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由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指導,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主辦的2025農業展望大會在京召開。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江文勝,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山東省副省長陳平,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西姆·托雷羅·庫倫,中糧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徐光洪出席并致辭。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發布《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5—2034)》。
本屆大會以“強預警 穩預期 增信心”為主題,發布了《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5—2034)》,對未來10年我國糧食等20種主要農產品生產、消費、貿易、價格等進行預測。報告顯示,我國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將全方位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將顯著增強,農產品消費持續升級,農產品貿易結構不斷優化。大會還圍繞糧食安全與消費結構變化、智慧農業發展、農產品貿易與生產協調機制、農產品市場預期管理等熱點問題開展專題研討。會議強調,要錨定建設農業強國戰略目標,發揮好農業展望大會平臺載體作用,建立健全協同工作機制,加快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全面提升監測預警質效,有效引導市場供需平衡,為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作出積極貢獻。
水產品:產量與消費量保持小幅增長,進口穩中有增
另外《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5—2034)》中提到,未來10年,隨著漁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水產品產量將保持小幅增長,預計2034年達7874萬噸,比基期增長10.7%,年均增長1.0%。其中,養殖產量將達6561萬噸,比基期增長12.9%,年均增長1.2%,占總產量比例將提升至83.3%;捕撈產量大體穩定在1300萬噸左右。
水產品消費仍有較大增長空間,2034年總消費量達8306萬噸,比基期增長12.3%,年均增長1.2%。消費將進一步向多樣化、品牌化、便利化轉變,加工消費增長較快,2034年增至3619萬噸,比基期增長18.8%,年均增長1.7%。水產品直接食用消費增速低于加工消費增速,2034年增至3534萬噸,比基期增長12.3%。
水產品進口將呈現穩中有增的態勢,預計2034年進口量將達807萬噸,比基期增長20.1%。出口將逐漸趨于穩定,預計2034年為375萬噸,比基期減少4.7%。展望期內,水產品供需基本平衡,消費增長略快于產量增加,價格將呈現穩中有漲的趨勢。
飼料:產量增長趨穩,消費結構優化
未來10年,中國飼料工業將步人存量優化與質量提升并重的新階段。在養殖規模化率提升、智能化養殖發展的背景下,工業飼料需求總量進人平穩增長通道,年均增速穩定在0.8%,預計2034年產量達3.38億噸,比基期增長8.0%。消費端呈現“總量平穩、結構升級”的特征,豬飼料需求穩中有降,禽飼料需求有所增加,水產和反芻動物飼料消費需求較快增加,推動蛋白質原料需求結構轉型。飼用谷物、飼用蛋白原料進口來源更加多元,原料供給體系抗風險能力增強。疊加儲備調節機制完善,玉米豆粕價格波動率收窄,飼料生產成本逐步趨穩,在“雙碳”目標驅動下,數字化精準飼喂技術普及率提升,推動行業向高效低碳模式轉型,形成規模發展與生態效益協同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