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51年的,今年74歲,可能比你們大了有50歲,但我仍然叫大家為‘同學’,因為我覺得我還年輕,跟大家一樣是20多歲。”2月27日,全國兩會開幕前夕,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北京召開的新希望集團媒體溝通會上這樣開場。
南都記者觀察到,這樣的“年輕”,體現在不服輸的心態和對知識和技術的更新上,仍舊有一股干勁。在與媒體交流近4小時里,劉永好頻繁提及新技術和年輕創業者帶來的影響。他說自己不僅每天堅持走一萬步,大腦也經常“運動”,懂得年輕人關注的內容,學習大數據、機器人、大模型。“當下必須要變,人工智能來了,很多事情發生根本變化,我們必須跟上,要學,要闖?!?/span>
前不久高規格的民營經濟座談會上,劉永好是6位發言代表之一。當時有網友不解“養豬的做飼料的傳統企業怎么和新興科技企業一起上桌”?劉永好坦言,40多年前創業,只要膽大、敢干、認真干就會取得成功,跟文化水平多高沒有太多關系。而如今年輕的企業家創業,往往都是名校高材生,更懂新科技、懂互聯網。其他發言企業代表在國際影響力、科技含量、對國家貢獻等方面都值得他學習。他認為,傳統產業依然很重要,特別是農業,但傳統產業必須轉型,走新質生產力的道路,創新變革,否則就會落后。
過去一年,劉永好關注了傳統產業升級、民營企業健康發展、農牧產業所遇困難和挑戰、企業家精神和社會責任、鄉村振興以及鄉村人才培訓等多個方面的問題,并最終形成相關提案在今年兩會期間提交。
人工智能改變傳統產業,建議用大數據分析解決小微企業貸款難
今年以來,杭州深度求索的AI大模型“火出圈”,后續各領域的企業和機構等紛紛宣布接入DeepSeek,新希望也不例外。會上,劉永好分享了他與深度求索創始人梁文鋒吃飯時的交流內容,當得知轟動全球科技圈的DeepSeek僅有160個員工時,他很是震驚。“你現在那么大的影響,做那么多事,才160人?”他還了解了有關大模型開源、收費、公司上市的情況。
劉永好說,像DeepSeek、豆包、通義千問、KIMI等AI大模型,出來一個他就下載一個,在公司帶頭使用,并比較哪個好用?!澳阋私馑?、學習它、使用它,它一定會對企業帶來好處?!卑研祿R聚起來變成大數據,帶入大模型,通過人工智能工具,進行精細化管理,能提升工作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拔規ь^使用,也要求員工使用,我70多歲了,都要用大模型,你們不用行嗎?說得過去嗎?”
近年來,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爆發式發展,進一步推動傳統產業全方位變革,但仍面臨諸多挑戰。如何加快推動高新技術與傳統產業結合,促進傳統企業高質量發展也是他今年兩會最為關注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他建議要加快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生態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談到金融對農業的支持,劉永好也提到了民營企業座談會后,與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的交流。李云澤說作為金融監管的負責人,他在考慮怎樣幫助民營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特別是小微企業,而農村金融問題的解決又是一個大問題,農民小微企業的需求量不大,但是散、多,怎么樣幫助他們,這是黨和政府給出的課題。
“我談了一個建議,農村的小微企業規模不大,資金有限,歷史信貸記錄財務不夠健全,但是它確實需要支持怎么辦?我們可以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進行分析研究。”劉永好提及四川的做法。新網銀行前期在四川省大數據局等部門支持下進行大數據信貸方面的探索和實踐,把小微企業的稅務發票等企業基本的數據導入到系統后,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小微企業不但有需求,而且是穩健的,是安全的?!耙郧靶∥⑵髽I貸款有訴求,要到銀行去填表申請,提交證明能夠還款的資料,小微企業拿不出,但如今通過大數據就能判斷出來。我們完全有可能為批量的小微企業,特別為農民創業做小額的信貸,100萬元以內的信貸?!?/span>
他提到,金融監管當局也正在利用大數據,跟地方政府合作,研究小微企業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正在做一些試點?!拔蚁嘈?,提升農民朋友的金融支持獲得感,提升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會對國家經濟建設起積極的作用?!?/span>
此外,在提振民營經濟活力、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方面,劉永好建議,可以考慮把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和發消費券結合起來,特別是針對小微企業和農業企業生產的農產品和家庭必需品,這些是剛性需求且重復消費的商品?!昂芏噢r村人,小微創業企業,他們不是說需要買汽車,買家電,而是需要生存,需要產品賣得出去,這很重要?!彼紤],國家除了在家電、汽車等領域給予補貼外,是不是在不同地區和方面,可以發行消費券,既可以買家電、汽車,更可以買肉蛋奶,可以下館子,以形成更全面、更立體的消費支持體系。
