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大上市豬企牧原股份(002714.SZ)、新希望(000876.SZ)、溫氏股份(300498.SZ)陸續發布2025年3月生豬銷售情況簡報。從銷售數據來看,雖然三大豬企的3月生豬銷量和銷售均價紛紛同比上升,但不容忽視的是,自新年以來生豬市場的價格低迷情況仍未見好轉。
為何生豬市場一直難見起色?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有春節等節日的消費需求支撐,但節后消費慣性回落,且養殖端出欄量速不減,導致市場供應整體充裕。此外,政策調控和疫病防控也對生豬價格產生了一定影響。展望未來,生豬價格將受到市場供需關系、政策環境、疫病防控以及國際市場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預計豬價在經歷一季度的震蕩回落后,二季度有望逐步企穩,并隨著消費需求的季節性回升而逐步回暖。但整體而言,由于供應充裕和需求相對疲軟,豬價難以在高位持續,全年豬價重心較2024年有所下降,整體呈現低利潤特征。”
豬企出欄節奏加快
數據顯示,三大上市豬企的3月銷售均價均未突破15元大關,但同比實現微升。
“3月份全國生豬均價在14.5元—15.0元/公斤區間震蕩。這一走勢主要源于諸多超預期利多因素支撐,使得豬價跌幅小于預期。前期能繁母豬增量導致3月生豬供應寬松,且3月本就是傳統消費淡季。但年前散戶集中出欄,大豬供應緊缺,標肥價差較往年同期更為顯著,達去年同期兩倍;國儲方面,2月14日、17日,3月4日、5日中央儲備凍豬肉輪換收儲共9.5萬噸;此外,標肥價差支撐下,企業壓欄增重有利可圖,同時可將供應壓力向后推移;二次育肥行為也持續推動價格在低點反彈。”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孫志磊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生豬價格仍然低迷,但三大上市豬企的出欄腳步卻沒有絲毫放緩。
從銷售數量來看,溫氏股份和新希望均呈現同比環比雙雙增長。牧原股份同比上升,環比較前兩月的平均銷售數量有所增長。具體而言,牧原股份的銷售數量達到693.5萬頭,超過溫氏股份和新希望的銷售總量,二者分別銷售309.55萬頭和155.07萬頭。但從環比變化來看,新希望的環比增長速度一馬當先,達到了36.03%。
“從同比角度看,這可能得益于企業自身產能的穩步擴張。過去一段時間,豬企加大了養殖規模的建設,經過周期發展,產能釋放帶來出欄量的增長。同時,市場需求的恢復也起到推動作用。隨著經濟形勢好轉,餐飲行業復蘇,豬肉消費場景增多,拉動了市場對生豬的需求,使得豬企銷售成績得以提升。環比上升則體現出企業運營的連貫性和優化成果。一方面,企業在養殖管理上不斷精進,提高了生豬的生長效率和成活率,使得每月可供出欄的生豬數量增加;另一方面,銷售策略的調整也可能發揮了作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碩士生企業導師支培元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仔豬價格持續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通常為仔豬補欄旺季,而在提及銷量環比變動較大的原因時,新希望方面也表示,近期仔豬行情較好,公司適當加大了仔豬銷售比例。
無獨有偶,牧原股份和溫氏股份近期的仔豬銷售數量也有所提升.牧原股份在一季度的仔豬銷量達到414.9萬頭,增長595%,其中三月便銷售了195.7萬頭仔豬。而溫氏股份的前三月的仔豬銷量分別為11.92萬頭、8.54萬頭、21.48萬頭,可見其3月的仔豬銷售比例也有大幅提升。
而在仔豬供應相對有限的情況下,仔豬價格呈現出幾乎一路上漲的趨勢。據農業農村部對全國500個縣集貿市場和采集點的監測,截至4月第一周,全國仔豬平均價格為38.65元/公斤,已連續五周上漲,且相比于年初的33.31元/公斤,已上漲16.03%。
孫志磊表示,當前全國7公斤單陰仔豬實際成交價格約520元/頭。整體價格偏高,山東部分放養公司還有部分仔豬補欄缺口,需在全國采苗。散戶補欄積極性較低,預計后續穩中偏弱調整,但降幅以及不大,4月仔豬價格整體或維持在500元/頭以上。
不容忽視的,仔豬價格的走高意味著對生豬養殖利潤空間的壓縮。
據了解,當下頭部養殖企業自繁自養成本約為13.5元/公斤,散戶養殖成本多在14.0元/公斤上下波動。
孫志磊預計,2025年生豬市場整體月均價格將保持在14元/公斤以上。養殖企業整體仍有一定利潤空間,不過與2024年相比,利潤或有明顯下滑。
因此,對于養殖端而言,降本增效將仍是行業重心。
在此情況下,豬企降本將面臨哪些挑戰?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向記者指出,飼料成本、人工成本等養殖成本的持續上升,將給企業帶來了較大的成本壓力。同時,雖然豬企通過優化管理流程、引入智能化養殖技術、改善疫病防控措施等手段,持續降低養殖成本。但智能化養殖和疫病防控等技術的引入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短期內可能增加企業的財務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