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的繁殖力是影響養豬生產全局的重要指標,母豬的年生產力最能夠反映出某個豬場的經濟效益和一個地區的畜牧業養殖水平。近年來,母豬的年生產力受到年產胎次、窩產活仔數、哺乳期成活率等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平均每頭母豬提供的斷奶仔豬數為14-15頭,而發達國家平均為22頭,國內的豬場差距也很大母豬年生產力低下,成為制約著養豬業發展的瓶頸。在我國養豬產業逐步向微利化、規模化的今天,母豬的年生產力決定著廣大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何為母豬的年生產力?通常意義上指的是一頭母豬一年內能提供的斷奶產仔數頭數,是一個綜合指標,在實際的畜牧養殖中,為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的養豬目標,如何提高母豬的年生產力,也是衡量養豬技術員或者規模化豬場場長養豬效益的一個指標。
法國學者某學者在1975年提出度量母豬年生產力的公式:母豬年生產力(每頭母豬每年生產斷奶仔豬頭數)= 每頭母豬年斷奶仔豬頭數×每年每頭母豬分娩胎數。與年生產力概念相結合,可以很直觀的得出,母豬年生產力的提高可以從“母豬、仔豬”兩方面著手,其主要途徑就是:提高母豬利用強度(增加年產胎數和使用年限);提高窩產仔數;降低哺乳仔豬死亡率。
增加母豬年產胎次的措施:減少母豬的“非工作日”,避免“損失日”。通常母豬處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稱為母豬“工作日”,空懷期為“非工作日”,母豬返情、流產、懷孕期死亡淘汰造成的時間成為“損失日”。母豬經過一個哺乳期,體內沉積消耗嚴重,可采取短期優飼的措施,減少非工作日,使其快速恢復進入下一個繁殖期;同時,積極查情、適時配種,積極做好公豬的飼養管理工作,提高精液質量;為了防止母豬返情、流產,豬場技術人員應做好母豬妊娠期間的飼養管理和疾病防治工作。
提高母豬的窩產活仔數的措施:首先,合理調整母豬的胎次結構,據了解,母豬胎次不同,產仔數明顯不同,通常第1、2胎產仔數相對減少,3-6胎產仔數相對較多,調整母豬胎次結構,合理淘汰老齡母豬,及時補充后備母豬,建立高產的母豬群。其次,妊娠期間的母豬給予不同的飼養管理,給予母豬適宜的營養,保持母豬的健康狀況,為哺乳期儲備營養,可確保胎兒在母體內順利著床并正常發育,盡可能的減少胚胎的死亡率。第三,做好母豬豬舍的日常管理工作,減少高溫、低溫及疾病產生的應激,減少胚胎的死亡,提高活仔數。
提高哺乳期仔豬的成活率:哺乳仔豬消化功能不完善、免疫力低下,對母豬的乳汁要求高,哺乳期仔豬最直接營養獲得途徑便是母豬,因此養殖戶跟可從母豬的飼喂、抗病方面入手,提高母豬的營養,同時時刻關注著仔豬的反應,包括仔豬拉稀,哺乳情況等,適時做好記錄,增強仔豬的免疫力,提高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