人員疫病防治能力等軟硬件設施配備上,使現有的規模養殖企業趨于標準化,壯大生豬養殖規模。
解決規模養殖戶資金問題。解決融資難的問題成為養殖戶的急盼。被調查者建議,國家應出臺政策解決養豬大戶的流動資金問題。特別是在價格低谷時、對規模養殖戶和生產單位,注入能夠維持再生產所必須的流動資金,避免養豬大戶在低谷時受資金困擾拋售,通過政府行為,采取積極的保護措施,保證生豬生產的均衡發展。
完善相關機制。一是加強生豬市場價格監管,完善價格機制,避免價格大起大落,影響生豬養殖戶利益,造成豬肉市場波動;二是建立生豬發展調節基金。由于生豬是大宗鮮活農產品,生長期滿后出欄上市,當市場供求不平衡時,出現豬價的暴漲暴跌。建議對現行的能繁母豬補貼和生產大縣補貼政策進行調整,將資金集中使用,建立生豬發展調節資金,維護生豬市場的穩定。
加強疫情監測。疫病已成為制約生豬生產健康發展的重要原因。近年來,每次疫情的發生對生豬養殖戶都是一次嚴重的打擊,加強生豬疾病防控顯得尤為關鍵。畜牧獸醫部門要指導養豬場、戶做好消毒和免疫基礎性預防工作,加強疫病診斷和監測,做好生豬常見病和多發病的防控,及時搞好疫病凈化,在疫病爆發期割斷傳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