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国产成视频在线观看

找工作
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新聞 > 正文

業者揭國產“天價大米”內幕 每斤成本多6分錢

發布時間:2008-07-01 06:00    作者:yizhiinfo    來源:畜牧人才網    查看:

這是方舟子4年來的第九場官司。

  4月末,一家銷售價格昂貴大米的公司把這位知名的學術打假人士告上了法庭。該公司稱,方舟子在其博客和接受媒體采訪時的言論,惡意攻擊他們生產的“CEB營養大米”,給公司的名譽和經營造成了嚴重損害。

  狀告方舟子的北京德潤生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潤生公司)請求法院判令方舟子停止侵權,在5家全國性綜合類及專業類平面媒體上公開道歉,并賠償經濟損失20萬元。

  目前,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已經受理了這起民事名譽訴訟案,并將于6月30日開庭審理此案。

  方舟子的律師彭劍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說,與前幾場官司一樣,這仍是一起與科學有關的名譽權訴訟,只不過這次的焦點不是論文、基因,而是大米。彭劍告訴記者,方舟子已經決定應訴,并向法院提出了公開審理的要求。他希望這樣能“有助于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CEB營養大米"的真相”。

  法院已同意公開審理此案。屆時,整個過程將會在網上同步直播。

  神秘的CEB

  今年春節前夕,北京、上海等地的多家超市,出現了一種名為“德潤生CEB營養米”的商品,每公斤售價96元,一度被媒體稱之為“天價大米”。

  據生產商德潤生公司介紹,這種大米之所以比普通米貴了近30倍,是因為含有一種叫CEB的物質,可以“提高人體耐力和免疫力、增強人體抗疲勞能力”。

  在產品的宣傳材料中,該公司解釋說,“CEB是一種對人體機能有益的細胞營養素”“每天食用二兩CEB營養米,相當于一次口服4000粒維生素E丸”。

  但方舟子通過生物醫學英文專業文獻數據庫Medline檢索,卻沒有找到與CEB有關的任何信息。他批評說:“如果德潤生公司真的發現了一種新的生物活性物質,應該先發表論文公布其發現,爭取獲得學術界的認可,而不是急著推向市場,向無專業識別能力的消費者推銷。”

  4月20日,德潤生公司對此做出了回應,在北京召開了一場新聞發布會。公司首席科學家聶曉梅在會上說,CEB是植物細胞內生菌(CellEndophyteBacteria)的英文縮寫,“全世界研究這個領域的科學家屈指可數,一般科學家不了解很正常”。

  據她介紹,上世紀80年代初,她的父母聶開印、張政銓在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工作期間,發現百合的細胞中存在內生菌。

  “它是細胞內的"原居民",一般不穿出細胞壁,不會在細胞或組織間隙四處游離,也不會對細胞本身造成危害。”聶曉梅說,“這一發現在生物學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但《中國新聞周刊》從農業部科技教育司獲悉,對內生菌的研究始于20世紀50年代,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在30多種植物中發現了60多種內生菌。不過,由于內生菌對植物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對它的應用都還處于基礎研究階段。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春義在接受《中國青年報》采訪時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說,細胞內生菌“沒有什么特殊”,并且它的英文是introcellularendophyticbacteria,而不是CEB。

  用營養液浸泡稻種?

  在發現百合內生菌之后,聶曉梅的父母試圖將這一“國際領先的科研成果”應用到實踐中去。

  “經過多年研究,我們成功地將植物細胞內生菌應用于水稻,不僅提高了水稻的單產10%-15%,而且提高了水稻的內在營養品質,培育出具有很高抗氧化能力、富含SOD等營養成分的大米。”聶曉梅說。

  2005年4月,聶曉梅和她的父母成立了武漢德潤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專門從事用植物細胞內生菌改良作物,提高糧食的產量和營養成分”。此后,又在其基礎上分別成立了吉林德潤生有機農業有限公司和北京德潤生貿易有限公司,分別負責“德潤生CEB營養米”的生產和銷售。

  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方舟子一再強調,他說的“騙人的東西”不是指“植物內生菌技術”,而是“具有抗癌、抗衰老功效的天價大米”。

  “一項技術不是騙人的東西,不等于號稱用它做出的產品就不騙人。”方舟子說,“德潤生公司試圖把技術和產品混為一談。”

