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糧倉”到“大糧商”,一年前中儲糧還在國家糧食收儲政策變化的漩渦中掙扎,很難想象如今中儲糧有如此的擴張圖景。
2010年6月的夏糧收購,國家引進了中糧、華糧和中紡參與其中,中儲糧執行收儲的特權被打破。此后10月,因牽涉到助推糧食收儲市場價格影響糧價調控之中,中儲糧又被叫停了“儲備吞吐輪換”糧油之外的所有商貿業務。
在經歷這么多“波折之后”,中儲糧將破冰加快擴張,中儲糧內部人士透露,今明兩年中儲糧擴展產業鏈的步伐將明顯增大加快,而國家給予的支持政策或將遠超中糧等其他糧油央企。
據了解,中儲糧不僅從糧油倉儲擴展至下游加工、貿易、物流等環節,還開始在上游為農民提供無息資金購置種子、化肥和推廣大面積訂單農業,甚至進軍種業,培育自己的種企實體。
一個身披“政策性業務”外衣的糧食全產業鏈帝國,正在浮出水面。
上下游擴張
糧食收儲特權被打破,夏糧收購和糧油商貿業務一度被叫停,盡管在2010年接連遭受波折,中儲糧依然沒有停下業務擴張的腳步,而且一投就是大手筆。
2011年3月,中儲糧第一個達到日處理3000噸大豆的壓榨廠在江蘇鎮江正式投產;4月,中儲糧正式進軍種業,在甘肅成立中儲糧張掖金象種業公司;6月,中儲糧在上海正式推出中包裝的“海上花”食用油,年底則推出小包裝食用油,與“金龍魚”、“福臨門”等小包裝品牌食用油競爭市場。
以食用油加工為例,按照2008年國內公開的油脂加工企業排序,在前10位益海嘉里、九三油脂、中糧集團、嘉吉公司等公司中,還看不到中儲糧的影子,而據中紡集團的一位高層所說,目前中儲糧年糧油脂加工產能已經上升至接近300萬噸,排名上升至第6或第7位。
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儲糧今年3月以來的投資,有一部分來自國家財政支持,另一部分則是源自公司多年的積累。這兩種途徑之外,中儲糧還通過與其他國內大型糧企的合作,吸引外部資金,加快自身產業整合。
今年4月份,中儲糧與中紡集團簽署了戰略框架合作協議,其中一個重要的合作項目是,在山東日照合建大豆加工廠,“在初加工上,中紡占51%股權;中儲糧油脂公司占49%;在精深加工上,中儲糧占51%,中紡占49%。”
5月,中儲糧與江蘇的一家大型糧企達成合作,成立中儲糧遠望米業有限公司,合作的辦法是,由中央儲備糧南京直屬庫出資67%,合資公司擁有年加工10萬噸稻谷生產線一條,同時配套10萬噸糧食儲備倉11幢,產能300噸烘干塔一座。
6月,中儲糧與京糧集團簽署了戰略框架合作協議,其中一個重要的合作項目是,在天津合建日處理大豆5000-6000噸的大豆加工廠,中儲糧入股30%,京糧控股70%;合資的另一個油脂公司,雙方所占比例是,京糧集團入股30%,中儲糧控股70%。
本報還獲悉,中儲糧與豫糧糧食集團的合作目前也基本談妥,此次合作也是大手筆。中儲糧內部人士稱,到目前為止,中儲糧的糧油加工企業已經接近90家,其中部分還是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并得到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的市場調控項目,基本采用的都是通過構建從生產、收儲、加工、運輸到終端銷售的完整產業鏈。
在整合下游生產和銷售鏈的同時,中儲糧還通過為農民提供無息生產資金,購置化肥、種子、農藥等生產資料,到秋收農戶交糧時再用糧款抵扣的方式,大范圍開辦“三農服務社”。
據中儲糧內部人士介紹,僅在河南省范圍內,中儲糧就開辦了超過2萬個的“三農服務社”,基本上覆蓋了河南的所有鄉村。
目前,中儲糧的訂單農業面積已經超過了1130萬畝,正計劃將這種方式在全國主要產糧大省推廣,進一步把控著上游糧源。曲折中成長 獲中央政策鼎力支持事實上,自2000年成立之日起,國家對中儲糧的定位就是“大糧倉”,期望以其掌握的充足糧食儲備來穩定國內糧價。但近年來由于中儲糧開始從事“經營性業務”,逐漸模糊了“政策性”和“經營性”兩個角色之間的界限,引發了業內人士對其“定位”的一致質疑。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儲糧介入糧食加工業,向“大糧商”轉型,是從2007年4月包克辛從貴州省副省長調任中儲糧總公司總經理開始的,但據本報了解,早在2002年7月,中儲糧就掛牌成立了“北方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糧食儲備和加工貿易等經營業務。
2004年,中儲糧制訂公司未來發展戰略與規劃時,提出“建成集倉儲、轉運、加工、貿易為一體的現代化糧油企業”。此后中儲糧成立了東莞市糧油有限公司,專業從事糧油產品生產、加工、倉儲、銷售及國際化貿易。
一位前中儲糧老員工告訴本報,在中儲糧成立后的最初幾年里,就一直有大舉介入糧食加工、貿易的計劃,但由于國務院對中儲糧“專職從事政策性業務”的明確規定,真正在糧油加工領域邁出的步子很小。
實質性發展是在包克辛上任中儲糧總經理之后。據上述老員工透露,包克辛曾在原國家計委和國家發改委任職,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都有熟絡的人際關系,也很熟悉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變化。按照中儲糧高層的想法,如果僅僅掌握原糧,會大大削弱糧食調控的效果,“適度發展糧油加工”是中儲糧的必經之路。
從2008年開始,中儲糧相繼向市場推出“龍系”、“隆鼎福”、“華夏粳華”、“盛湘”等大米品牌產品,以及“東鼎”牌面粉品牌產品,在植物油產品方面也開始涉及。中儲糧在糧油加工、貿易等經營性業務的發力開始顯現效果。
盡管國家糧食決策部門和部分官員對中儲糧這一做法表示質疑,但由于去年以來包括糧價在內的農產品出現異常波動,通貨膨脹的壓力不斷增大,再加之中儲糧和有關方面向決策部門提出一些有利于中儲糧的糧食調控改革“建議”,導致決策層將調整糧食調控政策的天平傾向了中儲糧。
一位中儲糧內部人士表示,在經歷去年的多重“波折”之后,中儲糧被有關決策部門認定為,是培育和扶持執行國家糧食調控政策的執行主體,在糧油儲備、吞吐、輪換、物流加工以及進出口協調配合等方面都將獲得中央政策的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