擺脫進口種源依賴,建議發展“豬芯片”“鴨芯片”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農業,并首次提出“農業新質生產力”,要求瞄準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強化農業科研資源力量統籌,培育農業科技領軍企業。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發揮“南繁硅谷”等重大農業科研平臺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種。繼續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推動農機裝備高質量發展,加快國產先進適用農機裝備等研發應用,推進老舊農機報廢更新。支持發展智慧農業,拓展人工智能、數據、低空等技術應用場景。
作為農業企業代表,新希望如何理解農業新質生產力,又有著怎樣的規劃?“我認為傳統產業具有基礎性作用,肉蛋奶食品是必需的,一萬年都不會消失。但是用什么方式去生產?”劉永好認為,這包括規模擴大、科技導入、品種優化,效率提升,還要用創新的辦法來生產和營銷。
今年全國兩會,劉永好也著重關注農業科技創新效能問題,而農業里面,種子顯得尤為重要,“豬芯片”,“鴨芯片”必須要搞上來。劉永好坦言,此前很多豬的原種都需要進口?!柏i的種源怎樣解決”甚至可能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目前新希望正聯合多家研究單位和企業進行攻堅,以爭取擺脫對進口生豬種源的依賴。去年,新希望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聯合培育的“中新鴨”,打破了國際壟斷,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新質生產力在我們行業的體現,第一是抓好育種工作,把豬育好,包括優質豬和本土豬的育種保種,使得效率提升,節約糧食?!眲⒂篮门e例說,現在大家都說豬肉可能沒以前的好吃了,還是吃土豬肉好,這是有道理的。本土的品種,口味好,老百姓喜歡,但長得慢,怎樣成為好品種,即本土豬、本土品種的保護和培育也是一個難點。南都記者了解到,今年兩會期間,他也會從完善育種體系、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加強種業市場監管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思路。
農業新質生產力也表現為抓好科技賦能管理,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能力,提高效率。近年來豬周期的波動影響很大,不僅影響著養殖戶的收益,也關系到整個農牧產業鏈的穩定發展。怎樣使得周期相對少一些?劉永好透露,正通過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方式建立預測模型,結合飼料的銷售和市場的分布,原料的采購,養殖的行情和價格波動等數據來分析預測豬周期,以減輕豬周期對行業的影響。
大學生畢業后到農村就業的,建議每年給1萬元補貼
作為“老農人”,每年全國兩會履職期間,“三農”問題都是他關注的重點問題,其中包括培育和壯大“新農人”是他關注的問題之一。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在于人才,然而,當前年輕人流失現象嚴重,農村缺乏新生力量。
“大量人群進城,對國家經濟建設起到積極作用;農村則是老年人多、小孩多。農業是重要產業,必須走現代農業道路,但光靠老年人是不夠的,我們必須有年輕人留在農村。”劉永好坦言,國家每年培養很多農業院校畢業生,但真正留在農村干農業的,實際上一半都沒有,可能60%-70%都轉行了,到城里去了,為什么?因為在干農業的收益和利潤低。
“希望國家重點培養農村農民,培養新農人,特別是年輕人?!眲⒂篮媒ㄗh,鼓勵青年人畢業后到農村就業,對于返回農村干事創業,特別是科技創業的年輕人提供補貼,例如每年大學生畢業到農村就業,給一萬元補貼。
此外,劉永好建議對返鄉青年進行培訓。他指出,那些在城里工作而40歲左右返鄉的人,他們有一定經濟基礎,有市場觀念,身體好,正是農村發展的主力,可以培養成新農人。
如何培養?南都記者關注到,在2018年全國兩會 “委員通道” 發言中劉永好提出了 “綠領” 概念,培養從事現代農業、綠色產業的新型農民群體。城里有白領、藍領、金領,他提出要在農村培養10萬“綠領”新農人。近年來已有超8萬人次接受了培訓,包括種植業、養殖業、電商業、家庭旅館業等內容。此外,農村帶頭人培訓也很重要,新希望舉辦“鄉村振興村長班”,幫助“村長”學習新科技、新政策、新實踐。
劉永好表示,希望通過建立鄉村振興示范基地,通過“村長班”和新農人培訓,把鄉村振興人才培育起來,使他們學會用“金扁擔”來武裝現代農業,目前農業差距還很大,包括育種、管理、智能化、規?;?,以及農民的收益、鄉村條件改善等。他相信在政策關注、科技導入和企業參與下,未來農業也能夠像中國的工業制造業一樣,走在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