  談到具體的培育方法,聶曉梅的解釋是先從百合中提取植物細胞內生菌,制成CEB營養液,然后將稻種放置在營養液中進行培養,種子經過處理之后,最后再交給農民栽種,“水稻吸收了CEB營養素,就成為富含CEB營養素的大米”。

  僅僅通過浸泡稻種的方式,讓水稻中含有某種外來物質——這讓中國農業大學植物遺傳育種系主任李建生覺得不可思議:“絕對不可能。想讓作物在生長過程中產生外源物質,現在惟一的途徑就是轉基因技術。”

  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轉基因水稻在中國獲準商業栽種。

  聶曉梅也否認“CEB營養米”屬于轉基因大米:“用CEB營養液泡種,只是激活種子細胞的某些功能,不會改變水稻原有的基因,不具有遺傳性。”

  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國家水稻改良中心主任程式華認為,用所謂的營養液浸泡稻種,使稻米中增添營養成分的說法“令人難以置信”。

  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目前對水稻品種的改良,基本上仍采取傳統的交雜技術,“一個新品種的培育大約需要8年時間”。

  “如果是非轉基因稻米,那么,百合中的細胞內生菌是怎么進入到稻米中去的呢?”國家水稻改良中心優質多抗實驗室主任胡培松,對CEB營養大米的培育過程也表示質疑,“從目前的研究看,至少我還不知道有這樣的技術。”

  聶曉梅對此的解釋是,“這是我們的一項新技術,正在申報技術專利,屆時將會對外公布。”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從農業部科技教育司獲悉,“目前對內生菌的研究主要是制成微生物肥料或生物農藥,用于生物防治和促進植物生長。”根據有關管理規定,如果是作為肥料,應按《肥料登記管理辦法》向農業部微生物肥料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申報;如果是做調節劑使用,應按《農藥管理條例》向農藥鑒定所申請辦理登記手續。

  但記者在上述兩個單位得到的答復是,他們均沒有收到過德潤生公司的相關申請,對該公司用百合細胞內生菌浸泡稻種一事,也不知情。

  每斤成本多了6分錢

  那么,這種“天價大米”到底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呢?

  記者輾轉找到一位“了解內幕”的人——北京東方禾隆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禾隆公司)原董事長張江。

  張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早在1995年,他就和張政銓、聶開印開始了商業合作,一道開發百合內生菌技術。但卻從來沒有聽到“CEB”這個詞,更沒有聽說過什么“CEB營養素”。

  “十多年來,為了搞內生菌項目,我們成立過好幾家公司。嘗試過內生菌口服液、內生菌保健酒,但最終因為技術不成熟,以及合作中技術歸屬和利益分配等問題,最后都有始無終。”張江說。

  2004年7月,張江與張政銓、聶開印又成立了東方禾隆公司,這次將目標鎖定為內生菌保健大米。張江出資金,任董事長;張政銓、聶開印出技術,任公司董事。

  公司成立當年,就在江蘇鎮江種植了近400畝“內生菌水稻”。據張江介紹,事實上,“整個種植過程很簡單。”在播種前,用張聶二人事先配好的“內生菌拌種劑”噴灑在露白的稻種上,然后攪拌均勻,就可以播種了,“其他過程與普通水稻種植一模一樣,沒有增加任何環節。”

  據張江透露,種植“內生菌水稻”與普通水稻相比,每畝增加的成本不超過50元(內生菌拌種劑成本)。如果按畝產850斤大米計算,那么,每斤的成本多了不到6分錢。

  當時,東方禾隆公司計劃將這批大米按每斤6?8元的市場價出售。這樣的定價是因為“出于大米品質的考慮,再加上后期市場推廣的費用。”張江說,“但沒想到他們(德潤生公司)居然會賣到近50元一斤的天價。”

  不過,最后東方禾隆公司并沒有把這批大米推向市場。張江將這歸咎為“大米的品質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2004年秋,“內生菌水稻”收獲后,東方禾隆公司曾把樣品送到江蘇省農科院食品質量安全與檢測研究中心和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進行檢測,但“結果令人失望”。

  拿出這兩份檢測報告,張江指著上面的數據對記者說,“除了有幾種氨基酸的含量略有提高或降低外,與普通大米相比,營養成分沒有什么變化。因此,我們根本不敢按原定的高價銷售。”

