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摘自:信息時報
近期,廣東省農業廳通報近期對我省飼料質量安全整治及對雞蛋、雞肉進行三聚氰胺專項監督監測的情況。對全省的15家規模養雞場15批雞蛋、12批雞肉共27批樣品,經三個法定檢測機構進行法定檢測,檢測結果全部合格。而全省抽查的531批次飼料中,有8批次飼料檢出三聚氰胺,其中包括雞、鴨、牛、豬和魚蝦等所有種類的飼料。同時,據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農業部正在擬定飼料原料的三聚氰胺臨時管理限量值,限量值可能界定為15~20PPM(百萬分之15~20)以下。據溫氏集團所做的相關科研實驗數據表明,飼料原料中三聚氰氨含量只要低于15~20PPM,飼料成品料中三聚氰氨通常都在2PPM以下。
現狀:目前沒有規定限量值可依據“飼料標準比食品標準還要嚴格。”廣東農之道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歐顯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了解,去年3月份中國出口美國的寵物飼料被檢測出三聚氰胺超標后,2007年6月1日,農業部及時印發了《關于嚴厲打擊非法生產經營和使用“蛋白精”違法行為的通知》,明令嚴格禁止在飼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堅持飼料中三聚氰胺零檢出。一切在飼料中人為添加三聚氰胺的行為都是違法犯罪,要堅決打擊。2007年6月14日農業部發布了《飼料中三聚氰胺的測定》標準,隨后組織開展“蛋白精”等非法添加物的專項監測,嚴厲查處生產經營和使用“蛋白精”的違法企業。今年以來,飼料中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地西泮、呋喃唑酮等禁用藥物檢出率均為零,但在個別蛋白飼料原料中也檢測出了三聚氰胺;今年10月16日,農業部重申繼續嚴格執行《飼料中三聚氰胺的測定》標準,以最嚴格的標準判定飼料是否合格,凡超過該判定值的非法飼料原料和產品,一律立即組織進行封存銷毀和無害化處理,并對違法企業嚴厲查處,吊銷相關證照,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其法律責任。
截止10月28日,全國飼料三聚氰胺檢測合格率達97%以上。檢測標準至今仍為“不得檢出”,沒有明確規定限量值。而對于食品業,今年10月8日,衛生部、農業部、質檢總局等聯合發布了乳制品及含乳食品中三聚氰胺臨時管理限量值。其中,嬰幼兒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每公斤1毫克,其他奶品的限量值為每公斤2.5毫克。
飼料協會:“三聚氰氨是行業潛規則”過于夸大 廣東省飼料協會副會長、豬預混料龍頭企業旺大集團董事長鐘世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省的飼料行業一向沒有添加三聚氰氨的行為,如果不是去年的美國寵物事件,我省許多飼料企業都不知道三聚氰氨為何物。如果說添加三聚氰氨是行業多年的“潛規則”,那么此說法是夸大和不符合事實的。“我過去很少聽說這個名詞,行業內的大部分同行也對這個物質不熟悉,并不清楚加進飼料有什么作用。”他表示,在對自己企業進行排查的過程中,也沒檢出三聚氰氨。“大廠都不可能去添加,而且對原料把控很嚴,從源頭就杜絕了三聚氰氨的流入。”
據了解,我省本次整治行動中,檢查企業、養殖場(戶)7900個次,抽取飼料531批次進行三聚氰胺專項檢測,檢測合格率達98.5%。不合格的8批次飼料共6.48噸,原材料全部來自外省,省農業廳已報告農業部以便追溯查處源頭。從監督檢查檢測的結果來看,目前廣東飼料產品質量是安全的。同時,廣東省農業廳近日組織對全省蛋雞養殖場進行檢查,沒有發現三聚氰胺。
