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国产成视频在线观看

找工作
當前位置:首頁 >  企業資訊 > 正文

全國人大代表、牧原集團董事長秦英林:推進智能化養豬 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

發布時間:2025-03-05 09:59    作者:趙黎昀    來源:證券時報    查看:

  “傳統產業如果還要用傳統的方式生產,就很難有明天了。一定要用智能化、科技化賦能傳統產業。”在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全國人大代表、牧原集團董事長秦英林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提及,“持續推進養豬業的智能化發展,賦能生豬產業成為現代產業”是其本次兩會期間建言的主題。

  作為國內生豬養殖行業的龍頭,牧原集團多年來持續踐行科技養豬,在育種、防疫、飼喂等多個生產環節融入現代科技,不僅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還為行業綠色發展、節糧增效作出了顯著貢獻。

  推進養豬業智能化發展

  本次全國兩會期間,秦英林所提建議主要圍繞生豬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展開,包括五個方面的議題。一是持續推進養豬業的智能化發展,賦能生豬產業成為現代產業;二是要堅持綠色低碳發展;三是構建科學的種豬育種體系;四是持續推進豬病凈化;五是持續推行全價日糧,營養平衡、節糧增效、減少排放等。

  “智能化的應用是一個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過程,將把從業者從體力勞動以及部分繁雜的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談及對行業智能化發展的理解,秦英林舉例,疾病控制是養殖行業重要的課題之一,培養一名好的獸醫,可能需要五到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可是現在的“智能獸醫”——智能巡檢機器人,不僅能夠達到一個優秀獸醫的水平,而且可以24小時不停工作,能在八小時以外的時間,時刻監測豬病,并提前預防。

  除了智能獸醫,牧原生產智能化已出現在多個環節,如對水、料、氣均實現智能管理。

  在豬飲用水方面,牧原已做到自動化供給,全程無菌無毒;飼料方面,針對不同種群、不同生理階段的生豬,設計動態營養模型,通過智能調配,實現一日一配方的全價日糧,精準供應,保障營養均衡;空氣方面,該公司通過空氣過濾系統,在豬舍進氣環節把細菌和病毒過濾,讓豬呼吸到超凈空氣,防止疫病發生。同時在豬舍出氣環節,系統也會將豬生長過程中排出的臟臭氣體進行過濾,除掉粉塵、臭氣及攜帶的病源。

  “歐洲國家生豬養殖的環境,常年溫度最高不超過25度,最低不低于3度,一年四季如春。這在中國很難得。但現在,我們通過智能化,創造出了這樣的環境,使我們的養殖業可以向發達國家生產水平邁進,從養豬大國走向養豬強國。”秦英林表示。

  “用科技賦能,我國農業發展就會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智能時代。這個時代一定會讓我國在食品安全、食物保障方面做到無憂。”秦英林稱。

  聯農助農踐行種養循環

  “十三五”期間,牧原創新的“5+”資產收益扶貧模式,復制推廣全國15省(區)70縣,帶動14萬建檔立卡,貧困戶39萬人脫貧,增收15.21億元。目前該模式還在持續發揮價值。

  “養豬行業與農村、農民、農業都有著緊密聯系。”對于企業近年來取得的聯農助農成果,秦英林表示,集團有人才、有技術、有研發,防控疫病能力強,可把這些優勢帶到鄉村,“我們把最難做的事做了,把容易做的事交給農戶。”各自發揮優勢,實現價值最大化。

  近年來,牧原通過推動種養循環體系落地,帶動了一大批種植戶。同時,公司還向種植戶提供技術幫扶,對每一戶農戶建檔立卡,使得農民種地收益幾乎實現翻倍。

  據統計,牧原全國1100多個養殖場,2024年服務了472.08萬畝農田,化肥減量15.46萬噸,一畝地減投增收314.33元,幫助農民減投增收13.53億元,近5年累計助農增收52.43億元。

  “聯農助農是農業科技智能時代企業必須要做的。”秦英林認為,當下農業智能裝備、現代化管理手段運用不亞于工業。農業進入智能時代,一定要實現共享資源,包括技術、人才、管理,甚至資本和市場。共享才能把產業鏈中各個環節的價值發揮到最大,提升效率創造出最大價值。

  他提到,在種植業、養殖業這兩大板塊,近五年將會出現一個巨大的共享浪潮。牧原有良好的基礎實現產業互聯,將在種植業、飼料、養殖、屠宰、零售等各個環節發揮作用,與行業共享,把優勢嫁接到廣大生產者中間,讓價值發揮得更充分。這是一道難題,也是現在牧原正思考和解決的課題。

  “以不變應萬變”應對周期

  2024年,國內生豬行業走出周期低谷,隨著豬價回暖,企業盈利能力也大幅攀升。

  近期牧原股份披露的2024年業績預告顯示,期內該公司業績同比扭虧為盈,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70億元至180億元,扣非凈利潤預計達到190億元至200億元。

  同時,不少投資者關注到,2024年下半年起國內生豬價格已呈現高位回落走勢,2025年行業盈利能力或有所減弱。

  作為行業龍頭企業的掌舵人,秦英林也表達了自己對周期的觀點,即:把握確定性,應對不確定,以不變應萬變。

  他闡釋,對養殖企業而言,確定性就是做好自己,提升質量降低成本,而不確定性就是周期。面對周期的時候,要不追周期,不賭周期,以不變應萬變。成熟的養殖企業一定會在周期更替中做好儲備。豬價經歷過高峰,也一定會走向一個更合理的價格水平,這是企業必須要去接受的。

  要認識到,周期的變化也推動了行業發展。例如非洲豬瘟進入我國的近五六年來,整個養殖行業的防疫水平、養殖效率持續提高。從最開始僅大集團公司運用空氣過濾系統防疫,到過去兩年幾乎所有存留下來的養殖場和散養戶都陸續裝上防疫設備,大大提高了整個養殖環節的生物安全水平,為生產出高品質豬肉奠定基礎。

  對于2025年經營策略,牧原表示,將持續推進降本,同時提升養殖效率,提高豬肉品質。

  “之前我們就提出公司還有600元/頭的挖潛空間,目前仍沒有完全實現,還存近300元/頭的利潤機會。在提升效率方面,公司依靠的是技術創新和標準提升,要把過去沒有做好的環節做好。牧原在2019年延伸屠宰業務后,離市場更近,更能感受到當前中國廣大消費者對高品質豬肉的需求。未來公司的豬肉產品也要向更高的品質標準努力,一定要把兒時的香味找回來,讓人們吃上既健康又美味的豬肉。”秦英林稱。

版權聲明:本文轉自網絡,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輯qq:1240812330】刪除,謝謝!

APP下載
官方微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