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国产成视频在线观看

找工作
當前位置:首頁 >  企業資訊 > 正文

種豬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全國種豬銷售20強多為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23-06-25 14:50    作者:王之嫻    來源:《農財寶典》新牧網    查看:
    非洲豬瘟之后,種豬行業發生了較大變化。一方面,集團豬企快速建設自有種豬體系,為商品體系提供支撐,在保障自身產能擴張和更新需求的同時,開展對外銷售業務。另一方面,傳統專業種豬企業繼續做大,發展商品群,多點布局。

    各大企業結合自身優勢,發展種豬業務“各顯神通”。據農財寶典記者觀察與初步統計,全國種豬銷售20強,多數為集團養殖公司。
    01 全國種豬市場超過240億元

    我國是畜禽消費和養殖大國,也是全球最大的畜禽種業市場。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2020年我國畜禽種業市值達到3000億元以上,全國主要生豬種企數量3865家,重點種豬企業122家。

    非洲豬瘟加速養殖端集約化水平提升,國家提出種業振興行動把種業提升到戰略高度,多種因素促使各大企業對“種”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我國種豬市場格局呈現出集團化、屬地化的特征。

    畜禽種業市場份額有向頭部養殖企業集中的趨勢。據農業農村部統計,2020年種畜禽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企業僅有55家,總銷售額約為314億元,其中前10名企業銷售收入就占據216.5億元。

    以4100萬頭能繁母豬,30%的更新率計算,全國年母豬更新量約為1230萬頭。以當前市場價約1500元每頭計算,市場容量約為184.5億元。純種市場以二元的1/10計算,更新量約為123萬頭,純種豬4500元每頭計算,市場容量約為55.4億元。種豬總市場容量約為240億元。

    全國種豬市場需求量約為1353萬頭,外銷比例以平均50%計,統計前20強豬企外銷約為240萬頭,占全國市場比例達到17.7%,占全國外銷比例35.4%。
    02 集團豬企呈現明顯優勢

    據農財寶典記者觀察與初步統計,全國種豬銷售20強,多數為集團養殖公司。如中芯種業、史記生物、傲芯種業等,均是農牧集團將種豬體系剝離成立獨立子公司,獨立結算并進行高規格、專業化運營。投資、體量、規模都比較大。資料顯示,中芯種業年可供應種豬達45萬頭,而史記生物2022年種豬銷量達22萬頭(70%外銷),傲芯種業擁有高達7000頭的曾祖代群體。
    如天心種業、金龍集團、羅牛山、福建永誠等傳統專業種豬公司,大力發展了配套商品群,以更好地應對市場經營壓力,發揮種豬育種價值。2022年,天心種業并入新五豐,進一步增強體系化運營。

    另外還有原本種豬、商品豬就是在同一體系中運營的,延續并強化了種豬品牌,如廣西農墾體系、德康集團、加大集團等。

    還有部分集團公司收購國家核心場,如金新農直接收購武漢天種和福建一春,打造了自己的核心種豬體系。國家核心育種場一直是我國種豬行業的排頭兵。非洲豬瘟對我國此前的種豬體系帶來了巨大的破壞,也帶來了一場重塑。業內人士認為,過去國家核心場很多因為需要應對經營壓力沒有真正做到育種,而如今越來越多國家核心育種場被整合進入大型養殖企業,成為了體系的一部分。基本上大型農牧企業旗下都有1家甚至多家國家核心育種場。

    依然還有部分種豬企業緊扣主業,只以種豬生產經營為主,如上海祥欣等。2018年后,一些過去的核心種豬企業縮小或消失了,也有新興的種豬企業進入人們的視野,逐漸積累了好口碑。如河南民望農牧、肇慶美加寶、豐源和普等。

    從銷售數據來看,集團公司旗下種豬體系在種豬市場占比逐漸提高。牧原2022年種豬銷售達到34.6萬頭,其自身體系龐大,在種豬市場排名前列。新希望則更是擁有高達15萬頭的祖代群體,年可供應種豬150萬頭。據悉,新希望種豬此前主要用于內供,未來半數將供應外部市場。

    未來不可避免的,隨著集團種豬體系更加完善,自我建群規劃得到滿足,將向市場輸送更多種豬,種豬市場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

    03 中型種豬公司還有空間嗎?

