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份延續42年的精神和愿景——“為了生活更美好”。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基于四川“吃魚難”的困境,如何讓家家戶戶吃上肥美的鮮魚,是那時的考驗。1983年,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發明的“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初次驗收,刷新了當時單位面積產量的最高記錄,先后進入國家星火計劃和豐收計劃,通威就以科技為底色、質量為基礎,蓬勃發展,枝繁葉茂。
42年來,在對科技的執著和質量的堅守下,通威一直走在行業的前列,并逐步形成從種苗、飼料到養殖、食品的全產業鏈。嘗試無人嘗試之方,探索無人探索之路,一路上也星光熠熠,成果頗豐。
自劉漢元主席親自重塑“質量方針”以來,通威深入踐行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在行業首先完成全部工廠的標準化建設,顛覆飼料行業的刻板印象,打造食品級現場,引進智能化設備,實現生產全流程實現自動化、智能化、標準化。
同時,不斷優化產品配方,660余人的科技人才團隊,16個各級研發平臺,18大研發基地,行業唯一連續3次被評為優秀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彰顯五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科研實力!
依托于強大的科技背景和平臺資源,通威的技術團隊深入一線,由簡單的產品提供者轉變為綜合解決方案的提供者,成為養殖戶堅韌的后盾和可靠的伙伴。
2023年,通威正式發布“好產品年”,從原料端、配方端、生產端深度把控,確定“原料穩定,質量如一”的產品定位,以好產品帶領無數養殖戶沖破寒冬陰霾,實現養殖效益最大化。
今年,通威深化“好產品年”,發布“萬戶共成長”計劃,持續提升生產工藝、不斷優化配方,堅持兌現五大承諾:敢泡料、敢標真含量、敢承諾養殖效果、敢比賽、敢接受社會監督,公開承諾餌料系數,搭建起用戶和公司的溝通橋梁,與萬戶共贏成長。
行業正處于變革的十字路口,但通威“為了生活更美好”的愿景和決心永不會變。新時代,新征程,通威也將聚焦聚勢,以保護糧食安全、助力鄉村振興為己任,與養殖戶朋友共創綠水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