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去年以來,農業部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生豬生產穩步發展。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2006年全國生豬出欄6.81億頭,比上年同期增長3%;豬肉產量5197.2萬噸,增長3.7%。今年一季度,生豬出欄2.3億頭,比去年同期增長2.5%;豬肉產量1773.4萬噸,增長3%;存欄4.67億頭,下降0.3%,豬肉供應來源充足。
據農業部監測,近期主要“菜籃子”產品價格總體上保持平穩,但不同品種價格走勢有差異。近一段時間,蔬菜價格呈下降趨勢,作為我國肉類消費的主要品種的豬肉價格上漲,特別是五月中旬以后,上漲幅度較大,綜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生豬價格周期性波動規律影響。2006年上半年,生豬市場價格持續低迷,5月生豬價格跌入最低谷,為5.96元/公斤,養豬業處于虧損狀態。下半年價格逐步回升,生產開始恢復,由于繁殖飼養周期約需一年多時間,目前的生豬價格仍處于運行周期的上升期,這次價格波動是去年以來周期波動的反映。二是養殖成本增加。去年底開始,作為主要飼料原料的玉米價格持續攀升,到今年5月份已達到每公斤1.55元,比上年同期上漲16%左右。據調查,出欄一頭肥豬,僅飼料成本就比去年同期增加40-50元。三是市場需求拉動。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不斷增長,國內豬肉消費呈增長趨勢。據有關部門統計,今年1—4月,農村居民豬肉消費同比增長15.1%,北京市豬肉消費同比增長10%。四是受去年上半年養豬比較效益低的影響,一些地區農戶生豬飼養有所減少。
目前,受市場價格拉動,養殖戶仔豬補欄加快,存欄量將會增加。同時,農業部正在積極采取措施,發展生產,保障市場供應。一是發展標準化規模生產。進一步加大生產扶持力度,提高良種化水平,加快推進健康養殖和適用飼養技術,推動節本增效,大力發展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推進產業化經營,增強畜牧業生產應對市場波動的能力。二是加強疫病防控。進一步強化動物疫情監控工作,嚴格畜禽產品生產和流通各環節的檢驗檢疫,對疫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加大動物防疫的科研投入,研制推廣新型疫苗,預防生豬疾病發生。三是加強行業信息引導。以生豬主產區和主銷區為重點,加強信息發布和預警分析,充分發揮信息對生豬產銷的引導作用,特別是要指導養殖戶合理安排生產,適度擴大養殖規模,規避市場風險。
摘自:中國牧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