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東部糧食,曾經以發展秸稈養牛聞名的一些肉牛(或者說黃牛)的主產區(或者說優勢區)生產迅速下滑。安徽省亳州市是畜牧養殖大市,該市的蒙城、渦陽、利辛三縣有黃牛養殖“金三角”的美譽,在上世紀90年代曾被農業部連續評為全國“秸稈養牛十佳示范縣”的稱號。但近年來,該地區黃牛生產各項指標以同比30%以上的速度下滑。魯西南等一些產區的情況也是相似的。
人們不禁要問,這些優勢產區的優勢哪里去了?如此下去,傳統的產業優勢還能回來嗎?
散養萎縮是養牛下滑的主因
隨著勞動力轉移、養牛效益下滑,占養牛主要成分的散養戶的消失是此輪養牛業滑坡的主要原因。牛是單胎性哺乳動物,受孕率為80%左右,一般情況下一頭母牛每年只能產一胎,生產犢牛1頭。同時一頭牛價值3000元左右,投入成本較大,消耗飼草量也較大。一頭黃牛從受孕到出欄一般需要兩年半左右的時間,見效慢,農民不愿養牛。亳州市黃牛主要靠農戶散養,85%以上的農戶養牛。2000年末,黃牛存欄量121萬頭。但近3年來,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增多,務工來錢比養牛容易得多,農戶不再養牛。而留守老人養牛缺乏技術和服務保障,甚至無法抵擋偷牛行為,農戶不能養牛。
有專家對安徽、山東肉牛主產區的四個縣市的調查表明,肉牛育肥戶每出欄1頭肉牛可獲得純收益692.87元,若不考慮自家養牛勞動報酬,則每出欄1頭肉牛獲得純收益821.78元;而繁育戶若不考慮自家養牛勞動報酬,每出欄1頭肉牛獲得純收益310元。也就是養一頭牛兩年半的時間收入1000多元。這種收益狀況顯然不能吸引勞動力留下來養牛。
要發展規模養殖需要資金保障。肉牛養殖一次性投資大,飼養周期長,占用流動資金多,承擔的市場風險大。有關研究表明,一個存欄20頭的養殖戶,僅購入架子牛投入就需6~7萬元,再加上飼料費用、棚圈折舊以及其他固定費用,至少需要投入資金8萬元,對于經濟實力不強的農戶來說根本無法承受。由于養殖業風險大,農村信用社一般不會貸款給農戶養牛。沒有資金的支持,農戶沒有發展生產的可能。
鼓勵規模養殖產區政府要有作為
養牛產業的發展方向是規模養殖。但為什么各地規模養殖發展緩慢?原因就是缺少一個持續穩定的產業發展環境。農業部制定了我國肉牛優勢區域發展規劃,許多糧食主產區利用秸稈資源大力發展肉牛生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有一些地方,政府換屆后產業也跟著“換屆”,沒有在優勢區域的基礎上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優勢。
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亳州市還未成立,所屬三縣一區歸阜陽地區管轄。各級政府和財政部門都對發展黃牛養殖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和資金支持:一是在80年代當時阜陽地區農財兩家對黃牛改良實行資金支持政策,對黃牛配種改良員補貼,每冷配1頭母牛補助1元。二是90年代當時亳州市和蒙城、渦陽、利辛對黃牛改良凍精配種免費或減免費用,財政上提供很大一筆資金。三是中央項目支持,作為國家級秸稈養牛示范項目縣,每縣、區項目經費都在100萬元以上。四是當時政府實行養牛貸款貼息的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金融部門對養牛貸款實行傾斜政策。五是各級政府對黃牛改良、黃牛養殖、黃牛加工獎勵力度大,每年都開表彰大會,省政府還實施了畜牧“進位工程”,阜陽市、縣兩級政府對黃牛改良、養殖加工進度展開評比活動。
成立亳州市以來,市政府以藥業發展為主。隨著黃牛散養戶減少、存欄量減少,各級政府對黃牛養殖政策、項目資金支持弱化。尤其生產上的投資較少,與發展較好的地市形成明顯對比。
合肥市2004年、2005年市本級財政分別投入3860萬元和3295萬元獎補養殖小區。阜陽市拿出500萬元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每個新建或擴建養殖小區分別獎勵3~5萬元。淮北市財政拿出300萬元專款用于獎勵養母畜的農戶。其他地市也拿出專項資金扶持獎勵規模養殖生產。而亳州市目前對規模養殖無資金補貼。由于缺乏政府資金的引導,社會資金注入畜牧產業也相對不足,亳州市整體規模養殖比重相對落后于毗鄰地市。
制定優惠政策,加大資金扶持力度,重新確立優勢產區的發展模式,優勢重建并非天方夜譚。獎勵扶持政策應該有個“五年計劃”,獎勵扶持重點應該有個“發展方向”。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積極發展規模養牛場、養牛小區,讓養牛成為甜蜜的事業。
穩定養殖環境是國家的責任
借鑒生豬和奶牛生產起伏的教訓,肉牛產業發展不要等到被動時政府才來救市,應該馬上著手建立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目前全國性的母牛飼養數量銳減,已成為保障牛肉供給和制約肉牛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瓶頸。國家應制定扶持母牛發展的政策,包括制定促進發展母牛的優惠政策,對飼養母牛戶實行補貼,鼓勵農戶發展乳肉兼用型品種,實行自繁自養模式。扶持肉牛生產基地建設,促進規模養殖水平的提高。
國家應強化肉牛養殖業發展的科技支撐。
要加快培育適應我國消費市場的肉牛新品種,改變我國目前的肉用雜交牛品種西門塔爾牛一花獨放的局面,加快開發適合地區特點的肉牛專用飼料。要加強肉牛繁殖技術、牛肉分級和評價標準等方面的研究。要加強肉牛市場預警信息的分析與發布工作,引導產業科學發展。
國家應對規模養殖戶給予財政補貼,或在貼息貸款、活牛保險等方面給予優惠。加大對規?;馀pB殖特別是母牛飼養的信貸扶持,創新信貸擔保和抵押方式,放寬貸款額度和時限,給予貸款優惠政策。積極拓寬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肉牛養殖業,促進肉牛規模化養殖的快速發展。
加強防疫是發展生產的基礎。國家應在對強制免疫實行免費外,拿出資金對其他疫病防疫進行補助。應加大對配種改良站點和基層獸醫站的投入,充實設備,培訓人員。應加快推進畜牧獸醫體制改革進程,健全完善基層動物防疫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