    許多觀點認為,集團公司建立育種體系,或專業種豬企業配套商品群,是一種更好的發揮育種價值的模式。大型企業建立金字塔式的種豬繁育結構,可實現原種純種到終端商品的反饋機制。

    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山大學教授陳瑤生對種豬與商品豬體系進行結合的模式表示認可。他認為,生豬種業與繁育體系不可分,“過去我們眼光往往放在金字塔尖,但金字塔底部才是育種價值真正實現的部分。”種業不是為金字塔尖服務,而是為了傳遞下去為下游服務。我國生豬產業大、種業不強的根源,就在于生豬全產業鏈及科技資源分散、獨立、封閉,由于體制機制束縛,“金字塔尖”育種長期高投入與種業價值實現的普惠性難以協調和持續。

    “客觀上講,集團公司對育種的要求和重視度會越來越高。在集團內部生產產業鏈,育種傳遞反饋更全面,溝通成本更低,信息更具有獨立性和便捷性。”史記生物董事長李雙斌說。

    武漢金龍集團副董事長王軍認為,集團在育種中擁有人才優勢。他指出,如今育種工作者的待遇已經超過獸醫。且集團分子公司可以實現種豬自產自銷,也可以推向市場,品種更新優化靈活度更好,更有利于在種豬育種能力和基因挖掘上做投入。

    當然,種豬市場集團化也存在一些劣勢。“當前種豬場太多,而培育種豬投入費用又高,導致集團綜合成本受到影響。另一方面,中小型企業的減少,使得種豬市場整體容量縮小。種豬企業現在更多目標在大型企業的更新需求,而大型企業自有的種豬體系供應已經溢出,市場一旦陷入低迷,種豬只能當肉豬賣,造成許多成本浪費。”

    另一方面,有觀點指出,自有繁育體系的集團占比變高,中小散戶減少,可能使未來種豬市場整體變小。但河南民望農牧董事長索躍敏認為其實不然。他認為市場是多元化的,有大型綜合性集團企業、專業育種公司、中型繁育場、專業育肥場等,未來都會長期存在。在排名前15的集團之外,還有75%的市場需要填補,集團自身也有外部引種需求,市場需要進行基因共享。而專業化的育種公司不會變小,反而變大。因為隨著養豬市場變得更成熟,好種是增效降本的關鍵,更優質的種豬會得到更多認可。

    04 二元母豬銷售半徑500公里

    二元母豬是種豬市場的主力,王軍告訴記者,一般原種與二元的銷售比例大約在1.5:8.5,也就是說種豬企業銷售的85%是二元豬,公豬相較而言更可忽略不計,因此二元母豬的銷售對種豬企業的生存發展而言至關重要。

    二元豬的銷量決定了企業在種豬市場的地位。在非瘟后的復產階段,市場需求大量純種與二元母豬,尤其集團建群引種量大,因此規模成為了種豬企業的最大優勢,“至少需要5萬頭母豬以上基礎群體的企業。”大型種豬企業迎來了發展機遇。

    但過度擴群和豬價低迷,導致當前種豬供過于求,市場變得混亂。羅牛山市場總監萬長華向記者表示,“現在市場上的二元母豬質量差別不大。”他認為,部分集團企業銷售二元母豬基因來源不佳。“或有一些在豬價低迷期削減產能,懷孕的、經產的各種母豬都在往外賣。”南京農業大學教授黃瑞華也指出,2020年快速擴群時許多企業采用了回交豬,直到現在市場上回交豬還很多。