農業專家:飼料業要特別關注原料源頭。
我省著名農業專家、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莫棣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蛋白精”是以“三聚氰氨”、“羥甲基羧基氮”等工業廢料為原料生產的非蛋白氮飼料添加劑,未經農業部審定批準,是非法飼料添加劑,禁止在任何飼料生產中使用,在飼料生產中造假使用“蛋白精”降低了飼料中真蛋白質的含量,影響動物生長,甚至可能對動物產生危害。
三聚氰胺的最大的特點是含氮量很高(66%),食品工業中常常需要檢查蛋白質含量,但是直接測量蛋白質含量技術上比較復雜,成本也較高,不適合大范圍推廣,所以業界常常使用一種叫做“凱氏定氮法”,通過食品中氮原子的含量來間接推算蛋白質的含量。也就是說,食品中氮原子含量越高,蛋白質含量就越高。這樣一來,名不見經傳的三聚氰胺由于其分子中含氮原子比較多,于是就被非法分子所利用。
莫棣華表示,三聚氰胺雖然有毒,但是牛羊等反芻動物由于體內特殊的構造,可以將少量三聚氰胺轉化為蛋白質被牛羊吸收,且牛羊腎功能強,能順利代謝毒素,于是也沒人去關注。于是造假者擴大應用范圍,把三聚氰胺用于出口美國的寵物飼料中,不幸的是貓狗等其他動物沒能力代謝毒素,結果毒死了貓狗,三聚氰胺也進入美國FDA的視線。
莫棣華坦誠表示,據他了解,我省的飼料廠沒有用“三聚氰氨”作為添加劑。“廣東的飼料企業都遵紀守法,為了企業的生存不敢做這些事。”他同時提醒,作為飼料業要特別關注飼料原料:如玉米蛋白粉、國產魚粉、肉骨粉、復合氨基酸、發酵豆粕(資訊,行情)、發酵棉、菜粕等蛋白原材料是否有摻入三聚氰胺。而作為飼養者要注意飼料生產商在生產飼料時有沒有添加蛋白精或使用摻有三聚氰胺的飼料原料,不要單看其粗蛋白質含量,更要看飼養效果。
企業:原料中完全杜絕不太可能
溫氏集團生產技術部副總畜牧師汪漢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農業部去年6月份發布的只是檢測方法,并沒有規定限量值,排除人為添加,飼料的各種原料通常都會因各種外界因素而有微量的三聚氰氨殘留,他做了大量的原料檢測實驗,發現完全不檢出不太可能。根據溫氏集團對飼料原料做過的詳細監測中發現,含量多少肯定有一點,有的原料里,含量非常低,檢測只有幾PPM,最高也只有十幾PPM,只有一批原料,有200個PPM,這是極個別的情況,他所做的實驗表明,飼料原料中三聚氰氨只要低于15~20PPM,飼料成品料中通常能達到2PPM以下。而這個數值是安全的,不會殘留在動物、蛋里。他指出,一定數值內的三聚氰氨在動物身上基本不吸收,除非濃度達到幾千PPM,至于這個濃度的確切數據,他們目前正在對此做相關試驗。“飼料原料里一點都檢查不出三聚氰氨是根本做不到的,國外也做不到。”
汪漢華介紹,目前針對三聚氰氨的問題,公司內部出了規定,只要是高于15PPM濃度的原料,全部退貨,而成品料則按照1PPM來進行嚴管。
農業部:可能制定15~20PPM的限量值
據汪漢華介紹,農業部飼料工業協會在三鹿奶粉事件發生后的一個月,曾組織行業在北京召開一個關于三聚氰氨的研討會,在會上,大家都認可原料中完全杜絕三聚氰氨很困難,多少會帶有一點,因為很多的東西都有三聚氰氨的成分,例如外包裝中的編織袋等。當時的會議農業部也有官員參加,會議通過討論擬定了一個行業內部的三聚氰氨限量值,即飼料原料中低于15~20PPM,就是安全值,可相當于未檢出。“這個標準得到大家的認同。”據汪漢華透露,農業部目前也正在做相關實驗,究竟在飼料中含有多少的濃度,才會在動物肌肉、蛋里出現殘留,且殘留多少。要待做出評估后才能出臺行業正式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