  不過張江說,當年“內生菌水稻”的畝產相比對照田還是有所增加的,同時鑒于張政銓、聶開印提供的實驗報告內容比較理想,以及進一步改進配方就會提高品質的承諾,于是張江決定來年再種。

  2005年5月,東方禾隆公司在江蘇又應用這項技術種植了兩萬多畝水稻,內生菌拌種劑依舊是由公司免費提供(東方禾隆公司向張、聶二位支付了費用)。不料,當年江蘇發生了嚴重的病蟲害,農戶大量使用農藥,導致大米農藥殘留超標。因此在2005年的11月份,在明知會蒙受巨大損失的情況下,東方禾隆公司毅然決定不再收購這批大米。并依據種植協議由地方政府協調處理了善后事宜。

  張江不無氣憤地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極為惡劣的是,在稻米播種之前的2005年4月,張政銓、聶開印就已背著公司,以他們女兒聶曉梅的名義成立了武漢德潤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并委托東方禾隆公司的高管人員徐偉法作為德潤生公司的首席代表進行項目融資和運作。”由此張江決定不再與對方合作。

  鑒于張、聶二人的女兒、女婿,武漢德潤生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聶曉梅和王麒杰都已入了澳籍,為了避免技術流失,張江曾就此事向有關部門進行了反映。

  后來更讓張江意外的是,“他們(德潤生公司)竟然收購了部分當年農藥超標的大米,并投入市場銷售,這對消費者太不負責了!”

  根據東方禾隆掌握的材料,2005、2006年德潤生公司以98元每袋(五公斤)的價格對外銷售“德潤生CEB健康營養米”。而根據種植協議,這批大米的收購價格只有每斤1.8元。

  耐熱的SOD?

  那么,德潤生公司后來生產的大米是否得到了改進、真的具有營養保健功能呢?

  該公司稱,“CEB營養大米”通過了武漢大學測試中心、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農產品安全與環境質量檢測中心、美國博思維科實驗室等多家科學機構的測試,“每公斤富含強抗氧化因子SOD,高達30萬個活性單位”。

  SOD是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英文縮寫。這是一種蛋白質,科學家已證實它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能夠起到抗衰老的作用。事實上,SOD在絕大多數植物中都可以找到,也包括水稻,只不過是含量多少的問題。

  例如,根據武漢大學分析測試中心1997年做的測試,每毫升椰汁中的SOD含量就可以達到51萬個活性單位(測試報告編號W97-C915-O3)。

  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農產品安全與環境質量檢測中心的一位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2007年該中心的確為德潤生公司做過SOD檢測,結論是231.9個活性單位每克。

  不過,這位負責人同時也強調,“我們只對送來的樣品負責,至于該公司銷售的產品,我們不能保證”。

  “即使大米中真的富含SOD,吃了也起不到抗衰老的作用。”方舟子說,“與所有的蛋白質一樣,受熱后SOD就失去活性。即使受熱后還有活性,也會在消化道內和其他蛋白質一樣,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德潤生公司對此的解釋是,CEB營養米的活性成分蒸煮后會損失一部分,但大部分活性仍然保留,因為CEB營養素是在大米細胞內儲留的。

  在4月2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聶曉梅則強調,“雖然我們不是研究SOD的??但中科院國家863計劃項目——耐高溫SOD技術成果已經申報了專利,并已經產業化。”

  通過輾轉打聽,記者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找到了這位從事耐高溫SOD研究的研究員。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的研究小組的確受863計劃的支持,在地下熱泉中發現了一種耐高溫的SOD,不過“目前的研究仍處于實驗室階段,還沒有產業化”。

  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聶曉梅曾多次提到“CEB技術是中科院少數幾項成功轉化為產品的科研成果之一”“由于CEB技術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當時獲得了科學院院長基金的扶持,并被納入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在國家的支持下經過近30年的努力才最終產業化”。

  由于擔心百合內生菌技術的知識產權屬于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張江曾多次詢問張政銓、聶開印,得到的答復是“這是非職務發明,是屬于我們個人的,中科院有相關文件”。

                                    摘自:人民網

版權聲明:本文轉自網絡,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輯qq:1240812330】刪除,謝謝!

APP下載
官方微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