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飼料可消化蛋白含量=飼料粗蛋白含量×蛋白質消化率
2、標識“可消化蛋白含量”的主要難度在于動物營養需求和原料消化率數據庫的建立
3、明確標識蛋白質消化率,將會推動業內形成良好的優質飼料產品認知和市場氛圍,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4、水產飼料距離畜禽飼料所采用的“低蛋白質+多種單體氨基酸”模式還有較長的距離
水產飼料實際的粗蛋白質含量顯著高于飼料標準是不爭的事實。蘇州大學葉元土教授近日發文指出,飼料粗蛋白質消化率是以飼料蛋白質原料中蛋白質消化率為基礎的。“以飼料粗蛋白質含量確定飼料質量和價格”的誤導是飼料企業引導和教育市場的結果,同樣的引導“以飼料可消化蛋白量確定飼料價格和質量”也是飼料企業的責任,且是可行的。
2023年初,通威發起“好產品年”活動,率先全在行業將“優質原料蛋白含量”和“蛋白消化率”兩個飼料關鍵指標顯著標識于外包裝袋上,大力推廣飼料“可消化蛋白”概念。此舉引起了業界的廣泛討論。什么是“可消化蛋白”?和飼料質量有哪些關系?作為行業頭部企業,通威在執行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戰?帶著這些疑問,水產前沿采訪了通威農發水產研究所所長、普水料產品線總經理米海峰博士。
概念:飼料可消化蛋白含量=
飼料粗蛋白含量×蛋白質消化率
水產前沿:近期,葉元土教授關于“飼料可消化蛋白”的文章引起了業界的廣泛討論。我們注意到,通威已經率先在業界推廣“可消化蛋白”的概念。從飼料出發,請您分析一下飼料粗蛋白質含量、飼料可消化蛋白含量、原料蛋白消化率和飼料質量等名詞之間的相互關系?
米海峰:這些名詞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飼料粗蛋白質含量是飼料中的各種原料的蛋白含量的總和。
飼料中的可消化蛋白含量既與其本身粗蛋白含量有關,也與原料蛋白質消化率密切相關。
原料的蛋白質消化率取決于自身的可消化性(可消化蛋白)和動物的消化能力。在確定的動物品種、生長環境條件中,原料的可消化性是影響原料蛋白質消化率的主要因素,包括蛋白質含量、蛋白質品質(即原料的各種氨基酸組成,氨基酸組成越接近于動物需要,消化吸收率越高)等。
綜上所述,飼料可消化蛋白是整體反映飼料原料是否優質的指標之一,飼料可消化蛋白含量是原料的可消化蛋白之和。飼料可消化蛋白含量高,表示其所用原料的可消化性好(可消化蛋白含量高)、品質較好、價值越高。
在原料價格普遍上漲、飼料實際蛋白普遍偏高的今天,我們更要注意飼料粗蛋白質含量高≠飼料質量高。例如,羽毛粉等角質類蛋白的粗蛋白含量很高,但養殖動物實際能夠消化吸收的蛋白含量很低。葉元土教授也提到,有的種類飼料標簽值為32%粗蛋白質含量,實際檢測結果達到35%—38%。過度追求粗蛋白含量,一方面導致原料資源浪費、產品價格被推高。另一方面,不能夠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質會隨糞便排除,導致水體中氨氮含量升高,進而造成環境污染。
難點:建立動物營養
需求和原料消化率數據庫
水產前沿:對于標識“可消化蛋白含量”,一些企業人士表示存在難度。通威在此過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難?如何解決?
米海峰:標識“可消化蛋白含量”的難度和壓力主要來源于水生動物與陸生動物存在多方面區別:第一,水生動物屬于變溫動物,體內內環境受外部環境影響很大。第二,水生動物養殖品種多樣、種類跨度大。不同動物對同種原料的消化吸收率存在很大差異。同種動物在不同養殖環境下,對同種原料的蛋白消化率也有較大出入。因此,想要得到如陸生動物一樣精準的飼料原料消化率數據,工作量非常大。
通威很早開始就關注并嘗試建立主要養殖品種的原料消化率數據庫。幾年來,公司在落地標準化的基礎上不斷精簡品種庫,篩選值得精養的養殖品種。針對同種養殖動物對同種飼料原料的消化率情況,通威開展大規模試驗、反復驗證數據準確性和可靠性。依靠總部國家級實驗室(通威股份檢測中心)和全球近百家分子公司實驗室的技術優勢、區域優勢、體量優勢,通威將原料使用、生產過程及產品質量等飼料全流程數據全部集成,真正掌握并建立獨立的動物營養需求和原料消化率數據庫。在此基礎上,通威根據不同的品種、環境、模式、需求有針對性地設計產品,確保將標簽蛋白真正轉化為穩定、有效的蛋白質,即可消化蛋白。
今年,通威在各個區域的產品效果明顯更優,盡管在很多區域還沒有取得絕對領先,但我感覺到,越推動“飼料可消化蛋白”的質量工程建設,客戶感觸得越深刻,我們的信心越足。相信繼通威之后,很多飼料企業也會選擇跟進。特別是在葉元土教授的反復強調、呼吁下,“可消化蛋白含量”將成為飼料行業判定生產飼料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
辨別:一種簡單可行的方法——“開水泡料”
水產前沿:越來越多的養殖戶意識到了“可消化蛋白”對養殖效益的重要性,但很多人并不具備實驗室檢測能力,如何能夠分辨出飼料質量的好壞?