    此外,受疫病影響許多豬場來回清場,資金鏈問題使得一些用戶只能選擇“便宜”種豬。受市場影響,二元種豬賣不上價格,因此,如今二元種豬一般會就近銷售,呈現出明顯的地域限制,銷售半徑僅在500公里以內。“即便是優秀的種豬企業,其二元種豬售價也就在1300-1600每頭,一般會選擇就近,也很難賣到較遠的市場。”萬長華說。

    銷售二元豬更多的企業往往是本身體量大、擴繁場多的企業。有觀點認為二元母豬的質量有時候不是客戶的首要考慮因素,因此二元母豬市場往往出現優質難優價,叫好不叫座。“二元定價決定利潤,利潤決定做怎樣的品質。”這也使得市場上二元母豬參差不齊。

    也有業內人士持不同意見。王軍認為,現在種豬購買很多已經趨于理智,考慮因素比較多。包括基因品質、疾病防控、育種能力等。一些大型企業引種純種、二元都要買雙陰豬。

    索躍敏指出,行業正在走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藍耳、偽狂犬等疾病雙陰性是很有競爭力的。“當前市場雖說種豬供應溢出,但是不缺普通二元豬,雙陰性二元豬還是比較稀缺的。”他告訴記者,尤其對大企業引種而言,更看重種豬是否滿足質量需求,而非價格或者距離。

    李雙斌則認為,客觀來講,豬價高低對種豬的整體需求影響沒有那么大,低豬價的時候更需要能帶來低成本的種豬和精液。“在低價的情況下,大家對換種的需求是不變的,反而可能加快更換頻率,此時是布局種豬很好的時期。盡管在購買力上,因為市場原因,對價格是有所要求,但總體而言,高端種豬在任何時期都有需求,而低端種豬在低價期可能就被淘汰了。優質的二元種豬在大型養殖企業也有很大的招標優勢。

    05 是否培育原種豬成為選擇標準

    我國每年都要從國外引進種豬,種豬企業也做表型鑒定、性能測定、遺傳評估等基礎育種工作,但絕大多數場主要是為了擴繁賣種豬而選育,并未開展以培育新品種(系)為目的育種,培育出具有我國特色的中系“杜長大”,其生產性能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一直存在較大差距。育種企業以繁為主,自主育種的少,產學研結合不緊密,以培育新品種(配套系)為目的的聯合育種體系尚未真正建立起來。

    南京農業大學黃瑞華教授指出,種豬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應該不僅在二元豬的銷售,而是在純種的選育。“做純種繁育才叫育種。做擴繁不能算育種企業。”

    “種豬企業要么培育原種豬,要么養肥豬。”萬長華也認為種豬企業利益最大化在原種上。事實上,在市場表現上,原種豬的銷售更反映出對種豬質量的需求。萬長華指出,比起二元豬,原種豬在全國范圍內流通地域更廣,銷售半徑可以達到1500-2000公里。“市場對原種豬追求雙陰性,客戶更愿意為原種豬的基因價值、健康度買單。同時,因為原種豬價格更高,也更愿意銷售到比較遠的地區,客戶選擇更容易打破地域限制。”萬長華說。種豬企業需要沉淀口碑和品牌,做到雙陰。

    近兩年種豬市場積極性下降,銷量遠遠小于生產能力,王軍也認同以后專業種豬公司核心重點將放在原種的培育上。他表示,客戶購買二元豬時也會祖代豬的基因來源,檔案。這使得二元擴繁場更加重視原種的選擇,對原種的育種又是一大加分項。

    王軍還指出,種豬企業是持續穩定長期的投入的企業,在國外對基因的認知和知識產權的保護接受相對比較高,不管市場如何變化,基因的持續投入是不能減少的。專業化的育種公司只有不斷持續投入才能真正使得種豬產品質量有保證。

    索躍敏認為,打鐵還需自身硬,健康種群、優良的性能,良好品牌形象和口碑聲譽將幫助種豬企業獲得更好的市場銷量。

版權聲明:本文轉自網絡,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輯qq:1240812330】刪除,謝謝!

APP下載
官方微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