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升空,標志著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個用自制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拉開了中國探索宇宙奧秘,造福國人的序幕。今年恰逢我國航天事業創建60周年。60年來,我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已經成為我國具有戰略意義的高科技產業,形成了富有成效的航天系統工程管理體制和機制,建立了完整配套的科研生產創新體系,造就了一支素質高技術精的人才隊伍,積淀傳承了深厚的航天精神和文化,創造了以“兩彈一星”、神州飛船系列、探月工程為標志的輝煌成就,在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空間科學三大領域實現了快速發展。截至目前,我國衛星研制與發射能力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在軌穩定運行的各類衛星130余顆。46年后,國務院批復每年的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中國航天業終于有了自己的節日。“航天日”的設立,不是航天人過節,而是想讓青少年關注科學,關注太空事業,強化社會尊重科學家的氛圍。
此前,光明乳業一直在打造與中國航天事業結合的“太空經濟”商業開發典范,借助與中國航天事業、中國探月工程的合作,光明乳業多次將菌株送入太空,成為打造光明乳業品質大廈的重要基石。航天事業并非“曲高和寡”,而是與民用產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優異成績背后,蘊含的巨大商業價值已經被中國經濟界廣泛和深入關注。目前,我國已有2000多項空間技術成果運用到新材料、新能源、計算機、生物技術等諸多民用領域,航天民用產業已經形成了70多億元的總收入因此,借助國家航天日的設立,積極進行太空經濟的開發探索,也是我國航天經濟轉向民用經濟的重要契機。