米海峰:我們十分欣喜地看到用戶開始關注可消化蛋白的重要性,對于飼料品質的鑒別也越來越理性。這對專心做好產品品質的飼料企業來說是一件好事,也鼓勵行業更多優質企業脫離價格戰的泥潭,真正從用戶角度出發設計產品,助力養殖效益最大化。
目前,可消化蛋白的測定方法有體內法和體外法兩種。體內法較為繁瑣,需要具備專門的試驗場所及檢測儀器,操作人員也要經過專業培訓。體外法較為簡便,一般飼料檢測機構均可以測定。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想要快速出結果,可以采用體外法;想要得到更精準的結果,就需要用體內法測定。
在生產實踐中,由于很多養殖戶缺乏相關硬件,且送樣檢測成本較高,通威提出了一種簡單可行的方法——“開水泡料”。通過用熱水充分浸泡飼料,初步測試氣味、水中穩定性等指標,讓用戶直觀感受不同飼料產品的原料品質、加工細度和熟化程度差異。舉例來說,在不損害原料品質和相同蛋白水平的情況下,飼料產品的熟化程度越高,可消化蛋白含量越高。這是因為植物性蛋白經過膨化處理后能破壞粗纖維結構,充分釋放蛋白質等營養素,提高原料消化率。
意義:推動形成良好的產品認知和市場氛圍,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水產前沿:未來,“可消化蛋白”會成為飼料標簽指標嗎?
米海峰:通威在外包裝上標注蛋白質消化率,是有益的嘗試。現行標注的各項指標是經過各科研院所、研究機構長時間的研究、行業大范圍應用后采取的綜合結果,是當前理論研究和產業運用結合下能達到的最佳平衡點。
按照國標“GB10648飼料標簽”規定,飼料產品標簽要標識的內容,是一種強制性要求。“可消化蛋白”成為標簽指標的前提是行業內開展大范圍的應用。因此距離將“可消化蛋白”作為標簽指標,還有較長的路要走。但對行業來說,如果大家都能明確標識蛋白質消化率,將會在業內形成良好的優質飼料產品認知和市場氛圍,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希望后續通過基礎研究的突破,包括通威自身也在不斷完善如何能更準確地讓用戶直觀感受到產品質量,能讓行業、用戶、企業都達到更好,共同進步。
更多水產品種的飼料
配方實現精準營養指日可待
水產前沿:在您看來,水產料達到畜禽飼料采用的飼料“低蛋白質+多種單體氨基酸”的模式還需要多久?
米海峰:由于水產行業飼料原料消化率、魚類能量需求等基礎研究缺乏統一、權威的數據,加上養殖動物品種多樣、各地養殖模式多樣,因此還沒有相對標準的原料消化率數據和權威的生長模型。也因此,水產飼料配方還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距離畜禽飼料采用的“低蛋白質+多種單體氨基酸”模式還有較長的距離。
葉元土教授提到,1%的飼料粗蛋白質的成本超過100元,如果降低2%的粗蛋白質含量,就有超過200元的配方成本空間。隨著水產動物營養基礎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發展、突破,草魚、鯉魚等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營養研發體系,更多品種的飼料配方達到目前畜禽飼料精準配方的水平指日可待。
并且,飼料成本是養殖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在保證產品營養水平和消化吸收的足夠營養素供給,同時提高原料的熟化度,簡化生產產品的品種,提高單品種的連續加工料,釋放最大產能來降低加工成本和效率,并將這部分節省的利潤再次用于提升原料品質當中,形成產品質量穩定、銷量增加、綜合成本降低、利潤再投入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