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上市企業為了降低成本,2023年紛紛提高滿產率,都已經準備了充足的資金扛著。
是的,扛著。所以我們看到之前大北農、天康、傲農等紛紛下調了育肥的出欄目標,但幾乎沒有一個說要減母豬的。
根據數據顯示,2023年3月末,幾家上市企業能繁母豬相比2022年末母豬減少了2%,大場去母豬的動力明顯較弱。
但是5月19日,天邦業績說明會上,天邦的第一個表態要減少母豬的計劃。并且對當下市場的預期、當下上市企業發展的第一要務、降本增效的方式都做了說明。
不得不說,天邦當下的正式表態是明智的,揭開了上市企業現狀的同時也付出了一定的勇氣。
首先是天邦對2023年豬價的預期
食品董事長張邦輝表示,今年可能難以看到豬價出現大幅上漲,對此公司已采取縮減低效資產,提高人效,改善養殖養殖指標,依靠技術進步等策略改善公司盈利,優化資產。
其次是天邦表示現金流安全是第一任務
現金流方面,天邦食品表示:“現金流安全是第一任務,公司定增目前在深交所審核當中,除此以外,公司還在拓展其他融資渠道,量入為出?!?br>
為應對豬價低位運行,天邦減育肥出欄目標、減能繁目標
我們知道,產能利用率是關系到大場出欄成本的關鍵。因此2023年上市大場紛紛提高出欄目標,提升母豬產能利用率的目標,為的就是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出欄競爭力。
然而1-5月市場低迷運行,連續虧損對企業現金流造成較大壓力。
盡管上市企業融資渠道較多,成本更低,但若豬價繼續保持一段時間虧損,大場也難扛,特別是一旦資金鏈出現問題,可能引發較為危險且被動的境地。
因此天邦2022年末能繁母豬35萬頭,2023年目標是60萬頭,此次將能繁目標下調至43.96萬頭。
可以說,是目前上市企業中第一個正式提出減少母豬目標的企業(截止4月底天邦目前能繁產能利用率在50%左右)。
再次是為了降低成本,天邦將通過降低代養費、縮減人員成本等方式
對于成本下調的措施,天邦食品表示,主要包括調整存欄、控制家庭農場規模、提高自育肥(含租賃場)欄位利用、租賃育肥降租及退租計劃、全面降低結算代養費,實現頭均降50-100元,縮減調整人員等。
就天邦人員調整來說,2022年底在職人數8817人,2023年目標是5502人,裁員人數達到37%
在人員調整方面,天邦食品表示,“之前由于規劃出欄規模較高,人員有所儲備,現在每天都在減員,5月份計劃調整1280人,截至5月18日,已優化665人,完成當月進度51.9%,按照年縮減目標,預計年節省人工成本1.4億元?!?br>
表面上,養豬業競爭的本質是成本,誰的成本更低,誰就能少虧,誰就能“剩者為王”。但這個前提是豬價下跌周期較短,且企業現金流足夠支撐到豬價上漲的黎明?,F在這個市場階段,“拼成本”并不成立。
而目前的情況來看,已經連虧5個月,母豬去化才剛剛開始。更不要說還有大量豬場上后備博明年的情況。再加上二育的存在,使得豬價理論上的上漲節奏也可能被磨平。大家都不去產能,都在扛,毫無疑問,只能延長豬周期的低谷。
所以在這一波,并不是你成本比別人低,比別人少虧就能活下來的問題。如果盲目相信比別人成本低就能活下來,即使卷死了別人,自己可能也得千瘡百孔。
當下,大場必須在產能利用(成本)和現金流之間選擇一個。
而我始終覺得,當下這個市場 ,現金為王。養豬業并不存在絕對的技術壁壘,只要有錢,市場只是遲早的結果。
現金流斷了,可能連再次上場的機會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